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291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七节 教案五 戊戌变法 第一课时 第二章一、教学目标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背景。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应诏统筹折保国会的成立时间、地点、人物、宗旨、影响百日维新时间、定国是诏、人事任用、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作用和影响戊戌政变慈禧的部署和控制人事任免权、封建顽固势力的激烈反对、维新派的无能为力、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六法君子”。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性质、作用、意义、局限性与失败原因、经验教训(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指导学生由百日维新变法诏书主要内容、分析、认识其作用、意义、训练学生分析、认识能力。通过对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戊戌变法的原因的教学,对戊戌政变的教学,对戊戌变法运动评价的教学,训练学生对多方面势力在同一时期内作用下的复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和它的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形成客观、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的思维逻辑,即逐步形成符合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从认识,腐朽的反动旧势力不会甘心失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维新派的变法运动同样是革命,要取得胜利,只靠少数人的努力不行,必须依靠广大民众。不能寄希望于腐朽的旧势力的妥协,树立破旧才能立新的思想观念。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对戊戌变法的评价难点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解决办法()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主要在于它的产生和它的内容、作用。()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回顾前三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史实,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本节有关的基本史实,指导讨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对戊戌变法的评价难点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解决办法()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主要在于它的产生和它的内容、作用。()对“戊戌变法的评价”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回顾前三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基本史实,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本节有关的基本史实,指导讨论,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三、课时安排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回顾前三节课学习的内容,指导讨论发言,归纳出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产生的背景(实际上亦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指导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将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按纪事年表条理化,以理清戊戌变法基本史实发展线索,作为进一步教学、分析、认识问题的基础。指导学生分析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从中既认识其进步性,又认识其局限性,以达到训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指导学生选择与戊戌变法的评价相关的基本史实,进行综合分析,在史论结合基础上阐述戊戌变法的评价。五、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掌握戊戌变法由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基本史实()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的提出。()组织准备保国会的成立,光绪帝委任康有为等职务。()进行“百日维新”颁布定国是诏人事活动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封建顽固势力的激烈反对阻挠光绪帝亲自召见康有为攻击、弹劾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等慈禧太后控制人事任免权,控制了局势发展决定权各省官员负责对变法令的封杀酝酿发动政变()戊戌变法的失败维新派的软弱无力袁世凯的出卖、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通过教学、训练、培养学生以下能力()列戊戌变法大事纪,训练学生理清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线索、准确识记基本史实的能力。()分析百日维新期间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作用、意义,训练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发生原因、戊戌政变对戊戌变法运动评价的教学,训练学生对综合性问题进行分析、认识的能力。分析、认识戊戌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思维方式。通过对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具体分析,使学生懂得以下道理()腐朽反动势力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民众是强大的力量源泉(二)整体感知戊戌变法发生在年,是伴随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而发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的进行做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所以,学习本节课时,应和前三节课已学的历史知识相联系,尤其是在认识戊戌变法的必然性、进步性时更应如此。戊戌变法运动后失败,帝国主义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中国,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没有屈服,继之而起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学习本节课之前,先回顾前三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甲午中日战争后,世纪末的中国社会概况。学生回答后,归纳如下早期维新思想进入年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通过提问、回答、归纳讲述,展示投影片内容,使学生明确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章节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康有为年月,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指出“瓜分豆剖,渐露机芽”瓜分大祸,迫在眉睫。“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到那时,“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将此引文制成投影片,讲述时展示,以强化识记。亦可供部分爱好历史的学生抄录。)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又因封建顽固派大臣阻挠,没有送达光绪帝手中。但是,经手康有为上书的办事官员阅后深受感动,抄录传出,很快流传开来,不久传入宫中。光绪帝读后大为震动,于是,要亲自召见康有为,顽固派大臣以康有为没有官衔品级,不得入朝见驾,予以阻挠。改为由翁同龠禾、李鸿章、荣禄在中南海西花厅与康有为对话,康有为把顽固派大臣的主要代表人物荣禄驳得哑口无言。对话后,翁同龠禾向光绪帝极力推荐康有为,具备“经世之才,救国之方。”光绪帝决心采纳维新主张,要康有为提供进一步的书面意见,即本课教材提到的“递送条陈”年月日,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这是康有为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抛开其它问题不谈,单说康有为为国家的兴亡,打破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我认为历史教学中就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评述具体的人和事,作到史论结合,情自衷发,才能激起师生共鸣,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之目标。)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实际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当时形势下的施政纲领。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小字部分内容,一是大小写内容对照,维新变法政策大集群臣革旧维新。选拔人才设对策所,重定章程。还建议仿效日本,设立局,推动中央变法,实施新政。二是分析、认识其进步性(如打破旧的腐朽的封建政治体制,选用新人,有利于中国社会变革、发展)和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权性质,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顽固势力,设有提出如何将实权从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手中夺过来。日本变政考、俄大彼得变政记中,对夺权问题有所涉及,而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涉及。或许康有为认为当时处于“皇权至上”的社会,光绪帝又正是当今皇帝,不存在夺权问题;这可从教材中光绪帝与康有为在颐和园勤政殿的谈话中得到映证。这该是康有为作为维新派领袖的不明之处,亦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隐患及重要原因。不掌实权,要变革施政是不可能的。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所要识记的事件逐一展示课前制作的投影片所列相应事件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受阻。光绪帝要召见康有为,受阻。年初翁同龠禾、李鸿章、荣禄与康有为对话。第二天翁同龠禾极力推荐,光绪帝令康有为呈递条陈。康有为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康有为乘各省举人进京会试的机会,发起成立保国会、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封建顽固势大肆攻击,要求查禁。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慈禧太后逼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一、革去支持变法的军机大臣翁同龠禾职务。二、凡新授任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都到皇太后处谢恩。三、任命慈禧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长谈,拟破格重用。因荣禄等阻挠,康有为只被任命为在总理衙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除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外,各省督、抚等官员对变法阳奉阴违,托词抗命。封建顽固派官员奔走京、津道上,密谋发动政变,废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光绪帝传密诏给康有为等,“设法相救”。光绪帝发明谕催康有为往上海督办官报。光绪帝传密诏令康有为等“迅速外出求救。”康有为、谭嗣同等一筹莫展。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荣禄立即专车赴京,向慈禧太后报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菜市口。(课堂上所用时间,掌握在分钟之间)“保国会的成立”,这是为变法进行的组织准备。凡是政治举措,必须有组织保障,方才能够得以施行。所以,保国会一成立,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更加激化。一则壁垒分明了。二则意味着思想领域的维新变法即将转变为政治领域的付诸实施的阶段,斗争更加激化,这是必然的。“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发展线线索前边已理过,此时,只须强一个调概念,年月日至月日,要识记得准确。二是具体分析变法诏书主要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便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进步性“提介官民上书言事”须讲清楚两点一是从发展来看,清朝旧制不仅平民不能上奏章言事,就是一般的四品以下的京官和三品以下的地方官也都没有资格上书言事。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康有为的多次上书被轻易地扣压了。如今加以提倡,而且光绪帝极为重视,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二是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分析,一般的老百姓大多为生计操劳,没有文化,当时能够上书言事的大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参政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体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经济方面的举措,无疑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举措。文化教育方面的举措,一是不仅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而且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二是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这实际是在改变官僚机构的构成,用现代话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无疑是有利于资本主义变革的。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突出的是慈禧太后牢牢地控制着光绪帝和左右局势的权力。荣禄“出将入相”实权在握,控制着京、津地区。维新派幻想顽固派会放任他们去变法。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没有涉及设法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反映出康有为等在当时选择的是渐进的变革道路。先让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政治学说、制度广为传播,逐渐地变革,条件成熟了再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富强。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还对光绪帝讲不可操之过急的话,他说“日本亦至二十年(明治维新开始二十年后)始开议院,吾今于国会,尚非其时也。”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考虑,有它现实性的一面。这是历史发展客观的局限性,非维新派主观的局限性。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政变阴谋,一筹莫展,束手待毙,或任人摆布,或流亡国外,运动失败了。反映出维新派对政治斗争残酷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军队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作用。戊戌变法不可避免地失败,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以上的分析,也就不难理解教材中对变法诏书的颁布的充分肯定了。反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在与维新派斗争中寸步不让(针对维新派的每个活动都极力反对,大肆攻击,加以十恶不赦的罪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又沉着老练,布署有序,牢牢控制局势,残酷无情控制着光绪帝(派人监视光绪帝的一切活动)和局势发展的决定权(通过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手握军权,统率董福祥部甘军、聂士诚部武毅军、袁世凯部新建陆军三支军队,控制着京津地区,也就等于把光绪帝和康有为等攥在手心里,玩于股肱之上。)同时控制着人事任免权(既防止实权旁落,又限制着维新派势力扩大)。反映出中国封建势力虽腐朽,但是,作为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政治势力,依然强大凶狠,扼杀变革,镇压革命。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失败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维新派因历史的局限性,还认识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也还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意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戊戌变法的失败,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告诫人们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四)总结、扩展一百多年前,同样是处于新旧世纪交替之际,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又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康有为等维新派人士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提倡资本主义的新学,批判封建主义的旧学,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发展潮流,号召人们奋起救亡图存,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他们学习和借鉴外国资本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推动光绪帝颁布一系列维新变法的诏令,旨在建立由资产阶级参政的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的中国,这都应予以全面充分地肯定,这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向前迈进的必不可少的一步。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新旧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了。但戊戌变法给古老陈旧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新鲜血液是不可低估的,对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的巨大而猛烈的冲击启迪和鼓舞着人们继续斗争。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于是,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以推翻清朝腐朽封建统治为宗旨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继之兴起了。六、布置作业以课后练习题作为复习思考题。以“我对戊戌变法的认识”为内容,指导学生自愿地自己拟题目,写小论文。七、板书设计第二节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酝酿维新变法施政纲领的提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的背景()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内容及分析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起用维新人士维新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对变法诏书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三、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戊戌变法政变和“戊戌六君子”四、对戊戌变法的评价性质作用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