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四)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997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四)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四)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四)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四)试题(考试范围:中古史;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世界古代、近代史;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中有一段记载,提及公元前651年,周王力不能及,齐侯乃召集有关诸侯在葵丘互相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的流通。约三百五十年后,孟子又提及葵丘之盟,可是他表示不满:盟誓自盟誓,会后各国仍自行其是。据此可以推论出A周王室的中枢权力不可取代 B孟子主张中央集权C诸侯国对农业重视不够 D霸主齐侯并无影响力2“人治”社会实质上是社会对君权及权力群体的失控。政治权力没有受制约和监督,不受控的权力必然会乱法。“礼治”对此的实际解决必然是符合德治理想的对圣王品格的期待与依赖。最能体现这种“期待与依赖”的是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D朱熹提出“存理灭欲”3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往往要受到政治权力和宗法传统的种种干预和限制。唐代规定,土地买卖须向官府申请发给牒文,才能进行;而且卖地要“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这势必导致A土地交易额有限 B土地兼并加剧 C农民不再出卖土地 D商业发展缓慢4宋代出现了一股嗜古之风,影响到了艺术趣味、学术研究、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如宋代金石学的兴盛就是明显体现。这股嗜古之风的兴起说明宋代A文化的内敛特征已经较为明显 B理学的影响波及到社会各方面C商品经济冲击了儒学积极人世的观念 D中央集权的强化导致了文化疏离现实5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人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人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A儒家正统地位 B经世致用思想 C官本位趋向 D重农抑商政策6明代的农政全书既总结了历代科技经验,又汲取了西方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本草纲目则按无机界、植物界、动物界三个层面16部,“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排序分类。这表明明代科学A已具备明显的近代特征 B普遍吸取西方科学成就C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7从下列徐渭和郑板桥的绘画和诗句中可以发现,明清文人画与同时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绘画的共同特点是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A线条流畅,构图丰满 B富有生活气息C具有鲜明的人文内涵 D宫廷画风浓厚8学者赵轶峰在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指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o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其意在说明黄宗羲的思想A没有突破儒家理论 B堪称近代制度典范C具有近代思想色彩 D有违儒家民本精神91858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的消息传到欧洲,马克思就断言:“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不能迫使英国不用强制办法在印度种植鸦片和不用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将会产生同样的后果。”这说明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英国减少了对中国的鸦片走私 B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发展 C对华走私鸦片导致英国商品难以扩大其中国市场 D扩大鸦片贸易是英国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101895年6月,清政府发布上谕,决定将洋务派兴办的一些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东华续录光绪朝卷128)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B清政府力图革新 C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D中国近代化受挫111925年,时任黄埔军校长的蒋介石发表演说:“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他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说明A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B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12在上海,钢铁、猪鬃、桐油、棉花、生丝等物资在市区移动须经批准;3码(1码=09144米)以上的丝绵毛织物、05千克以上的糖或盐,由上海外运须经许可;2千克以上的米面、5千克以上的豆类、20个以上的蛋由外地运入上海也须经许可。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1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14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条约把台湾作为太平洋整个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保同盟,并视之为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但在70年代中日邦交谈判时,中方却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究其原因最可能是A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B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C日美安保条约已经失效 D美日同盟关系开始趋于松弛15邓小平同志指出:“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崛起A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C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D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16它被认为是中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是指A开放浦东 B中国加入APECC中国加入WTO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7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英、法等国物价上涨2倍至2倍半,西班牙物价上涨则高达4倍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班牙国内物资匮乏 B英、法工业水平超过西班牙C西、葡竞争更为激烈 D西班牙较早进行殖民掠夺18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他重在强调教育的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19孟德斯鸠曾经写道:“中国的皇帝据说他的帝国如果不公正,他将被剥夺去帝国和生命。”与其说法意义一致的儒家思想是A法不阿贵 B克己复礼 C知行合一 D民为邦本2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超过工业产品的增长211933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财政部长把所有黄金和黄金证券转入国库,用纸币与之兑换;禁止金币、金条和黄金证券的出口,停止国外美元兑换黄金,放弃金本位制。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斯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美元的价值就不断下降。从政府购买黄金开始,到美元重新定值的三个月中,美元贬值40 94%。这些措施不会产生的影响是A农民债务负担减轻 B联邦政府大量获利C国内商品价格下跌 D海外市场不断扩大22学者钱乘旦曾指出:“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解决“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主要措施是A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B推行农业集体化C借助私人垄断资本 D加快国有企业改革231966年,当时被经济学界冷落的经济学家哈耶克(后为诺贝尔奖得主)在东京作演讲。谈到其自生自发秩序理论时,他激动地说道:“难道这一切不正是老子第57章的一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吗?”这说明他A赞赏日本经济奇迹 B错误解读老子思想C极力主张自由竞争 D要求政府降低税率24xx年5月英国卫报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形成“真正意义的全球化”的关键是A苏东国家转向市场经济 B国际组织促进交流合作C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美国实施单极世界战略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造成(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因素是中国人“在传统以内变化”的历史观今天西方人从19世纪继承来的是发展的理想,而明清时代的中国人所看到的是在遥远过去的理想模式。这种对两汉唐宋伟大时代的缅怀是随着对蒙古人的痛恨而来的,外来的统治激起了对整个外来事物的敌视,逐渐这种看法对中国文明以外的任何东西毫无兴趣。这种对外部世界的厌恶随着中国人生活中内省意识的增强而来从那时起,一定程度的对外部世界害怕和轻视的混合感情以及过分强调中国人独有的生活方式造成了民族中心主义,最后这支配了中国的对外关系,使中国对外来的刺激有了思想和心理上的免疫力。一般而言,一个民族主义集团因为害怕被其他一些集团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淹没而维护自己的特性和优越性,因此民族主义好像与总的纷争和不安全感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相比中国人没有表现出文化上的自卑感,他们或许害怕政治上的征服,但对文化上的征服连想也不去想。因此,中国的排外性与完全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不是作为一个文化小单位,而是作为一个大的民族中心主义的世界作出反应,甚至在其军事力量相对落后于这个世界的边缘地区时仍然非常相信自己文化的优越。因为有这些与民族主义的异同之处,我们称中国人先前的这种态度为“文化主义”。 据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我们要发达世界主义先要民族主义巩固才行。由此便可知世界主义实藏在民族主义之内。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文化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主义的变化。(8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上述地图,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知识,对两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2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在“重商思潮”的荡激下,明清之际在江南地区比较突出的“士商相混”现象迅速扩大,成为影响遍及全国的社会潮流。同时形成了与近代特殊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的过渡性社会群体绅商,即士绅和商人两种身份的结合。例如:1895年,长江以北的南通新科状元张謇奉命兴办大生纱厂,成为“通官商之邮”的大绅商;1896年长江以南的苏州则有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库创办苏纶纱厂。“状元办厂”一时传为美谈。此外,还有许多进士与举人都弃士经商,成为知名的坤商。1905年左右,也可以说是20世纪初各地商会的普遍设立,标志着绅商阶级的形成。绅商不仅是各地商会的倡议者,而且是各地商会组织的实际把持者,就绅商在商会中的地位和人数看,也可以称商会为绅商团体。 摘编自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材料二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和工人两种身份的结合。据估算,xx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5亿,加上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全国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多人,成为仅次于农民而多于城市工人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调查表明,中部和西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而东部地区仍然是主要的输入地。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除了制度和政策原因之外,还因为其它许多因素的作用。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农民工和“民工潮”既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经济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经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及结构转换都还没有完成的结果,最终必然消失。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绅商阶层形成的原因及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农民工必然消失”的原因。(8分)(3)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变化的整体认识。(2分)湖南省雅礼中学xx届高三月考试卷(四)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BABACCCDD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BCDADCCB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其中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25(22分)(1)基本内涵:强调中国文化的优越性,轻视外来文明;主张以文化的兴衰作为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4分)形成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观;对现实政治困境的反应;文化中内省意识的增强;中国长期以来相对于周边地区的巨大文化优势;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宋明理学的官方化。(6分)历史影响:是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之一;造成了日益狭隘的视野,是明清闭关锁国的重要文化背景,造成了中国的落后。(4分)(2)变化:核心从维护中国文化的中心地位转变为追求民族独立和自由民主等政治性的内容,重心有变;以民族主义作为构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理论基础,内涵有所扩大;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肯定社会主义思想,有较强烈的时代性;主张民族主义是世界主义的基础,具有开阔包容的文化视野。(8分)26(12分)示例:汉代,陆上交通主要经由西北,通往中亚、欧洲;海上商路到达南亚、波斯湾、红海一带;唐宋时期,海上贸易路线增多;出现泉州、福州、明州、广州等港口商贸城市。(4分)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分裂动荡、政治中心东移,推动了对外贸易路线的转移;唐宋时期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唐宋时期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等,为海外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条件。(如答出外贸商品种类的变化、唐宋以来海路贸易逐渐占据优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本小问8分)27(18分)(1)成因:甲午战后,清政府鼓励商人、士绅办厂;士绅受到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清末废除科举制,使读书人通过传统的应试致仕继而发财的梦想破灭;商人羡慕绅士的社会地位和特权,另则是为了通过入仕保护自己的经济活动。(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积极作用:冲击了传统的“商末”“商贱”等职业等级观念和身份等级观念,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并能满足士绅合理追求财富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工商业的社会地位,形成“工商皆本”的共识,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观,既贵且富成为新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据即可得分,如答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统一意志的形成等)(2)社会条件: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一时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农民工吃苦耐劳,劳动力价格低廉,能满足企业对低技术工种的用人需求;农民务农收入低于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员的收入;我国东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共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必然消失的原因:城市化在我国大力推进,农业入口将不断减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对劳动力人数的需求将日趋减少;国家对经济和社会进行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农民工的自身素质使其缺少从事经济建设各项工作的知识和技能,面临转型。(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其他答案育之有据即可得分,如答农民工是在我国社会转型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条件下产生的等)(3)整体认识:在人类历史上,每一种社会阶层都有其自身结构,并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阶层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答出一点认识即给2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