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1部分 考点研究 第5章 机械运动课件.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3099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第1部分 考点研究 第5章 机械运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 第1部分 考点研究 第5章 机械运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考物理 第1部分 考点研究 第5章 机械运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考点研究,第五章 机械运动,2.(2013郴州10题2分)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 A. 1 mm B. 1 cm C. 1 dm D. 1 m,湖南近4年中考试题精编,命题点1 长度的测量,A,【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由它的最小刻度所决定的,而从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这些测量数据来看,最后一位数是估读值,而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显然,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3. (2012郴州8题2分)小妮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50 cm、7.51 cm、7.53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 A. 7.50 cm B. 7.51 cm C. 7.52 cm D. 7.53 cm,【解析】测物体的长度时,要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并对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分度值.故选B.,B,4.(2014永州20题2分)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cm.,B,3.44,【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长度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平行;该刻度尺每大格表示1 cm,最小分度值为1 mm,且记录数据时应在最小刻度的下一位估读一位数.,5.(2013常德30题2分)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 mm,用它测得铅笔的长度为52.5_(填单位).,1,mm,2. (2015郴州6题2分)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甲车 B. 乙车 C. 地面 D. 路旁的树,B,命题点2 参照物的选取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解析】甲车和乙车都是运动的,因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甲车在后退.故选B.,3. (2015益阳1题3分)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的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车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 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与兔子都是运动的,D,【解析】本题中,“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这说明乌龟和兔子之间是没有位置变化的.选项A中,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与兔子之间是没有位置变化的,是静止,故A错;选项B中,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与乌龟之间是没有位置变化的,是静止,故B错;选项C中,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与兔子一起奔跑,两者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都是运动,故C错,选项D正确.故选D.,1.(2015衡阳12题2分)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 s内,小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命题点3 速度的相关计算,C,【解析】由图像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像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由图像可知,在前2 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两人的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 s,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2.(2013怀化8题2分)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 ) A. 11 B. 32 C. 23 D. 13,B,【解析】因s=vt,则 ,代入数据可知 .,5.(2014株洲19题2分)两辆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_m/s,当t1=50 s时,甲、乙两车相距_m.,30,450,【解析】由图像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 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 500 m, =30 m/s,由图得出行驶20 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1 500 m600 m=900 m,乙车行驶了1 050 m600 m=450 m,两车相距s=900 m450 m =450 m.,考点梳理,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误差与错误,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运动的描述,机械运动 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取 注意,基本单位:_,符号: 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_、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 _、纳米(nm)等.,米,m,千米(km),微米,单位换算:1 km= _m,1 dm= _m, 1 cm= _m,1 mm= _m, 1 m= _m,1 nm= _m, 1 m3= _cm3,1 m2= _cm2.,103,10-1,10-2,10-3,10-6,10-9,10-6,10-4,长度的单位,常考举例,常考举例: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普通中学生的 身高大约是1.60 _,铅笔的长度约为 18 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 _ ,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_.,m,mm,cm,常用测量工具: _、三角尺、卷尺.比较 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等. 刻度尺量程: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如图刻度 尺量程为 _;,刻度尺,010 cm,刻度尺的分度值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 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越小,越 精确.如图分度值为 _.刻度尺 读数为_.,1 mm,4.25cm,(1)三看:看 _、看 _、看 _. (2)会放: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 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 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会读:视线要正对 _,要注意区分 大格及小格的数目,测量值要估读到 _的下一位. (4)会记 刻度尺使用口诀,用 刻 度 尺 测 量 长 度,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刻度线,分度值,(4)会记:记录结果应包括 _和 _. 刻度尺使用口诀:零刻磨损换整刻,量程适合待测物, 分度值,知精度.刻线紧贴被测处, 保持平行不歪斜.视线正对测量端; 读整读零加估读,减掉初值再记录; 记录数值和单位.多次测量取平均, 减少误差是目的;特殊测量要记住, 以多测少经常用,卡尺替代测圆形, 化曲为直才能测.,单位,数字,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_,符号是 _ . 常用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单位换算:1 h= _min= _s ,1 min= _s. 常用测量工具: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 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 用 _来测量时间. 常考举例: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为46 s,普通 中学生跑完100 m用时15 _,1 min脉 搏跳动大约70 次;橡皮从课桌上落下的时 间大约为0.5 s.,秒,s,60,3600,60,秒表,s,时间的测量,误差是 _和 _之间的差别. 减小误差的方法: _、选用精 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能尽量减小误 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 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 不该发生的,是 _避免 的.,测量值,真实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误差与错误,参照物: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时,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 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参照物可 以根据需要来选取,通常以 _为 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物体 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位置,地面,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 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 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 _的;如果没有变化 ,就说它是 _的.选择的 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 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 不一样.,运动,静止,参照物的选取:如果说物体是静止的,则选取参照物 的是参照物相对于研究物体位置不变; 如果说物体是运动的,则选取参照物 的关键是参照物相对于研究物体位置改 变. 注意: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 比 _;另一种是相同路程比 _. 速度: _之比,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公式:v= _.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 组合而成.s表示路程,单位是 _,t表示 时间,单位是 _,v表示速度,单位是 _. 变形公式 单位换算 常考举例,路程,时间,路程与时间,s,m,m/s,速度,3.6,变形公式:s= _,t= . 单位换算:1 m/s= _km/h. 常考举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 m/s.,vt,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 _的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 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_. 平均速度:如果只做粗略研究,可以用v= 来描述运动的 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平均 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或某 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不变,不相等,测量平均速度:由v= 可知,测出物体 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 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 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 运动的平均速度.,1. 丰收时节,正在田间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_的,相对于地面是_的.(2014资阳T15 改编),图说物理,命题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静止,运动,2.如图是空中加油机给战机加油的情形,以_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以_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2013鄂尔多斯T14改编),命题点:参照物的选取,加油机,地面,3. “五一”期间,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图所示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急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_. (2014桂林T1改编),命题点:参照物的选取,列车,4. 如图,是运动员赛跑时的情景,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_来判断运动员的速度大小的;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_来判断速度大小的. (人教教材素材改编),命题点:运动的快慢,时间,路程,时间、长度和速度的估测(重点),重难点突破,例1:(1)现用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 cm( ) (2)人1 min心跳约为100次 ( ) (3)小红上学步行的速度约为20 m/s ( ) (4)人走路时,每一步的长度约为0.6 m ( ) (5)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 m ( ),(6)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 cm ( ) (7)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 cm ( ) (8)电冰箱的外壳高度约为5 m ( ) (9)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0.15 m ( ) (10)一橡皮擦从手中自由下落到地面的时间约为15 s ( ),例2:(2015呼和浩特)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面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 A. 小明同学的自行车 B. 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 新华大街 D. 天上飞过的小鸟,参照物的选取和运动状态的判断(重点),A,【解析】小明同学骑自行车自西向东运动,若以小明骑的自行车为参照物,高楼向西运动,A正确;若以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作为参照物,高楼向东运动,B错误;若以新华大街作为参照物,高楼和大街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大楼处于静止状态,C错误;若以天上飞过的小鸟作为参照物,高楼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D错误.故选A.,例3:(2015长沙模拟)“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面一句中的“游”是以_为参照物,而后面一句中的“走”是以为_参照物.,青山,竹排,【解析】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技巧点拨: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关键是比较研究物体和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下图:,速度公式( )的相关计算,例4:根据如图所示的s-t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_;纵坐标表示的是_;,路程,时间,(2)由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_运动;,匀速直线,【解析】(2)由图可知,甲、乙在间隔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相等,即甲和乙的速度不变,所以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3)图中甲、乙两曲线的斜率表示的是_,各是_m/s,_m/s;,速度,0.1,0.03,【解析】(3)图中斜率表示的是速度,因为甲的速度v甲= =0.1 m/s,乙的速度v乙= = 0.03 m/s;,(4)图中A、B两点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 _;_;,t=6 s时,s甲= 0.6 m,v甲=0.1 m/s,,t=6 s时,s乙=0.2 m,v乙=0.03 m/s,【解析】(4)图中,A点的物理意义是t=6 s时,s甲 =0.6 m,v甲=0.1 m/s,B点的物理意义是t=6 s时,s乙=0.2 m,v乙=0.03 m/s;,(5)由图可以判断出,相对于甲物体,乙物体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两物体均向东运动,则甲物体相对于乙物体向_方向行驶.,运动,东,【解析】(5)由图可知,v甲v乙,所以甲相对于乙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相对于甲物体,乙物体是运动的;两物体均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物体相对于乙物体向东行驶.,例5:请根据如图所示的v-t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甲物体做_运动;乙物体做_运动;,匀速直线,匀速直线,【解析】(1)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它们均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t=6 s时,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各为_m、_m;,36,24,【解析】(2)t=6 s时,s甲=v甲t=6 m/s6 s= 36 m,s乙=v乙t=4 m/s6 s=24 m;,(3)若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运动,【解析】(3)由图像知v甲v乙,所以甲物体相对于乙物体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于甲物体,乙物体是运动的;,南,(4)若两物体均向北运动,则相对于甲物体,乙物体向_方向运动.,【解析】(4)两物体均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向南运动.,实验突破,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 2实验测量仪器(刻度尺、秒表) 3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方便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金属片的作用(确保小车到达终点时在同一位置),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5. 刻度尺和秒表的读数 6. 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的运动状态 7. 速度与平均速度的计算 8. 实验注意事项(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 9. 误差分析,例:(2015乌鲁木齐)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时间,(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解析】(1)实验时保持斜面倾角较小可增加小车滑行时间,减小误差;,(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_(选填“大”或“小”).,大,大,【解析】(2)斜面的倾角一定时,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一定,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所用时间越短,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 3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m/s.,0.25,【解析】(3)两个车长的距离是0.30 m,所用时间为1.2 s,平均速度v= =0.25 ms;,(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_组小车从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7,【解析】(4)木板的长度是小车长度的8倍,但小车只能有7个从静止开始下滑的位置,只能测出7组数据.,(1)小车在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_力;,【解析】(1)小车下滑过程中对斜面有压力,同时斜面对小车有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增大斜面的倾角(使小车从斜面更高处下滑),(2)如果想增大小车的平均速度,可采用的方法有_(写出一种即可);,【解析】(2)由题目第(2)小问可知,增大斜面倾角或增大小车运动的路程时,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增大,所以增大平均速度的方法为增大斜面倾角或使小车从斜面更高处下滑;,(3)若将斜面平均分为长度相等的两段,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则这两段速度与全程速度v3的关系为_;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v1v3v2,变速,【解析】(3)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前半段的速度小于后半段的速度,而平均速度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有v1v3v2;,(4)小车由顶端下滑的过程中(撞击底端金属挡板前),其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_;撞击底端金属挡板后停止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运动状态,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解析】(4)小车由顶端下滑的过程中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加,所以机械能转化情况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撞击金属挡板时,金属挡板对小车有力的作用,从而使小车停止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