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古文精析,作品与作者,愚公移山 列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既有生动的情节,又具有神话色彩。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移山”后来就用来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一 词语积累,知 识 归 纳,1. 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2. 古今异义,3. 一词多义 面山而居:居住。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停留。 指通豫南:直。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向上。 手有百指(口技):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指出,指明。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坚决。 固众人(伤仲永):本来。,居,指,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 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 “增”,增加。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灭亡。 亡羊补牢/亡命之徒:逃亡。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凭借。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背着(东西)。,曾,亡,负,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伤仲永)/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马说):尚且。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有子存焉:语气助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哪能。,且,焉,4.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山。 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1.主旨感情 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并且不懈地奋斗的道理。,二 课文理解,故事的背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移 山不易)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移山的冲突 故事的高潮: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 故事的结局:无陇断焉,2.结构梳理,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移山的目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的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移山的过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内容精析 (1)侧面烘托: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移山的艰辛等,烘托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寓言结尾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更烘托出了愚公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精神的感人力量。 (2)对比手法:寓言中愚公有长远眼光却命其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其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具有了讽刺的效果。 (3)神话结尾:本文采用神话的形式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对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一种思维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5)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 山,有两个用意: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 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大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 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之妻的疑问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怎样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 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智叟的疑问带讥讽、挖苦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中 考 真 题,一 文言文阅读,(2015常德),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 (2)杂然相许_ (3)寒暑易节_ 2.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1)惩 山 北 之 塞。 (2)邻 人 京 城 氏 之 孀 妻 有 遗 男。,将近。,赞同。,变换。,/,/,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_ _ _,就凭你在世上剩下的几年光阴和剩余的一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4. 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相同点:_ _ 不同点:_ _ _,“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处置”上提出了相同的质疑(疑问)。,“妻”的疑虑中有担心和关心,“智叟”的质疑和阻拦中只有嘲笑(讥讽)和轻视(鄙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