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人文精神(humanism)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现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追求人的幸福和尊严、真理、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公元前 8世纪,雅典 城邦 萌芽,公元前 6世纪初,_改革, 雅典民主 制度基础 奠定,公元前 6世纪末,_改革, 雅典民主 政治确立,公元前 5世纪,_改革, 雅典民主 政治发展 到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知识回顾:,1、背景,一、智者学派,(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广大奴隶的劳动基础上) (2)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3)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使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4)地理环境 -客观条件,-根本原因,-主要原因,边学边练 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 ) 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 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 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B,1、背景(公元前5世纪),特殊的地理环境,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雅典经济的繁荣,2、研究内容:,一、智者学派,人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在社会中的作用。,3、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泰格拉,一、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公元前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民主派政治家伯里克利的至友。他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智者”。据说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逝世。,3、代表人物及主张:,一、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正如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确立制度。惟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规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这是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3、代表人物及主张:,(1)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含义: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评价: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 (3)人应有自己的道德判断,不应强求一律,一、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教一个学生学习法庭辩论术。事先约定学生先付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学生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假如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 该学生毕业后,迟迟不交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格拉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普罗泰格拉认为:如果学生打赢了这场官司,按照约定,他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学生打输了这场官司,按照法庭裁决,他也应该给我另一半学费。 但学生认为,如果官司我打赢了,根据法庭裁决,则不应该交另一半学费。如果官司我打输了,根据约定,我也不该交另一半学费。 法官不知所措,无法裁决。,半费之讼,积极意义:强调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否定了神或命运等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局限性: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4、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一、智者学派,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英译: Socrates;前469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2、苏格拉底的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认识你自己”,二、苏格拉底,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 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条件,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过路人:“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过路人:“忠诚老实,不骗别人,就是有道德。” 苏格拉底:“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过路人:“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 苏格拉底:“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吧!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那是战争中的迫不得已啊,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过路人:“,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是道德的。看来,道德是不能用骗不骗人来判断的。请你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来判断呢?” 过路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克雷洛夫寓言:隐士与熊的故事,熊是隐士的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于是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所以,人如果没有知识,就无法去道德。认识你自己吧,知识来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道德就是知识。,如果苏格拉底读了这则寓言,他会总结出什么寓意来呢?,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二、苏格拉底,3、评价,下列对苏格拉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他不像智者学派那样重视人的伦理道德 B.他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重点关注人的法律关系 C.他的伦理思想是“知德合一” D.他的学生完全继承了他的思想,C,边学边练,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们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是因为苏格拉底( ) A.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边学边练,C,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 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相似之处,约公元前5世纪,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都强调“道德”的价值,都重视教育的功能,“忧道不忧贫”救世精神; “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思考:苏格拉底和智者的异同,相同点:把人类及其社会作为探究的课题;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注重人、人性; 不同点: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二、苏格拉底,Plato 前427前347年,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从师苏格拉底。曾从事政治活动,失败后回雅典,设立了一所学园,此后执教40年,直至逝世。其主要思想集中在理想国(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政治思想:关注人类社会并划分人的等级; 教育思想: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 爱情观 :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柏拉图名言 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永恒 。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我们应该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柏拉图思想,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 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 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 最后 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 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株,只好放弃, 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到发现已经走道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柏拉图的故事,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 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话做 这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 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Aristotle 前384前322年,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他一生勤奋治学,学术研究涉及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亚里士多德故事,公元前多年前的雅典城郊外,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多岁的老人,身边跟随着十多位青年,他们或是在树林中逍遥自在地漫步交谈,或是坐在山谷溪旁的大石块上,热烈地讨论着。 “老师,您再讲讲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老人捋了捋胡须,缓缓地说到:“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这不正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三段论吗 ” 雅典人都知道,那是亚里士多德正在给他吕克昂学园高级班的学生上课呢,一、自然哲学: 从神到自然思考人面对自然界的问题 二、智者学派: 从自然到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苏格拉底: 从社会到人研究人性本身 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理性的人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小结,1.智者学派出现的基本条件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工业革命的开始 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课堂练习,A,2.苏格拉底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了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开始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C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C,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不正确是( ) A.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B.这一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它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D.人没有资格和力量,也没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D,我们称古代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源地,主要是因为( ) A.希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B.希腊涌现出了众多的哲学大师 C.希腊先哲最早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希腊人最早开始研究自然哲学,C,3.“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A.“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C,4.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D,5.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D,6.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C,7.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D,8.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 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人是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