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长河落日扁》课件 鄂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2784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长河落日扁》课件 鄂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长河落日扁》课件 鄂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长河落日扁》课件 鄂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河落日扁,李沧海,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出使边塞时,记录沿途 所见风光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归雁北翔、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悲壮苍茫的画面, 尤以颈联为千古绝唱。,再看我做一个试验:,请你们解释为什么会看到筷子是弯的?。,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生活中的折射现象,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至水面时的传播情况,1:一部分光返回空气中,发生反射。,2:另一部分光进入水中, 且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要深,学习课文,通读课文,抓住关键信息句, 用简洁的语言编写阅读提纲。,课文提纲,一(1) 由诗引出说明对象 二(2-6)解释“长河落日扁”的原因 三(7) 光的折射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四(8) 作者通过探究长河落日扁的事理,告诉我们: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比一定符合科学道理。,集中交流,归纳第二部分的内容: 落日扁。亲眼见。 筷入水,“折”两段 光线曲, 落日扁 “蜃楼”景,曲线“祸”,疑问探究(1),辨别4个例子之间的关系: 思考:请你联系问文题,思考上述4和内容,说说哪个是课文的重点?它们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明确:是文章的重点,是课文的中心。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而举的例子;是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举例说明,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疑问探究(2),思考:作者写两个例子是为了引出作者所要说明的对象,后面又写了,这个例子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列举大家经常听到又未必了解的“海市蜃楼”成因的例子,是为了补充说明自己的判断的可信性,最终让人信服:落日不是圆的而是扁的。),疑问探究(3),把课文中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和物理课本上关于“海市蜃楼”的介绍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文学性介绍和科学性介绍的不同。 (此环节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辨析的能力),海市蜃楼,科学世界,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海市蜃楼是近地面层气温变化大,空气密度随高度强烈变化,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造成的结果。,海市蜃楼常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6英里(9.6千米)的沙漠地区。 分为上现、下现和侧现海市蜃楼。,学习课文后,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作者),总结:美丽的大漠,袅袅的狼烟,曾让我们神往;有趣的实验,科学的解说,让我们理智的思考。感谢作者的解说,感谢编者的推荐,更感谢同学们的参与,这接课将给我们留下无尽的思索,也许将来的科学家就出在我们中间。多读书,勤思考,勇探索,这就是老师给你们的忠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