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30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2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黑龙江哈三中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有发言权。习近平主席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A. B. C. D. 解析 1.题意表明,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实践检验的结果,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2.(湖北八校xx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代表新一届中央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份约1.7万字的报告中,“改革” 的字眼一共出现77次,赢来满场掌声。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几乎成了社会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 的依据是改革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A B C D解析 2.题意表明了我国充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因为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有利于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故符合题意,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故的表述不当。同时,材料也表明,改革存在着一系列不完善的地方,对改革作出了全面的认识,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故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上层建筑的促进作用,故与题意无关。3.(湖北八市xx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 ,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一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史诗般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他们开创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这一伟大创举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 3.题意表明,小岗村18户农民的大胆决定是对于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故符合题意。这一活动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创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先河,说明这一变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体现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规律,故符合题意。小岗村18户农民的决定是一种自发性的探索,不属于上层建设的范围,故不符合题意。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故表述错误。4.(吉林实验中学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漫画只流泪,不干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对立统一观点A. B. C. D. 解析 4.解读漫画题,首先是看其标题,把握漫画的主旨,其次是把握漫画中的信息,特别是文字信息。由漫画标题和文字信息可知,地方官员对对待农民工问题上,只停留在表面上,却没有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对待农民工问题时,要真正心怀群众,深入群众,了解其需要,并从其实际需要出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方法论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5.(广西六市xx届高三3月模拟) 民以食为天,人们的膳食营养观与自然环境、生产结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着必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食物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膳食营养观念也在经历着较大的变化。材料表明: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 B. C. D. 解析 5.题意表明,一方面,膳食观念受社会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符合题意。另一方面,国人的膳食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故符合题意,表述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与题意无关,应排除。6.(江苏南京、盐城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表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能急于求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作风建设是现阶段党的中心工作 党员干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A B C D解析 6.题意表明,党无论何时,始终贯彻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党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表述错误。7.(天津蓟县邦均中学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思想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创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果举办“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 ,你认为最符合展览要求的哲学主题是A思想引领实践,改革促进发展B系统决定要素,部分影响整体C主观决定客观,实践产生理论D量变决定质变,变化推动发展解析 7.题意表明,在科技思想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促进了中国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系统决定要素、主观决定客观、量变决定质变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故BCD表述不当。答案A8.(河北唐山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只有真实地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把握未来。这 说明历史是客观的、普遍联系的 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史观 说明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昨天的镜鉴 说明历史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A B C D解析 8.题意表明,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是客观的,把握这种联系,有助于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故符合题意。今天发生的一切中,只有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的东西,才能作为镜鉴,故表述不当。社会历史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故表述错误。9.(河北石家庄xx届综合能力测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A. B. C. D. 解析 9.不符合“意识形态” 的要求;不符合唯物主义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A。10.(xx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阶段检测四) 由于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近年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逐渐成为舆论焦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路径规划“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延迟退休年龄被党提上议事日程体现了 A社会意识总能够正确地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解析 10.A错误,社会意识并不一定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并不一定具有一致性,故D不选,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但它不符合题意,故B不选;11.(山西四校xx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之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区内实行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在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探路。自贸区的探路举措启示我们要善于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善于在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求矛盾的普遍性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善于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巩固经济基础ABCD解析 11.材料没有涉及主次矛盾,故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生产关系,不是上层建筑,故不符合题意。12.(山西四校xx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针对“空巢” 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违法。新法新规定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 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AB CD解析 12.材料没有涉及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故不选;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事物通过质变,能够促使事物发生变化,但并不定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错误。13.(江苏南通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 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甚至愿意以千元高价买下一个馒头。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B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解析 13.人们在极度饥饿的时候甚至愿意以千元高价买下一个馒头,那是因为此时馒头能够解决极度饥饿,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也就是把馒头的价值体现出来了,故选D。14.(江苏苏北四市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从其性质上说,改革是A 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 14.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故选C。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在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是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AB错误。D项是改革的作用。15.(江苏苏北四市xx届高三上学期期末) 2013 年 11 月 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A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 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xx 年翻一番C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D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析 15.时事政治,无解析。16.(天津五县区xx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下面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A改革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B社会主义改举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改革是一场而深刻的草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要前提和内在要求解析 1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A错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也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C错误。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但不是必要前提。故D错误。A 正确,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7.(江苏南京、盐城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 50年前,浙江枫桥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 的“枫桥经验” 。现在,“枫桥经验” 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仍有重大意义。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 的哲学依据是 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A B C DB解析 17.试题分析:枫桥经验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符合题意,枫桥经验具有重大的意义,表明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故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故说法错误。选B18.(厦门市xx上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图3是某市民众对不同环境污染的举报统计图。对此,有关部门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加大力度解决污染问题正视矛盾的普遍存在,具体分析不同污染的源头重视民众举报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坚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保持污染类型的相对静止A B C D解析 18.统计图反映了污染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根据产生的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调查研究才能解决,故符合题意。表述错误。19.(黑龙江哈三中xx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26分)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一: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诞生记:xx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80余次分组会议,2564条意见和建议,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前后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材料二:决定涵盖了15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从“管理” 到“治理” ,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1)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决定的诞生记。(12分)(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决定重大变化的哲学依据。(10分)(3)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怎样落实好决定中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4分)解析 19.第问,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的要求,政党和政党制度的知识,其次,分析决定的诞生记,也就是看材料中决定的诞生过程及其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材料中的具体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决定的制定过程,这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体现党的民主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民主党派发挥的作用等。决定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形成,则体现党的科学执政方式。第问,回答本题需要从材料二中获取决定变化的信息,具体信息有:始终坚持改革的步伐、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有:社会主义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发展的观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第问的知识范围要求是历史唯物主义,说明怎样落实民生举措,也就是选取这一范围内与民生有关的知识点,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立场等都是与“民” 有关的知识。20.(北京东城区xx届高三3月调研) (12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畅谈学习体会。同学甲: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我们现在需要凝聚一种力量,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同学乙:回顾历史,“中国奇迹” 的书写、“中国故事” 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同学丙: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我要刻苦学习,积极参加 “学雷锋,青年在行动” 志愿者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解析 20.第问,本题题型是观点评析题,要求对材料中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组织答案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本题中可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如果分析甲同学的观点,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进行;乙同学强调了一个个人推动历史的发展,如果分析乙同学的观点,可以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角度进行;如果分析丙同学,可以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第问,本题要求运用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发挥正确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当然也可以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进行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正确思想意识,认识和改造世界所起到的积极作用。21.(天津蓟县第二中学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23分)材料一:60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全区生产总值只有3.29亿元,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基础设施十分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经各方努力,xx年宁夏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8年增长了59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58年增长了26倍和30倍。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绝对贫困人口从xx年的52.7万人减少到目前的8.8万人。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基础设施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意气风发的朝着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阔步前进。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宁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10分)、宁夏文化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宁夏的“文化竞争力” ?(5分)、宁夏55年的光辉历程、55年的沧桑巨变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8分)解析 21.第问,宁夏是我国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本题要求分析宁夏自治区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实质上是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组织答案时,可运用我国民族宗教的有关知识,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进行分析, 结合材料信息,还需要指出宁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的支持也是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第问,本题要求回答在提升宁夏文化竞争力时,如何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组织答案时,重点是分析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前提下,加强管理和引导,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教育事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等角度展开。第问,本题要求回答哲学启示,从设问角度上看属于如何做。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宁夏取得55年的光辉历程、55年的沧桑巨变的具体做法。材料中具体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因此组织答案时,可以结合第(1)问中宁夏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来回答:如坚持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坚持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经济体系,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贯彻科学发展观等,可以从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角度展开分析。22.(天津十二区县重点校xx年第一次模拟) (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xx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材料一xx年-xx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年份项目xx年xx年xx年2011年xx年xx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00670340903401513473104519470568845财政收入 (亿元) 61330685188310110387411725312914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 276134014503471557536550xx-xx年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元)注:据不完全统计,xx年到xx年我国居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65%下降到45%左右;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在4.5%5.5%之间。(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9分)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 ,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2)分析政府上述的改革措施体现的哲学道理。(12分)材料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要建设生态文明。为此,天津市决定实施“一号工程” ,即“四清一绿” ,主要包括清新空气行动、清水河道行动、清洁村庄行动、清洁社区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3)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角度,如何落实“一号工程” 。(9分)解析 22.第问,设问有两个层次。第一层要求回答材料一反映的信息,题型是图表题,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看标题,明确图表的主旨,第二步是看图表内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第三步是看注释,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图表信息。本题中,图表信息反映的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变化情况。解读图表时,可以先对图表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得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保障支出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趋势。然后横向比较城乡居民间的差异,最后分析注释所反映的信息。第二层,回答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实质上是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针对图表反映的信息和问题,可从发展经济、完善制度、提高比重、缩小差距,实现公平等角度展开。要回答第问所体现的哲学道理,首先要到材料中获取政府改革的措施是什么,并从哲学上进行解读。解读材料中政府的改革措施,获取的关键信息有:逐步推行、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可分别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要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综合解读这些改革措施,体现的哲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第问,材料只是起到引题的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知识范围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知识点,可以从市场主体、体制机制、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等角度,围绕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生态文明这一主题来组织答案。23.(江苏南京、盐城xx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探究题】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 、“人多好办事” ,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 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xx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6分)(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 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8分)(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4分)解析 23.第问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心问题是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有关我国人口政策演变的信息,然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进行解读分析。从材料中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口政策的调整,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而作出的,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口政策的调整也是我国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对人口价值的不同认知有关系,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第问,本题的设问没有明确的知识范围要求,中心问题是为担心二胎政策的观点解忧。这需要根据材料中我中单独二胎政策出台的依据进行解答,说明了实行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意义,也就解除了题中观点的忧虑。组织答案时,结合材料依据进行解读即可:人们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生育率下降,这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来回答;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社会问题,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发生不利变化,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谐、优化人口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角度回答。第问,本题设问要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怎样提高人口素质,思路具有发散性,只要是文化生活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都可以作为答案。从个人的角度看,可以是自觉参加社会实践和健康有效益的文化活动,接受先进文化熏陶,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等角度组织答案。从国家的角度看,可以从加强管理和引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角度组织答案。24.(河北石家庄xx届综合能力测试)(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石家庄市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燕赵晚报组织了一次社会讨论。材料一 支持春节禁炮的人认为:“放炮虽然是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但它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当时地广人稀,人们居住以平房为主,冬季的农田空旷,因此不舍造成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今天,我们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燃放烟花爆竹必然会污染环境。” “放炮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还可能导致伤人、火灾的发生。” “燃放电子炮、社区演节目,贴对联、挂灯笼也挺有年味。 反对春节禁炮的人认为: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燃放鞭炮是千年以来的传统,应该允许放炮,否则就没有过年的气氛了。” “空气污染不是禁几天炮就能好转的。” “有人担心安全问题,这应该增强安全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材料二 2014年1月15日发布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春节期间销售和有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公告规定,xx年春节石豪庄市区允许放炮4天,分别为除夕、初一、初五、十五,每天允许燃放的时间均为7时至24时。(1)对于春节禁炮,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2)针对上述分歧,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2分)(3)根据材料,请指出石家庄市政府上述规定体现的两种矛盾分析方法。(4分)解析 24.第(1)问主要回答对春节燃放鞭炮的反对或赞同的理由。若赞同,要考虑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燃放烟花爆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经济社会状况。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反作用。燃放鞭炮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文化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创新等。若反对,要考虑春节燃放鞭炮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等知识。第(2)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是生活与哲学和第四单元内容。它主要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差异性。怎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第(3)问主要回答矛盾分析法。回答的方法论。可以从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解决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25.(山西四校xx届高三第三次联考) (26分)材料一 央视“春晚” 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 ,被誉为“国家工程” ,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 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 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 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 中的“偾” fn误读成p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 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 不能用“每片” 修饰。材料二 “回家团圆” 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 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8分)(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6分)解析 25.第(1)问在审题时要考虑“春晚” 、“汉字” 等关键答题点。从“汉字” 角度考虑,可以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巨大的作用等方面来组织答案。从“春晚” 角度考虑,可从利用春晚这个大众传媒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来组织答案。第(2)问要注意答题范围规定为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这是第四单元内容。其主要知识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价值判断和选择,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等知识。第(3)问规定从辩证法角度来答创新的依据,创新主要体现的是辩证否定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6.(山东青岛xx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34分)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xxxx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注: xx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 43.9%、 46.1%。 材料二 xx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 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材料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10分) (2)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应如何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0分)(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有关知识,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依据。(9分)解析 26.第(1)中反映的经济信息,既要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又要考虑增长情况,还要考虑注中的内容。分析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以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时要抓住材料的几个分号,一个分号一个作用。第(2)问主要是回答党的有关知识,可以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方面来组织答案。第(3)问主要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改革是动力等。27.(江西省红色六校xx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32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后面故事更精彩。图1 我国GDP增长情况图2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材料一 xx年3月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以后,出台了众多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1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3截至10月12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材料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要简政放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 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材料三: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积极因素和隐忧并存。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保持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和增强中长期发展动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说明图1、图2和材料一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6分)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措施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10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做到简政放权。(10分)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6分)解析 27.第(1)问主要是考查学生读图表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GDP在xx年是不断下降的,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地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第(2)问材料一中的1主要阐述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了试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负;2主要阐述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活力和创造力;3主要阐述了行政审批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第(3)问从行为主体政府这个角度出题,可从政府的工作原则,职能,依法行政,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等方面来回答。第(4)问答题范围规定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上,这主要涉及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28.(湖北武汉xx届高三二月调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国古都长安和洛阳,连接亚洲、政洲和非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它扰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5月14日,由文化部、外交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的xx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 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是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 。近年来,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整体进展顺利,双方积极派团参加在对方国举办的国际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双方民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既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为中国人民了解阿拉伯文化起到了媒介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开展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举措的依据。(14分) (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国外求学、旅游或经商,他们往往会感受到当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甚至冲突。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应该怎么样处理好这种文化差异甚至冲突?(4分)解析 28.第(1)问主要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意义,所以要分别从文化交流、文化发展两个方面来组织答案。文化交流可以从有利于促进文化在不同地区及国家之间交流与发展,促进了科技、宗教、艺术等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繁荣了商业贸易等方面来回答;文化发展可以从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来答题。29.(天津五县区xx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是天津市委在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全市1026名机关干部,组成342个驻村工作组,到xx年用4年的时间结对帮扶500个困难村,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材料二 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驻村工作组开展帮扶工作最重要的课题。武清黄花店镇包管村土地盐碱,村民长期只种芹菜、西红柿等耐碱作物,影响收益。驻村工作组查阅资料、检测土质。结合村情,针对村内种植作物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至今,已先后邀请农业专家入村调研 100 余次,开展料土配方,进行土质改良,引进试种农业优势新品种17个,扶持推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39项,向村民提供致富信息130多条,引导推动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82个,引进致富项目90个,开工建设温室大棚2600亩,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近千万元。( l )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科学性。 ( 6 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驻村工作组帮扶工作是如何转变该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 8 分)解析 29.(1)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材料限定是材料一,问题是分析密切联系基层群众的科学性即原因。可以从知识范围中筛取合适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自觉点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结合材料分析即可。(2)审设问,明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材料限定是材料二,问题是分析驻村工作组帮扶工作是如何转变该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并联系教材理论。邀请农业专家,扶持推广农业技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帮助村民引进新品种,推广实用技术,提供致富信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经营。推动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0.(河南郑州xx年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 (1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探索。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xx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35年来,我们的改革开放既注重顶层设计,又充分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实践证明,坚持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l) 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9分)(2)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要简政放权,给市场松绑。有人据此认为:“减少政府的干预,就能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对该观点作简要评析。(9分)解析 30.试题分析:(1)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中心问题是分析改革的作用。结合材料与知识范围,从改革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可知,改革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公平、可持续可知,改革理顺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从改革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可知,改革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本题是观点评析题,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对观点进行分层,对每一层进行具体分析。这一思路可以概括为:何者对,何者错,为何对,为何错,如果错,怎么做?根据这一思路,该观点可作如下分析:第一,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第二,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能完全不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因为市场调节有其局限性,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三,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需要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31.(河北邯郸市xx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 26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 。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 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材料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特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 对你有何启示。 (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12分)(3)结合材料二,就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解析 31.(1)首先审设问:本题材料限定材料一,知识范围限定是文化生活,设问角度是启示即怎样做。其次审材料:“竹文化” “丰富的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信息,我们可以迁移的知识有:文化塑造人生、民族精神、思想道德修养。最后运用知识扣题分析即可。(2)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知识范围哲学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设问角度是原因。根据题意和设问要求,可以明确本题可以运用创新的作用来分析即: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体现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或者树立创新意识。(3)审设问:材料限定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