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版气道梗阻的急救.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49519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最新版气道梗阻的急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3最新版气道梗阻的急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3最新版气道梗阻的急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道梗阻的急救,气道梗阻的原因,进食时说话、当口中唅物说话、哭笑、打闹 体内酒精浓度过高,进食时咳嗽反射动作迟缓 吃大块硬质食物如鸡块、排骨时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过猛,实物卡在喉部 婴幼儿童,尤其以三岁以下小儿,因其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 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中唅物吸入气管引起气管阻塞, 导致窒息 老年患者,仰卧位进食,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呼 吸 道 简 图,一、呼吸道梗阻伤病员表现,气道梗阻的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异物可以引起气道部分或完全梗阻。伤病员表现为突然地剧烈呛咳,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紫绀,有的出现特殊表现等。,(一)特殊表现 用于异物吸入气道时伤病员感到极度不适。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紧贴颈前喉部,苦不堪言。,(二)气道不完全梗塞 伤病员可以咳嗽、喘气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伤病员张口吸气时,可以听到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面色青紫,皮肤、甲床和口腔黏膜发绀。,(三)气道完全阻塞 较大的异物堵住喉部、气道处,伤病员面色灰暗、青紫、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昏迷倒地,窒息,很快呼吸停止。,海姆立克 (Heimlich ) 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利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 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当时因这种死亡,在美国意外死因排列表上名列第6。而人们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认为有助于异物的排出,或者采用一种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1974年他作了关于这个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正象不少科学家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样,医学界开始时对他的理论、方法并不给予热情的支持,甚至认为这种方法未必有用。他并不气馁,文章报告、奔波呼吁,宣传他的这种急救方法。他也是幸运的,“科学普及“很快给他带来了实践这种急救方法的机会,并证明这种急救方法的成功。,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至今,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万生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等等。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海姆立克(Heimlich)法的原理,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处理方法,对清醒伤病员的救护 如呼吸道部分阻塞而气体交换良好时, 救护员不要做任何处理,应尽量鼓励伤病员 咳嗽,处理方法,1.成人: (1) 确定是否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 询问“是否被噎住了”,了解病人能否咳嗽和说话 (2)如病人不能说话、咳嗽或呼吸道部分堵塞而气体交换欠佳时,实施上腹部冲击法,二海氏手法,(一)成人救治法 立位腹部冲击法,1、自救腹部冲击法,2、互救腹部冲击法,(一)成人救治法,1、自救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完全气道梗阻伤病员,意识清醒,而且具有一定救护知识、技能,并且当时又无他人在场相助,打电话又困难,不能说话报告情况之下,所采用的自救方法。,自救腹部冲击法,自己的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腹部脐上两横指处 另一手紧握住此拳,双手同时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还可选择将上腹部压在坚硬物上,如桌边、椅背和栏杆处,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 次。 重复操作若干次,直到异物排出。,互救腹部冲击法,实施此法的正确步骤为: 救护员站在伤病员背后,伤者弯腰并头部前倾 救护员双手环抱病人腰部 救护员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 救护员另一手掌紧握在握拳之手上 救护员用力在病人腹部向内向上挤压,每秒约一次做56次 每次推压动作要明显分开,(2)仰卧位腹部冲击法,适应征:适用于意识不清的伤病员。 将伤病员置于仰卧位,救护人员骑跨在伤病员髋部两侧。 一只手的掌根置于伤病员腹部正中线、脐上方两横指处,不要触及剑突。另一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根重叠。 两手合力快速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伤病员的腹部,连续 5次,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口腔,如异物被冲出,迅速用手将异物取出。 检查呼吸心跳,如无,立即CPR。,3、胸部冲击法,适用于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的伤病员,如肥胖者、孕妇等 立位胸部冲击法 仰卧位胸部冲击,(1)立位胸部冲击操作方法,适应征:用于意识清醒的伤病员。 救护人员站在伤病员的背后,两臂从伤病员腋下环绕其胸部 一手握空心拳,将拳眼置于伤病员胸骨中部,注意避开肋骨缘及剑突。 另一只手紧握此拳向内、向上有节奏冲击5次 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2)仰卧位胸部冲击法操作方法,救护人员将伤病员置于仰卧体位,并骑在伤病员髋部两侧。 胸部冲击部位与胸外心脏按压部位相同。 两手的掌根重叠,快速有节奏冲击4一6次。 重复操作若干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检查呼吸、心跳,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处理方法,2.儿童 (1) 确定是否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 询问“是否被噎住了”,了解病人能否咳嗽和说话 (2)如病人不能说话、咳嗽或呼吸道部分堵塞而气体交换欠佳时,实施上腹部冲击法,(三)儿童救治法,腹部冲击法 操作方法与成人相同 检查口腔,如异物排除,迅速采取手取异物法处理 若阻塞未能咯出,重复操作步骤13次 如有呼吸心跳停止,立即CPR,V 型 手 势,询问病人,立位腹部冲击,仰卧位腹部冲击,处理方法,3.婴儿 (1)确定是否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 (2)实施5次拍背法 将患儿的身体伏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向下,救护员用手支撑患儿头部和颈部 用另一手掌根部在患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二)婴儿救治法,背部叩击法 救护人将婴儿的身体骑跨在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 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两手的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用手掌根叩击婴儿背部肩胛区4次 两手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仰卧位 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下一横指处4次 检查口腔,如异物咯出,迅速采取手取异物法处理 若阻塞物未能咯出,重复背部扣击和胸部冲击动作多次,骑跨前臂上,固定下颌角,翻转成俯卧位,背部叩击,固定后颈部,翻转仰卧位,胸部冲击,胸部冲击,五、气道梗阻救护图解,对于意识不清的气道梗阻的病人,救护人高声呼救,求助他人,启动EMS,病人置于心肺复苏体位立即 (一)成人气道梗阻救治图解,救护人打开气道 检查口腔异物 判断呼吸,若无呼吸 口对口吹气2次 胸部未见起伏,腹部冲击部位定位 脐上二横指,腹部冲击5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如已排出用食指 钩取异物,(二) 儿童气道异物梗塞救治图解,打开气道,检查口腔异物,判断呼吸,如无呼吸,口对口人工吹气2次,如胸部无起伏,腹部冲击部位定位 脐上二横指,腹部冲击5次,检查异物是否排出,如已排出用食指钩取异物,(三) 婴儿气道异物梗塞救治图解,1、将婴儿翻转为俯卧位,3、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2、头部低于躯干,背部叩击4次,4、胸部快速冲击4次,5、如异物已排出用小指将异物钩出,气道异物救护流程图,气道异物救护流程图,方法二 环甲膜穿刺,环甲膜穿刺是临床上对于有呼吸道梗阻、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采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为气管切开术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征: 1.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2.喉源性呼吸困难(如白喉、喉头水肿等) 3.头面部严重外伤。 4.气管插管有禁忌或病情紧急而需快速开放气道时。,环甲膜位置 环甲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前无坚硬遮挡组织(仅有柔软的甲状腺通过),后通气管,它仅为一层薄膜,周围无要害部位,因此利于穿刺 环甲膜穿刺位置 如果自己寻找,可以低头,然后沿喉结最突出处向下轻轻地摸,在约23厘米处有一如黄豆大小的凹陷,此处即为环甲膜位置所在。,环甲膜穿刺,(一)向病人或家属简单说明施行环甲膜穿刺术的目的,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二)穿刺步骤: 1.珍病人平卧或斜坡卧位,头后仰。 2.环甲膜前的皮肤按常规消毒。,操作方法,2.在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的凹陷即环甲膜处穿刺(红色箭头处);,操作方法,3.术者左手手指消毒后,以食、中指固定环甲膜两侧,右手持注射器从环甲膜垂直刺及,当针头刺入环甲膜后,即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并能抽出空气,患者可出现咳嗽反射。 4.穿刺成功后垂直固定针头,并迅速与”T”形管一端连接,另一端连接供氧装置,给予呼吸支持。,(三)环甲膜穿刺注意事项,1.环甲膜穿刺是在病人情况十分危急时的一种急救措施,应争分夺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完成。 2.作为一种应急措施,穿刺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 3.如遇血凝块或分泌物阻塞穿刺针头,可用注射器注人空气,或用少许生理盐水冲洗,以保证其通畅。,环甲膜穿刺并发症,1.出血。因此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宜慎重考虑。 2.假道形成。 3.食管穿孔。食管位于气管的后端,若穿刺时用力过大过猛,或没掌握好进针深度,均可穿破食管,形成食管气管瘘。 4.皮下或纵膈气肿。,预防呼吸的异物堵塞,避免吞咽过量或体积过大食物 进食时避免谈话或大笑 避免体内酒精浓度过高 应将果冻、豆类、糖果、药丸、药片放在安全地方,避免婴儿、儿童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