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八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模块三 国情与责任,考点28感受身边的变化,知道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巨大变化)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2)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5)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6)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7)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感受身边的变化,2.取得辉煌成就(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取得辉煌成就(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深化改革,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及地位 (1)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科学发展观,5科学发展观的含义、精神实质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1)含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重要性: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6.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2)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4)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和谐。,考点29 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2.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原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要求: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时间 (1)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956年底)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1)现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出发点:客观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理论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根本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及原因 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兴国之要)。 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最根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4)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及重要性 含义: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重要性: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立国之本),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5)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改革的原因: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还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 改革的实质和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外开放的内涵: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指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开放的姿态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a.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是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就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d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b.要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c.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2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原因 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符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集中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决定因素: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范围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作用:在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因此,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4.集体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作用: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5.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非公有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对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满足人民生活的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增加国家税收,繁荣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国家政策: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6.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7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分配原则和分配要求 (1)内容: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3)分配要求: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8.“四个尊重”的方针 (1)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2)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共同富裕,9.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4)为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免征农业税;实行“两免一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10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 (2)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1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与要求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在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5)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主要途径。,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决定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立法权。,4.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我国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5.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其他制度之中。,考点30 知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国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三步走”战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小康,2.小康现状 (1)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小康现状)。表现在: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3“两个100年”目标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1)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国家应如何建成全面小康 (1)政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文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培育民族精神。 (4)社会: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5)生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青少年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1)明确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做祖国建设有用之才。,1“四个全面”的内容“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言简意赅、精辟深刻,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统揽全局又突出重点,每一个“全面”都有其重大战略意义,相互之间密切联系、有机统一。,(2)从大的关系看,是目标引领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个都不能缺的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法治保障和政治保证。从每一个“全面”之间的具体关系看,也都是彼此联系的。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3“四个全面”的本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定海神针和助推器;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4提出“四个全面”的意义 (1)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2)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3)从事业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考点31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理解“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1.我国人口现状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此外,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2人口问题的影响 (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 (2)我国所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2)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3)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4)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目的、要求 (1)重要性: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生育要求: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5“全面二孩”政策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即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2)意义: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1我国资源的基本特点及面临的形势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种类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2我国环境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3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等。,4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人口的压力,人类向自然界大量索取。 (2)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 (3)人类缺乏环保意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5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的联系 资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人均资源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加剧了我国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又反过来使我国的资源问题更加严重。,7.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8国家如何应对资源环境问题 (1)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4)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依法制裁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5)鼓励科技创新,建立高科技低消耗产业,改进排污设施,使节能减排落到实处。,9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措施) (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青少年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热爱自然,热爱环保,积极参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实践活动,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2)具体做法: 宣传环保知识,购买环保产品。 种植花草树木,爱护环境卫生。 废物回收利用。 节约用水、用电,不使用一次性资源消耗品等。,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必要性 (1)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必要性: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只有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2.依法保护环境 (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在这一规定指导下,我国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化环境管理政策。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3)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青少年要树立环保意识:要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要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要有依法维护环境的意识。 (4)青少年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要做到:一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二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维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中学生应怎样做 (1)思想上:不断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节约资源的意识,自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行动上:遵守环保法规,宣传环保知识及相关法规;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如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垃圾分类处理,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购物时自备购物袋;积极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言献策,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4我国应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会 (1)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依法制裁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 (5)鼓励科技创新,建立高科技低消耗产业,改进排污设施,使节能减排落到实处。,5公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考点32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3)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相互借鉴、彼此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日益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更加团结。(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2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2)实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在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各民族不仅在政治、法律上平等,而且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各民族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4)我国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和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维护民族团结,3民族团结 (1)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2)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在我国,民族团结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同一少数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团结。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4)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5)维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要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上。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4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1)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2)国家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3)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中国各民族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1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含义、目的、实施和作用 (1)含义: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目的: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实施: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4)作用:有利于大陆与港、澳、台的稳定和发展。加快我国经济繁荣富强的进程。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新范例。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世界和平事业的重要贡献。,3.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5)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4.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2)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努力掌握建设祖国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本领。 (3)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和立场,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1.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1)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每个公民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2.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如何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1)维护国家安全。应该做到严守国家秘密,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自觉与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2)维护国家荣誉。应该做到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使国家的尊严不受侵犯,国家的荣誉不受玷污,国家的国际威望、声誉、形象不受损害。 (3)维护国家利益。祖国的利益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祖国的所有儿女实现其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证。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应该努力做到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进行斗争。,考点33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1.我国的科技与教育的现状 (1)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果,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但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科技人才缺乏。 (2)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事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还不高。 (3)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技的重用性,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3)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的重要性,3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2)在我国现阶段,只有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4.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原因(必要性)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这是因为: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人才是关键。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当前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才能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有所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1)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6怎样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2)增强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1创新的重要性(意义)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2.科技创新的作用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发展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 (2)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3)能否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3.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营造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积极参与国际间人才交流与合作,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增加科技投入,完善科学研究设施等。,4青少年应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 (1)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2)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 (3)培养动手能力,勤于实践,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扎实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终身学习的能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较强的法律意识等。,考点34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1.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 (1)我们的生活具有浓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特征。我们的情感活动,即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方式、对自身情感的表达等,都是个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综合产物。,(2)民族文化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当代人的许多成长历程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渊源。 (3)国家命运更能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情感状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提高文化认同感作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命运是我们情之所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让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文化绵延常青,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情感和志向。,1.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中华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有利于保持民族特点,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4)青少年应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文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粹;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等。,2.为什么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有利于保持民族特点,增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感。 (2)有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3)有利于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国家: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传统文化保护的资金投入;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旅游产业;宣传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传承传统技艺的人才;编制传统文化保护发展规划,并认真落实;出台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坚持创新,探索保护传统文化的新途径。 (2)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4.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4)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 (7)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8)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9)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内容、总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结合我国国情,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1)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2)我国的人口众多,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3)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还较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迫切要求。,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扩大民主、健全法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4国家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例(1)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课本费等政策。(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问题、营养改善计划、就业与再就业问题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减免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5.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社会理想,并将理想的实现与艰苦奋斗相结合。 (2)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树立和提高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意识,自觉节约用电、用水,保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4)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维护正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1.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体现 (1)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2.为何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质、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民族精神的作用),(3)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青少年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树立崇高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勇于承担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直面挫折,勇于进取;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刻苦学习,严于律己;自强自立,增强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影响;积极参加升旗仪式,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1.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 (1)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2)内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意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蕴藏着我们的民族灵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