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二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994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二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二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二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总 专题二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人民版必修2一、选择题xx年题组1(xx安徽文综15)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图3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注意读图分析,尽管从1913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有较大发展,但官僚资本一直占有很大份额,所以选B,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在19世纪末,排除A;国民政府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C;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的影响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答案】B2(xx福建文综19)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表1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本题是一道表格题目,涉及的时间范畴是19121915年,事件是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的减少。可用排除法解题,A选项自然经济的最终解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时;B选项是在19世纪末;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所以D也排除。【答案】C3(xx四川文综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理解和知识识记迁移能力。从题干的时间,结合材料内容可知为了挽救经济危机,美国抬高银价,对国际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材料中的“困苦”就是美国抬高银价,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针对这种情况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币制改革”。【答案】A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4(xx江苏单科8)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时注意时间范围:19281935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A是在1937年后;B是在一战期间(19121919);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由此排除ABD。因此正确答案选C。【答案】C5(xx海南单科15)图2为某国1919年对华进出口贸易分区示意图,该国是()图2A日本 B德国 C苏俄 D法国【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依据图表进行分析判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进出口明显比其它地区高,结合所学日本加紧对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经济侵略,所以选A。【答案】Axx年题组1(xx全国大纲卷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挽回这项主权。【答案】A2(xx江苏单科8)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解析】“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财富过分的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并不是真正的繁荣,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内地的发展,就像鱼离不开水一样,上海市长注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答案】A3(xx浙江文综卷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解析】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错误。【答案】B4(xx江苏单科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南京临时政府虽然下令改变与共和政体不相符合的一些旧称呼,但“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说明被告和法官心里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答案】D2011年题组1(2011广东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创举”这个中心词,在材料中指“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C、D三项。“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明清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B项。【答案】B 2(2011山东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表2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3?100153A2 B31 C73 D193【解析】从时间(18721911年)信息上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答案】D xx年题组1(xx江苏单科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C项。【答案】C xx年题组1(xx山东文综11)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A重义轻利思想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D中庸自保思想【解析】从楹联中的“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四方”可知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思想。【答案】C 2(xx海南历史19)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答案】A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3(xx天津文综6)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答案】D 4(xx江苏历史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解析】此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根据现代化史观,近代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近现代化的历程。A项表述不全面,。代化只是其中一条线索;C项错误,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首先谋求民族独立。【答案】B xx年题组1(xx广东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购国货以示提倡”,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爱用国货运动,应该选C项。【答案】C 2(xx上海历史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解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甲午战后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期”。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很快萧条。南京民国政府统治前期,再次获得发展。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和日本的侵略,再次衰落。到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再加上战争,濒临崩溃。新中国成立初,合理调整工商业。到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答案】A 3(xx海南历史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解析】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日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答案】D xx年题组1(xx北京文综17)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 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 B C D【解析】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因此项的说法错误。【答案】C2(xx广东历史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振兴织袜厂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解析】首先可以判断“民国九年”是1920年。C项发生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D项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故可排除。依据“报纸广告”中所给提示,可知反映的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A项。【答案】B 二、主观题1(xx天津文综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德国倚仗着他的学问好,兵力强,专门侵害各国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败,稍微懂得点公理的协约国,居然打胜了。这就叫做“公理战胜强权”。独秀文存材料二 1918年11月,北京大学举行集会。胡适在演讲中说:“这一次协商国所以能大胜,全靠美国的帮助。美国所以加入战国,全是因为要寻一个解决武力的办法。”“如今且说美大总统所主张,协商各国所同声赞成的解决武力的办法” 彭明五四运动史材料三 在北京大学1918年11月所组织的演讲中,李大钊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6日(4)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的观点,(3分)并分析当时的国内背景。(4分)【考点】新文化运动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析】观点的概括主要针对的是关于“一战”胜利的原因来回答。背景的回答要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概括。【答案】陈独秀:协约国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胡适:“美国的帮助”使协约国取得胜利。李大钊:一战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2(xx全国大纲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时间主题时间主题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1982年能源:世界的原动力1935年通过竞争获得和平1984年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1937年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1985年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1939年明日新世界1990年人类与自然1958年科学、文明和人性xx年海洋:未来的财富1962年太空时代的人类xx年人类-自然-科技-发展1964年通过理解走向和平xx年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1970年人类的进步与和谐xx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1974年无污染的进步xx年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12分)(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12分)【解析】(1)1851年英国完成率先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世界工业强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世界联系的加强。这届世博会对英国而言,提升它的国际影响力;对世界而言,为各国科技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加强彼此交流。(2)中国展出的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中华圣母像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说明有西方色彩。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先进、近代工业落后等方面分析,有西方色彩的原因是中西方联系加强。(3)两次工业革命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成为主题,说明人们更注重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冷战的敌对紧张,让人们呼唤和平。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让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思考科技带来的影响。【答案】(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意义:提升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开创举办世博会的先河;提供了各国展示文明成果的 重要平台,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经济文化交流。(8分)(2)特点:中国: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有西方色彩。西方: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原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手工业技术精湛;现代化滞后,工业发展程度低;中西文化交流增强。(12分)(3)变化:19世纪关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20世纪更关注人类和平、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因: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12分)3(2011安徽文综35)(30分)马克思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 近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农业机器主要依赖进口,表1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机器进口的状况。表1 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 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 摘编自章有义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2)指出材料二所显示的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状况,分析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10分)【解析】本题以历史热点三农问题切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能力。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如“犁耕”、“丰给”、“大旱”等分析即可。第(2)题,状况可从“农机具的比重”等论证,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如政府的重视,自然经济占主导等方面解答。【答案】(2)由农机具在进口机具中所占比重低看出:农业生产已经使用机器,传统农具仍是主要 劳动工具。民国政府的倡导,近代化在农业领域的拓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多地少;综合国力弱,农民购买力低下。4(xx福建文综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xx年)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8分)(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12分)(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12分)(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解析】第(1)题侧重对经济史和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古今贯通、中外结合,同时结合了工业发展、人均GDP与民生等热点问题的考查。第(2)题考查曲线图表的解读和概括能力,同时审题要把握比较和走势两个关键词,答案中要体现中与西欧三时段的走势,同时要体现两者的异同。第(3)题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解题要懂得题目的转换,不考虑人口因素来分析人均GDP实际上也就是分析影响这时段经济发展的因素,此类问题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等几个方面分析。第(4)题以中国80年代发展为中心,横纵向对比总结。【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