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得超赞).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735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得超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得超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整理得超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18个文言虚词,一、而,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余知而无罪也。” 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相承等关系。“故其国富而兵强。”“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林木茂而斧斤至矣。”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提刀而立。”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如果”或“却”的意思。“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如,象。“奄然而雷击之,如墙厌之。”,二、何,背,扛。 疑问代词。什么。“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怎么,为什么。“夫子何哂由也?” 副词。多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三、乃,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家祭无忘告乃翁。” 副词。于是,这才。“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副词。却,竟然。“当改过自新,乃益骄溢。” 副词。只,仅仅。“天下胜者众矣,而霸者乃五。” 是,就是。“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四、其,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相当于“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右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其中的。“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于潃,君子不近,小人不服。” 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帝其念哉!” 形容词词头。“北风其凉。”,五、且,连词。而且,并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连词。况且。“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连词。尚且,还。“臣死且不避,” 副词。暂且,姑且。“县官且顺听群臣言。” 副词。将要,快要。“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六、若,像,如,好像。“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若明若暗” 第二人称指示代词。你,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指示代词。此,这个。“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连词。假如,如果。“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天若有情天亦老。” 连词。与,和。“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 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或”。“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至,至于。“病未若死。”,七、所,处所。“夜以火指鼓所。” 适宜的地位。“各得其所。” “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 量词。套,座。用于房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以1表示的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2表示用来的东西。“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为所表被动。“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表示大概的数目。“夫去里所,复还。”,八、为,做。“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尝君为相数十年。” 治理。“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 作为,当作。“霓为衣兮风为马。”“以分合为变者也。” 变为,成为。“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认为。“孰为(赵)盾而忍弑其君者乎?” 是。“余为伯倏,余而祖也。” 如果,假如。“秦为知之,必不救也。” 介词。给,替。“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因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为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介词。被。“为张辽等所袭。” 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或感叹。“死何含珠为?”,九、焉,于何。在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吴人焉敢攻吾邑?”“焉足道邪?” 疑问代词。什么。“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于此。在这里,在那里。“驰椒丘且焉止息。”“彼有人焉,不可图也。” 代词。相当于“之”。“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连词。相当于“乃”“则”“就”。“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语气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盘盘焉,”,十、以,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率领。“宫之奇以其族行。” 认为,以为。“,皆以美于徐公。” 原因。“宋人执而问其以。” 介词。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表示目的,“以便”。“宋人伐楚以救郑。” 介词。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 介词。凭借身份,按照。“(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君子不以言举人。” 介词。在时候。“(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连词。用法相当于“而”。,十一、因,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 介词。依照,根据。“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介词。趁着。“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沿袭。“周因于殷礼。” 原因。“无因而至前也。” 介词。由于。“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介词。由,从。“如因荣木变为枯木。” 副词。于是,就。“秦军解,因大破之。”,十二、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 “子击磬于卫。” “达于汉阴。” “逢蒙学射于羿。”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或重于泰山,”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十三、与,给予,授予。“与之璧,使行。”“与斗卮酒。” 结交,亲附。“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 对付。“庞媛易与耳。” 和,跟,同。“蜩与学鸠笑之。”“颇与中国同俗。” y参加。“蹇叔之子与师。” 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帮助。“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y。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管仲非仁者与?”,十四、则,准则,法则。“以身作则。” 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连词。表示因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内则百姓疾之,外则诸侯叛之。” 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假若”。“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副词。立即。“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则亡,不如都周。”,十五、之,到地方去。“宋轻将之楚。”“沛公引兵之薛。” 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指示代词。这,此。“之二虫又何之。” 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虞君之涉吾地也。”“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十六、乎,介词。用法相当于“于”。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君子亦有穷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美乎哉,山河之固!” 形容词词尾。“汩乎混流,顺阿而下。”,十七、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齐谐者,志怪者也。”“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者,皆此类也。” 句末语气词,与“何”等词相应,表示疑问语气。“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 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十八、者,代词。指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以译为“的”或“的人”“的东西”“的事情”。 代词。用在数词后面,可以译为“个”“样”。“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 代词。用在“今”“昔”等时间词的后面,表示“的时候”。“昔者十日并出。” 代词。用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