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51751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范本:_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姓名:_单位: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7 页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个人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语文的教学的阶段性任务也随之完成。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将语文教学工作做好,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课堂上体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第 4 页 共 7 页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七(1)班的语文教学 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 起始年级带好,就会留下不少后遗症,贻害学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几年,给学 教学工作带来的麻烦。,我觉得初一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而的开端是创建优秀班集、优秀学关键。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思考,的见解。在教学部的安排下,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能够计划教学工作,备课,作业量适中,批改。语文教研组的安排,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教师身上取长补短,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课文由学生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的,的是了学习实践的方法,培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我也在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的思考作小结。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着如何语文课堂,作着的思考和的实践,也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性的,对语文课堂,进而对语文教学质量至关的作用。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工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全体学生参入、思考的课才是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知识上的教益,美的享受,那是不切的。那么,如何课堂提问的性呢?,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过于肤浅,思考的余地,又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达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性,事与愿违。问题的难度应以较高的学生思考或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所提问题要教学,切合学生,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科学地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弄的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第五,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把学生推向主体,问题由学生生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问题;当学生的问题提得过多过杂时,教师应学生对问题筛选整合,问题的解决,对待产生的新问题。第六,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产生新疑。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的方法,是沟通师生教与学的桥梁,是传授知识的途径。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学习;提问不当,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教师应课堂提问的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言上了的积累,了阅读,了的阅读方法。当然,学生的阅读面还显得窄了,阅读的量还需加大。,在作文的训练上还有待。第 6 页 共 7 页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