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0826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古诗三首》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人名言 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 3、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背诵、默写这三首诗。,自学提纲 1、朗读这三首诗,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4、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一直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品味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 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总结感情:,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写作特色,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的塞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黄鹤楼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中国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黄鹤楼是揽胜怀古思乡的名篇。它把神话与现实、古与今、情与景熔于一炉,创造了一个苍茫开旷的诗歌境界 。,黄鹤楼,崔颢,无锡市第一中学 陈春晖,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腾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王阁序而著名。,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作者简介,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背景简介,你 会 吗 ?,1.根据书下注释翻译整首诗。 2.勾画重点词。 3.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解】 1、悠悠:久远的意思。 2、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处,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 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 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 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 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 古调,既写出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 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主 旨,【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传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怀乡思土之情。,课堂练习,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3 诗人登上黄鹤楼,极目远望,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描绘这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课堂练习,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不为五斗米折腰 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授印去职。离开官场回到家园,从事耕读。,归园田居是古体诗,一共有五首,写于隐居后的第二年,这是第三首。,陶渊明的诗歌中田园诗是重要部分,内容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如四言时运、五言归园田居等。这些田园诗抒发了作者对宁静闲逸生活的衷心喜爱,表现了作者淡泊旷达、安贫乐道的品格。艺术上,他追求诗歌语言朴素明洁,平淡自然,使人感到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作品介绍,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起到地里锄野草,,晚上伴着月色带着锄头回家。,草长树茂使道路变得狭窄,,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好。,读出诗意美(一),读出诗意美(二),从第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隐含的信息? 地点、事件,诗人不善管理田地 第二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品质? 勤劳。因为干了一整天。 第三句中的“道”指什么?为何才提起? 指的是回去的路。其实来回是一条路,此时才提起是为了引出“夕露沾我衣”一句。,读出画面美,1、试描绘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画面。 我在清晨早早地起身,赶到田里清除杂草。不善农活的我干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分,我扛着锄头,在明月的陪伴下回家。 2、描绘出“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画面。,读出意境美,陶诗平淡而又富于情趣,你认为“情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这是一幅多么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夕露沾我衣”,露水调皮而多情,他们给了辛苦一天的诗人温柔的抚慰,诗人就像一个凯旋的士兵,心情傲然、欣然。,读出情感美,为什么“衣沾不足惜”? 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 。 “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 “愿”指的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归隐田园,与黑暗的官场决裂,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重点赏析,赏析“但使愿无违”一句。 “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63岁去世。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附带说一下,在封建时代,皇帝及大臣死后朝廷都要根据他们的行事给一个谥号;陶渊明不是大臣,“靖节”这个谥号是他死后朋友和门人私下给的,为的是表彰他高尚的节操,可以叫“私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