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260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知识点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本朝)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诰诫臣工,指授方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罚之不当者,谓之寄信。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或三百里,或四五六百,或至八百里以行。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这主要说明清代军机处( )A由满汉高级官员组成 B是制约君权的重要机构C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有权裁决国家军政大事 答案C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答案 D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设立 “中朝”分化相权B明太祖废丞相、设内阁,分割相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进一步加强君权答案 B4、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 )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答案 A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6、“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上文表明明朝内阁的设立( )A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C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答案 A7、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答案 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阁臣刘健等向皇帝进谏了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令再拟,后又上疏,历数政令十失,皇帝仍没有接纳,刘健此时感到自己不能施展抱负,于是请求辞职,后李东阳、谢迁也随之请辞,武宗没有办法了,勉强同意了他们的上书,由此可以看出阁臣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A项符合题意;B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阁臣,表述错误。故选:A。8、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是( )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 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 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A B C D答案 B本题旨在考查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主要有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门,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地方大臣,皇帝可以自行裁决军国大事等,正确。“皇帝可以避免决策失误”则夸大了军机处的作用,军机处无法参与决策、限制君权,错误。故本题选B。9、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A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推行密折制度C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D增加行省数量 答案 B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本题注意理解材料中的“异化”。 根据所学知识,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朝,这种制度,主要是给予地方官员以密折奏事的权力,以此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这是运用一种非正常的手段,来达到维护君主权力的目的,是一种加强皇权的“异化”表现,B项符合题意;A项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皇帝,A项错误;内阁是备皇帝咨询的机构,它始终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C项错误;D项与“异化”无关。故选:B。10、清末,国史馆对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对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总理衙门政治地位低下 B.清政府拒绝外来文明 C.近代中国变革阻力重重 D.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清末的政治制度。总理衙门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的负责涉外事务的机构,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其政治地位逐步上升,故A项错误。总理衙门的职责后来扩大到办工厂、修铁路、办学校、派留学生等,可见其并不拒绝外来文明,故B项错误。由于总理衙门不在中国的传统六部的行列,一直被视为临时的机构,士大夫普遍对其持排斥态度,故答案为C项。国史馆官员观念保守是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1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材料三、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疆域在哪两个区域得到了扩展?(2分)任选其中一个区域,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秦朝加强对其控制的主要举措。(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并指出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8分)(3)材料三的“指示”促成新中国哪一政治制度的建立?(2分)这一制度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3分) 参考答案:(1)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2分)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或开辟了连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或开辟“五尺道”)。(任选其一2分)(2)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4分)(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的民族制度。(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获取信息、解读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两幅图片的具体内容及其差别,再联系所学可知其扩大的区域主要在岭南和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回答主要举措。(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归纳原因。联系所学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回答原则。(3)根据材料“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1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缓和君权与相权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答案A题目中涉及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的变化,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的产物,所以可以说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A正确,B目的不是提高效率。13、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1796年9月,华盛顿在他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材料四、xx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严肃又不失活泼地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此语引起国民强烈反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3分)(2)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分) (3)联系所学知识,简要叙述美国领导政府的人们是如何实现“在行使权力时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 (5分)(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有权不可任性”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时的共同点。(2分) 参考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3分)(2)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规定了主权在民、实行民主共和制(2分)(3)制定了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结构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2分)具体表现为: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有弹劾总统的权力,参议院批准大法官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通过司法复审权制约总统与国会(3分)(4)努力: 1982年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治国安邦总章程, 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基本完成。xx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分)共同点:都通过立法维护民主、都采用分权方式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试题分析:古代中国三省六部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美国1787宪法;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相”在秦代表现为“丞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总”,也就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机构;“群相”指的是唐代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兼相”指的是明代丞相制度废除后,由内阁兼理宰相职权,但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2)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联系课本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这部约法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3)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可以从177年宪法的几个原则和美国各机构相互制约的情况进行分析。(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保了依法行政,依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如通过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等。中西方只求民主法治的共同点可以从权力的制约和法律的约束等角度分析。14、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曾专制西魏朝政的鲜卑人宇文泰认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脱脱在辽史中认为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上述说法的共同意义最主要在于A指出中国古代周边少数民族的起源 B明确少数民族都崇尚汉民族的文化C说明了中华民族起源于同一个祖先 D强调少数民族也是炎黄子孙的观点 答案 D中华民族的形成。注意题干的限制“共同意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古部落名,相传禹乃其领袖)之苗裔也。”鲜卑人“其先祖出自炎帝神农氏。”契丹出于“炎帝之裔自葛菟者”。材料表明匈奴、鲜卑、契丹都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华夏族的炎黄子孙,因此选择D。A不符合题意,B材料没有体现。C错误,排除。15、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4分)。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4分)。(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6分)。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分)。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4分)。(2)相同:皇帝决定政令的内容(2分)。不同:明朝政令是公开发布;清朝的重要政令是秘密发布(2分)。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3)说明:就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是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6分)。原因,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凝聚。而希腊以商品贸易为主,需要一个自由平等的制度去维护。(4分)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特点对比。(1)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2)对比材料二、三,明、清两朝政令的发布,主要是程序、方式上的不同;而政令内容的最终决策权,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出题者给出明清政治发展的总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表面现象),本质上蕴含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3)关于古代希腊民主的局限性,学生易很容易据材料误答为“古希腊民主存在很短的时间,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这样太笼统、抽象,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具体概括为民主范围、民主性质、参政方式等,并用具体的课本上的史实进行简要说明。16、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 答案 C明清时期的政治的特点。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各选项中第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项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第项是清雍正帝时的措施;第项是明清的海禁政策,据此本题 符合明清时期的选C 项。17、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天人合一 B皇权至上 C皇位世袭 D天人感应 答案 B18、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D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首先要理解恩格斯所说的“特殊公共权力”是指中央政府,分析选项:A项是自秦代之后的主流治国思想,B和C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加强的表现,都只是概述了某一方面,D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所以应选D。19、谚曰“蠹众而木析,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材料旨在强调A.大臣争权,官吏腐败 B.君主贤能、明法、律臣C.君臣不和,国之“隙”也 D.上下离心,国之灭亡 答案 B20、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趋势。这种趋势表明A外朝是中央权力中心 B内外朝相互制衡C宰相成为权力中枢 D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 D21、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14分)某校高三(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研究主题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史料收集史料一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史料二雅典公民大会碑刻史料整理(2分)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史料一属于 史料;史料二属于 史料;从史料的价值看:史料一属于 史料;史料二属于 史料;史料分析体制差异(2分) 差异原因(4分) 历史影响(2分)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学习感悟(4分)谈谈你对中西两种不同政治模式的看法: 答案 表现形式:(1)文献 (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价值:(3)第二手(4)第一手 (答对两点得1分)体制差异:(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差异原因:(7)地理因素: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历史影响:(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1分)学习感悟:(10)本题评分要求: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参考: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22、阅读下列材料:“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唐)杜佑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唐太宗材料三、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明史(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新举措?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答案 (1)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2)三省六部制度。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可以尽可能防止决策失误。(3)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4)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设军机处;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2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 B C D 答案 C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各选项 中第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项是明初朱元璋时的措施;第项是清雍正 帝时的措施;第项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故本题符合明清时期的选项为C。故应选C。24、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答案 B皇权的不断加强。A项明显错误,与材料内容无关。C项是无关项,材料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君主权力是否受到约束的问题。D项本身说法不正确。故答案选择B项。25、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借鉴、汲取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4卷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监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制政治。孙中山全集第1卷(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孙中山为创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作了哪些努力?(6分)(4)综观以上材料,归纳人类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参考答案:(1)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2分)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分)(2)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1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分)主要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1分)(3)努力: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2分)提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进行国民革命。(2分) (4)趋势:从专制到民主;(1分)从人治到法治。(1分)试题分析:人类政治演变的历程。(1)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相”在秦代表现为“丞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总”,也就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机构;“群相”指的是唐代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兼相”指的是明代丞相制度废除后,由内阁兼理宰相职权,但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2)根据材料二中的“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等信息可以知道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康有为所代表的阶级、当时中国的国情以及西学东渐等角度来思考。(3)此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孙中山为了建立民主的共和国,进行了辛亥革命,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为了继续进行革命,发展了三民主义,进入了新三民主义的阶段,与共产党进行合作。(4)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呈现出由专制到民主的发展历程。26、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 答案 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项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D项错误。故本题选B。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 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汉书武帝纪(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4分)材料二、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外放杭州,在那里他“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举以闻。”(2)依据材料二判断,苏东坡在杭州担任何种官职?(1分)指出创设此官职的意图?(1分) 材料三、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的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3)依据材料三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4分) 参考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2分)关系:承袭秦制。(2分)(2)通判。(1分)意图:加强中央集权。(1分)(3)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保障。(4分)(4)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2分)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但必须从正反两方面回答)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等。(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置御史大夫,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 等信息可知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御史大夫这一中央官制始于秦朝,汉代继续设立,说明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是汉承秦制。(2)本问考宋代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所述苏东坡可否裁决“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与守臣(注:知州)通签书施行”,上报“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可知其是宋代地方负责监察的官职。根据所学其为通判。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并设置通判予以牵制,所以其意图是加强中央集权。(3)本问以明代监察制度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根据材料中“中央设御史台”、“创设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可以得出监察机构众多;根据“在中央设”和“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根据“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和 “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根据“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和“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得出有立法的保障。(4)本问考查对监察制度的认识。对于监察制度的认识应全面、客观地评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理解监察体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所学可知监察机构的设置是出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根据“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可知其积极作用: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中涉及的众多监察机构可知其消极作用是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再结合检查制度的实质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监察权力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28、惩治腐败是每个时代、每个政府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阅读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材料二、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该法特别禁止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收受或者要求收受以及承诺或实际提供任何形式的礼物、贷款、费用、酬劳或利益。l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法院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摘编自英国反腐机制的启示材料三、孙中山认为:监察权渊源于我国古代的谏议大夫和御史制度,所以监察机关的职权应以弹劾权为主。至于弹劾的对象,则上至总统,下至政府各级官吏,范围十分广泛。关于弹劾原因,主要是政府各官员的失职而引起的案件。孙中山在他所著孙文学说中指出,各院人员失职,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而监察人员失职,则由国民大会自行弹劾而予以罢免。摘自胡斌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概述材料四、中国外汇储备今年3月末曾一度达到3.95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外储总量的三分之一,比世界第二的日本还要高出2.85万亿美元。摘自xx年和讯网吴立的中国4万亿外汇储备正处在失控边缘如今我们的外汇储备超过了万亿美元,成绩举世瞩目。与此同时,腐败问题日趋严重,根本的问题是腐败成了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很香,而且很多人都在吃。如果我们不认真反腐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会亡党亡国。我们应当怎样防止腐败?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好的经验,但是这个经验能搬过来吗?自然不能。我们要防止腐败、要限制腐败的产生,需要从中国历史上吸取好的经验,这应该是一个有效的做法。摘编自揭秘中国古代反腐败的有效手段:广开言路决策探索xx年07期(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5分)(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看法。(8分)(4)材料四中认为反腐的有效方法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反腐不照搬西方经验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通过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1分)佐证:秦朝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立刺史,成为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长官。(4分,任答2点即可)(2)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4分,任意2点每点2分)成因:工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完善。(4分,任意2点每点2分)(3)内容:监察机关的职权以弹劾权为主;弹劾的对象包括总统、政府各级官吏及监察人员;弹劾的内容是官员的失职行为;由监察院和国民大会行使弹劾权。(4分。任意2点每点2分)看法: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扬弃;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西方资产阶级分权制衡的思想。(4分。任意2点每点2分)(4)有效方法:借鉴中国古代经验,加强监察制度,广开言路。(2分)原因:中国和西方在社会制度、国情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不适宜照搬西方模式。试题分析:古代的监察制度,近代反腐制度。(1)从材料“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的制度的核心,通过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古代的监察制度如秦朝的御史大夫等。(2)依据材料中“1889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反腐败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规定的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由此可以总结英国反腐的措施: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结束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3)从材料“所以监察机关的职权应以弹劾权为主”、“弹劾的对象,则上至总统,下至政府各级官吏”、“,由监察院向国民大会弹劾之”分析孙中山的监察权的思想。孙中山的监察权的思想明显的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监察思想的精华,同时吸收了西方制衡的思想。(4)从材料的出处和材料“要限制腐败的产生,需要从中国历史上吸取好的经验”分析我国反腐的有效的措施。不能照搬西方反腐的方法的原因要从国情等进行分析。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至武帝时为宰相制度的鼎盛期。西汉时期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但宰相制度的鼎盛时期很短暂,不足百年,百余年间,宰相被杀的也达30多人,汉朝的宰相已从一相发展到三公。西汉丞相府属员多达300多人。由于两汉选官途径广泛,宰相出身也杂,从布衣到宗室,各种出身都有。材料二:两汉以后,由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迅速暴露,宰相制度很快便进入调整期。材料三:明代政治暴戾已是人所尽知的事实,廷杖、诏狱、流徙乃至日常的薄俸,人主对士大夫的施虐几乎无所不在。然而,在明代二百七十多年历史上,却从未有过士大夫谋反的确凿记录。如果说士人有所反抗,则主要是以言论的方式体现为某种精神表达,其实际意义往往是在伦理道德上对皇权表示否决。-李庆西最后的儒者(1)据材料一,谈谈汉朝宰相制度的历史特点。(3分)(2)据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调整的核心是什么?以北宋为例说明。(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这么奇怪的现象?(3分): 答案 (1)特点:职责权限大;宰相权力逐渐受到削弱;办事机构庞大;出身杂。(3分)(2)核心:皇权不断集中,相权不断被分割。(1分)北宋时宰相权力被分割: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分)(3)原因:极端君主专制,消弭了人们的反抗意识;皇权对士大夫的施虐和人格摧残;八股取士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有利于维系专制统治;士大夫的忠君思想和历史使命感。(3分)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代宋濂元史.百官志材料三、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职权。(3分)(3)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三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8分) 答案 (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4分)(2)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3分)(3)变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6分) 不变即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