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分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温馨提示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的属性。分子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或离子保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2.分子的基本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间有间隔;(4)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3.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二原子 1.原子的构成,在中性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温馨提示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2.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原子为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三离子 1.离子的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离子的种类及形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3.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元素周期表 (1)排列依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2)周期(横行):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3)族(纵行):每一纵行叫做一个族。 (4)排列规律 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增至8。 同一周期,金属元素开头,慢慢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结尾。 (5)每一格(以铟元素为例)中各部分的含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五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1物质的构成 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体和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氯化钠等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例1(2015山东泰安)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氧气 D.金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A项错误;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直接构成的,B项错误;氧气是由氧分子直接构成的,C项错误;金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D项正确。 答案:D,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2分子和原子 微观粒子的性质可简记为“小”“动”“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注意:物质受热膨胀是粒子间的间隔变大,不是粒子的体积变大。,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2(2015河北)用“分子的观点”解答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B.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 C.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 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水结成冰是水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水分子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不是分子发生改变,A项错误;气体易被压缩是气体分子间隔较大的原因,B项正确;水加糖变甜是因为构成水的水分子和构成糖的糖分子不断地运动,相互进入对方间隔内,C项正确;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构成铁的铁原子间隔较小,相互间存在斥力,D项正确。 答案:A 方法点拨: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3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注意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 例3(2015黑龙江龙东)下图为原子构成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此图片。你从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答出三条信息),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解析:此题答案是开放的,只要围绕原子的结构及原子结构中的粒子的关系回答即可。 答案:原子很小、原子核很小、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由不同的粒子构成(任选三条即可)。 方法点拨: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构成,结合图中内容总结获取的信息。,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4粒子结构示意图 (1)判断原子、离子(阴离子、阳离子):对原子而言,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阳离子而言,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对阴离子而言,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 (2)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一些基本信息为该粒子的质子数、该元素的种类、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微粒的化学性质等。 (3)判断几种粒子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关键看粒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 (4)判断粒子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对原子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氦除外)。,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4(2015广东茂名)如图为某元素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粒子是原子 B.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解析:对于该粒子而言,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该粒子为原子,A项正确;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1,质子数为11,为钠元素,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项正确,C项错误;同样由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D项正确。 答案:C 方法点拨: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5元素 (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2)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元素符号前加数字,只具有微观意义,如“3H”表示3个氢原子;(3)考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时要注意认清最多的是“金属”“非金属”还是“非金属固体”元素;(4)物质成分中含“钠”“钾”等指的是元素。 例5(2015广东佛山)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解析:这里的“钠”“钾”“钙”等是指元素。 答案:C,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考法6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包含的信息有: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 (2)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判断,“钅”字旁的都是金属元素,“气”“石”“氵”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例6(2015福建泉州)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镍元素的符号为Ni B.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 g C.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镍元素的符号为Ni,A项正确;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B项错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项正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各元素都带“钅”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D项正确。 答案:B 易错点拨: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变式训练】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内质子数都为16 C.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S2-,考法1,考法2,考法3,考法4,考法5,考法6,解析:硫元素的名称中含有“石”偏旁,所以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项错误;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是16号元素,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都是16,故B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所以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7,故C项错误;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两个电子,而成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项错误。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