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201829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1 页 ( 共 8 页 ) 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时间: 120分钟 , 总分: 100分 ) 一 、 语文积累与运用( 28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8分) (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4分) 停杯投箸不能食, 。 ( 李白 行路难 )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已亥杂诗) ( 2)默写 陶渊明饮酒(其五)开头四句 。( 4分) , 。 ,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3)题。( 8分) 被人误解的时候 ,能微微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 ,能坦然一笑,这是一种 ;吃亏的时候 ,能开心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 ,能达观一笑,这是一 种 ;危难的时候 ,能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 ,能平静一笑,这 是一种 ;伤心的时候 ,能轻轻一笑,这是一种撒脱。人们常犯最大的错误 ,是对 陌生人太客气 ,而对亲密的人太 k 刻。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天下太平。帮助人是 一种崇 高,理解人是一种豁达,原谅人是一种美德, A 。月圆是诗, 月缺是花,仰首是春,俯首是秋。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k( )刻 轻 蔑 ( ) ( 2) 文段中 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1分) ( 3) 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境界”“自信”“大度”分别填入文中 处横线上。 ( 3分) ( 4)请你在横线上 A的位置,模仿前面三小句 再续写一句。( 2分) 3名著阅读:( 4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 积累,回答问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 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 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八年级语文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 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 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 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_;【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_。( 2分) 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_ _。( 2分) 4芜湖的街头遍布黄色共享单车,市民亲切地称为“小黄车”,八年级某班以“我身边的小 黄车”为主题 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8分) ( 1) 下表是关于小黄车部分问题调查统计表, 200人参与调查,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表格 中得出的结论 。( 2分) 是否使用过小 黄车 是否认为小黄车给你 的出行带来便利 小黄车收费机制是否 合理 他人用完小黄车没 有上锁,你会如何 使用 174 带来便利 166 比较合理 159 提醒他 36 没有 26 完全没有 20 不合理 41 无所谓 164 不知道小黄车存在 14 ( 2) 假如你在上学途中,恰巧遇到一位爷爷正在给小黄车加私锁,你打算如何劝说呢?( 2分) 。 ( 3)下面是某同学拟写的倡议稿,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4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江城大地“小黄”开。【 A】 她的出现不是使大家的出行更加方便,而 是为我们提供了强身健体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然而,最近小黄车非常苦恼,不仅给大家 带来“不便”, 自己也遭到了一阵“不文明”旋风的侵害。 我们都是大环节中的一份子,小黄车的遭遇让人心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咱们大 家自觉成为文明行动的践行者和维护者。【 B】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文明使用“小 黄车”,给它塑造一个温暖的家。 “小黄”愿你今后被文明温柔以待! 【 A】处画线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2分) 【 B】处画线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2分) 【 B】处画线句词语使用不当 ,应将“ ”改为“ ”。( 2分) 二、阅读( 42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 8题。( 16分) 目 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 得分 评卷人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3 页 ( 共 8 页 ) 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 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 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 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 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 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 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 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 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 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 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 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 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 他的内在世 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 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 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 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 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 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 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 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 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 , 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 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 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 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 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4 页 ( 共 8 页 ) 5文章至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4分) 答: 6第段和第段重复同一段话,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4分) 答: 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5分) 答: 8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3分) ( 1)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 闪入 (没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答: ( 2)我一直在等候, 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 瞥 (望)。 答: 【二】 阅读下文,完成 9 12题。 ( 13分) 环保与和平 李新烽 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 “绿带运动”,动员广大的贫穷妇 女姐妹在非洲大陆种植了 3000万棵树苗,在可持续发展与 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 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 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 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 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 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 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5 页 ( 共 8 页 ) 坦桑尼亚北部的曼亚纳湖是著名的火烈鸟生息地和聚居区。火烈鸟飞翔形成的自然奇 观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醉如痴。遗憾的是,今年 6月以来,曼亚纳湖的火烈鸟成群地死 亡,且死因不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向曼亚纳湖排放的大量生活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物和重 金属污染,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火烈鸟的集体死亡。 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 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 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 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 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 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 自然资源而展 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 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 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 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 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 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 然和动植物和平 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 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 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摘自人民日报) 9通读全文,请回答: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 2004年却颁发给了环保主 义者马塔伊博士?( 3分) 答: 10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2分)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 日益 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答: 11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活动给动植物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12 根据第段,说说大自然给人类的苦果有哪些? ( 3分) 答: 13.读了本文,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打算怎么做?( 3分) 答: 【三】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 14 17题。( 1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 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 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 ( 1)录毕, 走 送之 走( ) ( 2) 俟 其欣悦 俟( ) ( 3)同舍生皆 被 绮绣 被( ) ( 4) 腰 白玉之环 腰(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16选文有两句环境描写,一句是“天大寒,砚冰坚”衬托了 ;另一句是 “ , ”则突出了求学生活之苦。( 2分) 17通过本文你了解了宋濂的求学之苦,现在不少中学生也认为读书苦,请结合自身实际从 借书、求师、生活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求学之苦的认识。( 3分) 答: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7 页 ( 共 8 页 ) 三、写作( 30分) 18似乎是一转眼间,你已经站在八年级的末尾,不知不觉中你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初中生活。 初中的这两年里,相信,你有付出的辛劳,更有收获的快乐;有成长的喜悦,亦有青春 的烦恼;有坚定的目标,也有跋涉的 艰难 回望初中这两年的时光,品味其点点滴 滴,你一定有许多感悟,请以“ 初中这两年 ”为题,写一篇文章,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自 己的真切感受,真实感情,独特感悟。 要求: ( 1)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 ( 2)不少于 600字。 100 200 300 得分 评卷人 八年级语文期末 教学质量监测 卷 第 8 页 ( 共 8 页 ) 400 500 600 700 答 题 不 过 此 线 中学八年级监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2 页) 2016 2017学年度 中学八年级期末监测 第 二 学 期 语 文 试 卷 评 分 标 准 及 参 考 答 案 (本评分标准只是参考答案,只要学生解答合理即可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28分 ) 1.(1)答案略( 4 分。每句 1 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题不得分 ) (2)答案略 (4分。每句 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 2.( 8 分) (1) ( 2 分) 苛 mi (2) ( 1 分) 撒脱 洒脱 (3) ( 3 分) 大度 境界 自信 (4)( 2 分)示例:服务人是一种快乐 3 . 米开朗琪罗 列夫 托尔斯泰( 2分。每空 1分) 唯其痛苦,才有快乐 ( 2分。) 4.(8 分 )( 1) 结论:由于小黄车给大多数人出行带来便利,且收费较为合理,所以使用小 黄车的人数较多。 2.公民文明使用小黄车的意识还是较为淡薄。 ( 2) 爷爷,您好!小黄车为共享单车,每个人都有使用它的权力,如果大家都给小黄车加 私锁,那么可以供大家使用的小黄车会越来越少,也将会给您的出行带来不便,爷爷,您认 为呢? ( 3) ( 1)将不是 而是改为不但 而且;不仅 还(也) ( 2) 将塑造改为营造 ( 3) 开放投诉通道,加大监管力 度;及时查检破损单车;加大文明用车呼吁;将违规使用 小黄车的与个人诚信挂钩 。 二、阅读理解 (42分 ) 【一】( 16 分) 5.( 4 分)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 难以释怀的落寞。(一点 2 分,共 4 分。语意相近即可) 6 内容: 9 段与 16 段 是 对 目送儿子、目送父亲的总结, 深化 了 文章主题 ( 2 分) 。结构: 把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前后呼应, 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2 分) 。 7( 5 分) 景物描写, 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 2 分);动作描写, 用“ 掠开、凝望、 记得 ” 表达 自己对父亲的 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 2 分) ; 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 一起( 1 分)。(语意相近即可) 8 不能 ( 1 分) 。 “闪入”和“瞥 ”说明时间短 ( 1 分) , 表现了妈妈用眼睛送儿子过海关时, 中学八年级监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2 页( 共 2 页) 期望儿子能回头看一眼自己,更能说明妈妈的愿望之小 和 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 ( 1 分) 。 【二 】( 13分) 9.本意是表彰为人类和平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意思对即可)( 1分)。因为和平的内涵和外延 发生了变化,它不但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还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马塔伊发动的“绿带运动”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理念,所以发给了她。( 2分) (若答“马塔伊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得 1分) 10.“日益”指程度一天比一天深,突出强调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共 2分) 11.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受到严峻挑战(答“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 或“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也 算对)( 1分);动物正在被迫进行着“当代进化”(答 “动物的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也算对)。( 1分) 12.台风频繁登陆;沙尘暴不期光临;干旱和洪涝灾害并存。(答对 2个得 1分,共 2分) 13.能体现出人和自然要和谐共处、共存共荣之类的观点即可。(照抄原文,毫无自己的见解 不给分)( 1分)第二问做法必须具体可行( 2分)。 【三】 ( 13分) 14.( 4 分)( 1)跑 ( 2)等待 ( 3)同“披”,穿 ( 4)动词,挂在腰间 15.( 4 分) (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 各种各样的书。 (2)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16.( 2 分)抄书之辛苦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17.( 3 分) 与宋濂求学之苦相比,我们学习中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他要借书抄书,我们的书 以及课外书应有尽有,却不一定用心读过 。 他求师于百里外,还常 遇叱咄,我们在宽敞明亮 的教室坐等老师来上课,却不一定“有所闻”。 他求学受冻馁之苦,我们却衣食无忧 。 我们 没有理由再说求学辛苦,应该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 3 分, 从借书、求师、生 活三个角度谈,每点 1 分 , 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 30分) 18.参考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酌情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