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181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一节 教案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第三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2.理解清末“新政”。3.掌握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运动。4.掌握兴中会的成立。5.掌握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及其思想。6.掌握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德育目标1.通过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认识和学习,对学生进行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而勇于探索的教育。2.在介绍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生平和思想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去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孙中山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们的主张和实践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而是革命的、进步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比分析几位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2.兴中会的成立。3.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思想。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兴中会的入会誓词。2.如何认识清末“新政”?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通过讲述,加深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2.比较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比较法教学,解决课堂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例如:通过对比清末“新政”和戊戌变法异同,对比革命派与维新派思想主张异同,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列举法: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一些典型实例,具体史实来强化课堂直观性。4.图示法:在讲述“资产阶级具体广泛建立”一目时,应运用图表综合分析处理这一问题。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首先向学生指明本章内容的整体特点。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一定要引导学生站在较高的历史层面上去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身在其中简单感知。对于本节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事件,重点要让学生把握其意义,而不是强调其过程;对于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的革命思想,学生应该在比较中自然掌握。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这样我们就已经学习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初的历史。在中国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中国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以至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有过自己的探索,作为中国旧式的地主和农民,是不可能提出根本性的变革的,而民族资产阶级又遭受到了1898年的挫折,他们必须寻找新的武器。既然依靠清王朝无法达到目的,那么,自然有一部分人要抛弃清王朝,这就引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板书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教师讲述请大家首先阅读本章引言,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教师提问通过阅读引言第一段,请回答: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的国际背景怎样?学生回答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入侵,日俄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严重。教师提问通过阅读引言第二段,请回答,辛亥革命发生的经济基础、革命的性质、任务以及发展的结局怎样?学生回答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次革命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教师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和角逐。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结果,由于英美的支持,日本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展到我国东北,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他们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中外反动势力对新生政权发动了猖狂进攻,中华民国政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以致最后夭折。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追求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转眼之间成为昙花一现的历史陈迹,中国又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板书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板书一、历史背景1.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教师讲述20世经初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已经完全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呈现出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教材分别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说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民族危机严重的局面。教师提问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是怎样加紧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学生回答政治上,通过不平等条约,直接干涉中国内政,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加紧掠夺航运、铁路、矿山等权利和扩大投资设厂,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中国的贫困与落后。教师总结政治上,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采取扶植清政府作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共同镇压统治中国人民的政策。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洋人的工具”。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特别是对路矿权的掠夺。铁路修到哪里,帝国主义就侵略到哪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严重压制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的贫穷与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要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总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造成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势在必行。板书2.清末“新政”投影显示清末“新政”出笼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清末“新政”的内容有哪些?你怎样认识、评价清末“新政”?清末“新政”与1898年戊戌变法相比,有哪些异同?问题、主要由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主要由教师讲述分析。学生回答清末“新政”,是在辛丑条约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起来的情况下实行的。当时,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这种形势下,腐朽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其风雨飘摇的反动统治,被迫实施了“新政”。1901年,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宣布实施“新政”,内容包括: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教师讲述从1901年清末“新政”的内容来看,只是涉及了一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变革,处于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只字不提,“新政”根本没有触及到封建生产关系,目的只是以“新政”为幌子,来最终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故“新政”不可能使清政府摆脱困难,反而加剧了社会矛盾,清政府的统治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声中岌岌可危。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新政”的内容中也客观上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清末“新政”和1898年戊戌变法都是清政府在面临严重统治危机条件下发生的,它们都属于清政府为挽救统治而进行的社会变革。但从根本上来讲,两者有许多的不同之处:A.领导者不同。前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发动和领导的,后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最高统治者主持和领导的。B.性质不同。前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因为在19世纪末,“救亡图存”是时代主题,维新派把救亡与变法联系起来,提出改良方案,适应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后者是清政府组织的一次自救与变革,是为了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而且推行者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地主官僚。C.应付的内外局势的侧重点不同。从国际背景看,都发生在重大的对外民族战争之后;从国内形势看,都面临尖锐的阶级矛盾。面对相似的背景,两者都有挽救民族危机和缓和国内阶级矛盾的意图,但侧重点各异。维新派力倡变法,通过政治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国势衰落的局面,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虽然也有对付国内人民斗争的一面,但救亡图存是主要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列强在辛丑条约中给清政府规定的镇压人民及赔款等任务。以保住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与爱国图存关系甚微。D.历史地位与作用不完全相同。前者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派提出的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是“新政”所没有的,是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后者虽然在客观上也有进步作用,但它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之时,这种企图延缓清王朝统治的所谓“新政”,早已成了对革命的反动。板书3.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师讲述20世纪初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究其发展原因,一方面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板书4.群众斗争教师讲述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20世纪初,各地人民纷纷掀起了抗捐抗税和收回利权的斗争。这些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提高了人民的觉悟,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教师提问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请大家思考一下,促进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回答第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二,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迅速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提供了物质和阶级的基础。第三,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走狗,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板书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1.兴中会 1894 檀香山教师讲述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海外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它的成立,是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一个重大事件。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教师提问兴中会的入会誓词是什么?学生回答“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教师讲述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多媒体显示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教师讲述兴中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就是典型的一例。板书2.广州起义 1895教师讲述兴中会成立后,立即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因起义前夕内部准备不当,导致起义计划败露,遭到清政府的镇压,起义失败。但广州起义意义不可低估,这次起义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已同清政府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板书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建立教师讲述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并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板书1.上海 东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教师讲述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方,又较早地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东京是留学生集中的地方,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崛起使许多青年人都希望到日本寻求一条中国富强之路。于是,上海和东京就成为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两个中心。在宣传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三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板书2.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革命 国家 揭露 投影显示章炳麟、邹容、陈天华革命思想比较表思想家代表作品主要思想观点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提倡革命,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邹容革命军提出革命建国纲领,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中华共和国”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反帝必须与反清相结合起来教师讲述章炳麟、邹容、陈天华这三位著名的宣传革命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都是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他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章炳麟侧重于强调革命的道路;邹容则侧重于对未来美好国家的描绘,陈天华则注重于揭露清政府作为洋人朝廷的本质。板书3.革命团体投影显示同盟会成立前后的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成立时间名称主要成员领导人1894年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1904年华兴会留学生和学界黄兴、宋教仁1904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界蔡元培1906年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教师讲述兴中会成立后,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这些革命团体同兴中会一样,以推翻清王朝为共同目标,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共同理想。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课堂总结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介绍到中国来、希望推翻清政府,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布置作业1.简要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政治和经济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比较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主要异同点。参考答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成了时代的主流。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近代社会两大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与清政府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成为广大人民的呼声。基于上述变化,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具有以下异同点:两次运动都具有挽救民族危机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意图,但戊戌变法以救亡图存为主流,新政以应付统治危机为目的。两次运动表面上都是封建最高统治者主持的。但戊戌变法的实际领导者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而清末新政则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主持的。二者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性质截然不同,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清末新政实际上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抵制革命的自救运动。二者的历史地位不同,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清末新政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发展之时,其客观作用无法抵制革命垂死挣扎的反动性。2.简略指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面前,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分析:该题从题目的提示语“简略指出”来看是一道简述题,但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这个限制语来看,又是一道具有一定跨度的综合题,因此回答时应高度提炼概况;从该题的时间限制语来看,答案的内容应该限定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后。因此19世纪末清朝爱国官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应予排除;该题的关键是应该首先弄清中国有哪几派政治力量,如果能从分析中国社会当时有哪几个阶级或派别入手的话,总是就会迎刃而解了。回答该题最容易忽视的是清政府这派政治力量的态度。参考答案: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光绪帝支持维新变法;以那拉氏为代表的反动派反对变法,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屈膝投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国家富强,进行维新变法。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劳动群众,主张以暴力手段把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赶出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机,他们为此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板书设计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历史条件1.中国民族危机加深2.清末“新政”3.资本主义的发展4.群众斗争二、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1.兴中会 1894 檀香山2.广州起义 1895三、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1.东京 上海:天赋人权、自由平等2.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革命 国家 揭露3.革命团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