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 范仲淹,第一课时,四大名楼总图,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鹳鹊楼,滕王阁,“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岳阳楼屹立在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包括岳阳楼古城区、君山、南湖、芭蕉湖、汨罗江、铁山水库、福寿山、黄盖湖等9个景区,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复习记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文章的背景。 2、学习和积累本文的生字词。 3、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自学提纲,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积累生字词。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4、翻译第一、二两段。,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藤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庆历六年六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背景介绍,谪( )守 予观夫( ) 衔( )远山 浩浩汤汤( ) 际涯( ) 霪( )雨霏霏( ) 樯( )倾楫摧 岸芷( )汀( )兰 心旷( )神怡 宠辱偕( )忘 嗟( )夫,生字读音,zh,f,xin,shng shng,y,yn,fi fi,qing,zh,tng,kung,xi,ji,朗读指导,掌握正确的朗读骈句的方法,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例:,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它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 以 记 之。,到了,通“俱”,全、皆,于是,通“嘱”,嘱托,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写文章,降职或远调,扩大,来,记述,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 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胜景,美景,日光,雄伟景象,(既然)这样,那么,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一个,连接,景象,直到,直达,详尽,译文: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练习: 基础训练一、二两题,作业: 熟读课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2、朗读并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自学提纲,1、继续熟读课文。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后三段的文意。 3、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概括段意。,若夫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 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 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放晴,迫近,离开国都, 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连绵的雨,光辉,潜藏、隐没,这、这个,极点,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冲,译文:,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 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 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 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日光,全,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璧,荣耀,一起,持 、执,等到,小洲,群鸟停息在树上,美丽的鱼,香气很浓,有时,穷尽,面对,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天光和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落下聚集在一起,五彩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芷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有时湖上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儿的影子犹如一块璧,静静的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也响起来了,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译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思想感情,或许,指两种心情,因为,因为,这,在朝廷作官,不在朝廷作官,(如果)没有,同“吾与谁归”,我同谁一道呢?,在之前,在之后,译文:,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的那两种人的心情,为什么呢?(是由于)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主担扰。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也担扰,退处江湖做平民也担扰。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担扰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还能和谁一道呢?,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当堂练习,一词多义: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感极而悲者矣,用来,因为,看,景象,直到,穷尽、尽头,极点,或: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 空:浊浪排空 长烟一空 通: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或许,有时,天空,消散,顺利,通向,古今异义,增其旧制 古:规模 今: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 今:准备 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则有去国怀乡 古:离开;今:与“来”相对 微斯人 古义:(如果)无,没有; 今义:微小 宠辱偕忘 古:荣耀;今:恩宠 沙鸥翔集 古:群鸟停息在树上; 今:集体,集中,通假字,具,同“俱”,全,都。百废具兴 属,同“嘱”,嘱咐。属予作文以记之,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岳阳楼记 范仲淹,第三课时,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窦垿,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3、学习工于对仗、协和音律的语言特色。,自学提纲一,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自学提纲二,1、第3、4两段的分别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2、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4、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第3、4两段的分别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分别渲染了“悲”“喜”的气氛。分别是因己而悲;因物而喜。,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本文结构:,2、概述岳阳楼的风光,引出迁客骚人观赏 景物时的不同心情。(描写、记叙) 3、4具体描写景物,抒发情感。 阴天景悲情 晴天景喜情,迁客骚人,5 、与古仁人比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议论),1 、作记缘由。 (记叙),(描写),(抒情),点明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本文热情的赞颂了朋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光辉政绩,生动动地描写了洞庭湖的雄伟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观景所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贬抑了一般“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从而抒发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主题思想,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因事即景 由景入情 由情入理。,讨论本文写作特色:,2、剪裁详略得当 作者把文章的中心放在议论表达志向上,因此写作缘由和巴陵胜状只寥寥几笔带过。 写迁客骚人登楼所见、所感,纵情铺叙,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故详其所详。,3、文字齐整对称,语言凝练。,当堂练习,1、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2、文中的“进”指什么?“退”指什么?,“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和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体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成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作业: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