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七颗钻石》课件 苏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3864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七颗钻石》课件 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七颗钻石》课件 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七颗钻石》课件 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学们,你们听过苏联卡泰耶夫写的童话故事七色花吗?七色花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和珍妮同样善良的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话故事七颗钻石。,童话,七颗钻石,26,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9. 句段品析,10. 疑难探究,11. 板书设计,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 拓展延伸,15.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8. 整体感知,12. 本课主旨,16. 课后作业布置,3.能领会童话所营造的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2.了解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想象、拟人、夸 张、象征等。,(难点),1.理解童话所表现的主题:真、善、美。,(重点),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 活等,他的好多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来自点拨,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他曾撰写了启蒙读本,旨在教育俄国“整整两代的孩子不管沙皇的孩子还是农民的孩子”。这部书共有373篇作品,其中有很多是经过改编的民间故事,七颗钻石就是其中的一篇。,来自点拨,来自点拨,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家具、玩具等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话中的形象是从生活中来的,但是,并不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甚至也不是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童话的形象是象征性的形象,并且是具有极大的夸张性的。,童 话,部分来自点拨,干涸 唾沫 水罐 狼吞虎咽 泉水呜咽 咽喉肿痛 倒水 颠三倒四,h,tu,gun,yn,y,yn,do,do,部分来自点拨,bn( )倒 shn( )间 清ch( ) tin( )净,绊,瞬,澈,舔,部分来自点拨,1.干涸: (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2.干枯: 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水分、营养等而失去生机。 3.焦渴: 非常干渴。,部分来自点拨,4.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喜出望外、喜形于色辨析:两个词都有高兴的意思。“喜出望外”侧重于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 兴。如:早晨醒来,看到心仪已久的连衣裙被放在枕边,小女孩喜出望外。“喜形于色”指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色上。如:穿着漂亮的新裙子,她喜形于色,连走路都轻快了许多。 5.瞬间: 转眼之间。,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七颗钻石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部分来自典中点,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答案】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了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部分来自典中点,2.文中的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表示了什么?,【答案】空木水罐有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巨大的水流。 水罐一共发生了五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象征着小姑娘爱心的又一次提升。,部分来自典中点,3.课文为什么不以“一罐水”而要用“七颗钻石”作标题?,【答案】因为“ 钻石”和“星星”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在短文中,它们正是纯洁心灵的象征,爱心的幻化。而用“一罐水”做题目,就显得平淡、不新颖。,部分来自点拨,1. “干涸”和“干枯”可以互调位置吗? 【答案】“干涸”与“干枯”不可以互调位置,“干涸”一般用于河道、池塘等,不能用于草木丛林。 2.这篇童话第一段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答案】说明旱情之严重,告诉人们:水,已经成了生存之水,生命之水。,部分来自点拨,3. 开头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开头段(句)作用分析法。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地球上旱情的严重,为下文小姑娘一次次把水让给别人喝、体现其美好心灵作铺垫。,部分来自点拨,4.第段中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小姑娘“夜里”给“生病的母亲去找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醒来看到水罐里装满水后,不顾自己口渴,“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给母亲喝,这些都表现了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部分来自点拨,5.说说这第三段前部分一安排在情节上和人物刻画上的作用? 【答案】情节上引人入胜,再现曲折。从人物刻画上看,让小姑娘再一次接受考验,进一步突出小姑娘的爱心。,部分来自点拨,6.第段中小姑娘的水罐一共变化了几次?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每次变化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一共变化了五次:第一次由空罐变出水,是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第二次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也是因为小姑娘对母亲的爱心;第三次木头水罐变成了银的,是因为小姑娘对小狗的爱心;第四次水罐变成了金的,是因为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心;第五次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大钻石,涌出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是因为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心。,部分来自点拨,7. 课文中有哪些情节最让你感动?请找出来,谈谈你为什么会感动。 【答案】如:小姑娘为母亲找水的情节:当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的时候,小姑娘毅然决然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明知艰难而一往无前,其对母亲的孝心,其不畏艰难的决心,令人感动。小姑娘给小狗喝水的情节:当许多人都因缺水而渴死的时候,当自己的母亲还在床上等待水喝的时候,在自己也口渴难耐的时候,小姑娘却为了一只小狗而情愿分出,部分来自点拨,宝贵的水让它喝,挽救了小狗的生命。小姑娘对小狗充满了爱心,与自然界的生命平等、和谐相处,让人感 动。小姑娘给过路人喝水的情节:小姑娘宁愿自己忍受口渴,“咽了一口唾沫”也要先让别人哪怕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喝上水,这种先他人后自己、急难好义、大公无私的美德让人感动。,部分来自点拨,重难点小结,这篇童话故事叙述了这个小姑娘用她温厚的心去爱她周围的每一个人和事物,她的爱是崇高的,伟大的!故事中的母亲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伟大和崇高。,部分来自点拨,【难点探究】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其故事情节往往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联系课文,说说本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本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离奇) (2)好不容易有了水,没想到小姑娘被一条小狗绊倒,水罐掉了。(曲折)(3)人被绊倒了,连狗都哀哀尖叫,水罐却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水未洒。(离奇)(4)木头做的水罐变成银的。(离奇)(5)水罐又从银的变成金的。(离奇)(6)到嘴边的水却因一位过路人的到来没有喝成。(曲折)(7)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并涌出巨大水流。(离奇) (8)七颗钻石升空变成星星,成了大熊星座。(离奇),故事背景:旱情严重,水之重要。,发生、发展,生病的母亲找水,木罐中装满水,找到水先想到妈妈,人倒地水未洒,自己不喝却给小狗喝,木罐变成银罐,银罐变成金罐,母亲让水给女儿喝,小姑娘让水给过路人喝,跳出钻石,涌出水流,愿爱心普照人间,故事结局:钻石升空,变成星座。,七颗钻石,这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让水而感动上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1.想象丰富。 作者笔下,水罐变得非常神奇,随着作者的想象而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非常符合读者的愿望,所以使人感到,这一切都是可能的,是应该发生的。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空水罐里突然装满了水,为什么会这样呢?吸引读者往下读。,关于爱的名言: 1.爱是自然而来的,不是买得到的。 朗费罗 2.希望被人爱的人,首先要爱别人,同时要使自己可爱。富兰克林 3.不被任何人爱,是巨大无比的痛苦;无法爱任何 人,则生犹如死。 格林贝克 4.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 英国谚语 5.爱整个人类可能是一件易事;认真地去爱上一个人却很难。 谚语,6.没有一种服装比爱更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更迷 人。有人说无美就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佚名 7.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兰 8.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 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藉的人,无惧于任 何事物。任何人。 彭沙尔 9.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 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英莎士比亚,小姑娘的水罐的神奇在于会自己“变”。 作者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是为了说明爱心的巨大力量。 点拨:细读课文不难发现,水罐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在小姑娘和她母亲的一次善良的举动之后完成的,因而作者将水罐写得越神奇,就越能体现爱心的巨大力量。正是美好善良的心灵创造了伟大的奇迹。,一、,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小姑娘的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礼赞,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永远闪耀美丽光彩的美好愿望。 点拨:这个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二、,示例:一个“好梦”:历经艰险找到了水,小姑娘、母亲、其他人和动物欢乐地畅饮甘甜的水,阳光普照,溪水潺潺,草木葱茏,大地上生机一片,人们幸福地生活。一个“噩梦”:小姑娘找不到水,人类和动物口渴难耐,命运悲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点拨:想象合理即可。 略。点拨: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