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926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2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4一、单项选择题1.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我国科学家发现迄今距离地球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并在国际上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进行了首次、也是唯一一例成功的测量。这一成果证明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可知性上帝创世说是荒诞的人们可以创造物质运动的规律A BC D2.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否认()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A BC D3.下面的漫画主要讽刺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唯心论诡辩论相对主义A BC D4.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 BC D5.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C D6.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 BC D7.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8.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表此事的“实”。其中蕴含的哲理是()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A BC D9.在哲学史上,对于“运动”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仅仅是在外力作用下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这一观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唯一的特性运动正确指出了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A BC D 10.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白居易的这一认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想问题办事情要()A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发挥意识对事物的促进作用D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毕尔生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黑格尔材料二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材料三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请运用运动的哲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12.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单项选择题1.我军的一位女少校,在设计一个计算机防护编程时,连续奋战一个多月都理不清头绪。一天晚上,她在极度劳累中昏睡过去。她梦见自己在代码堆里挣扎和寻找,忽然找到了编程的切入口。醒来后,她记录下了这个编程办法,从而完成了编程任务。这就是俗称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梦既是一种意识活动,又是一种物质活动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C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D梦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反映2.如将右边漫画中影子与人的关系比喻为主观映象与客观事实的关系,那么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意识是主观的,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B意识是主观映象,而非反映对象的客观状况C思维活动规律就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D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是无法实现统一的3.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要教育。孔子的主张从哲学意义上讲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意识完全依赖于物质而存在4.古人常以明月来寄托思乡之情,例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杜甫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情况B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5.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6.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如果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为之动容,就会被视为不忠;一个人如果读了李密的陈情表而不为之动情,就会被视为不孝。现在,我们应该加一句,一个人如果读了中国近代史而无动于衷,就不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从哲学上看,这段材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两种性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共性的一面A BC D7.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具有目的性8.“司汤达曾经把小说定义为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这话听起来很有意思,却不够完整:这是一面扭曲的镜子。”彼得盖伊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应逼真地反映现实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积极因素A BC D9.一位速滑高手说:“一般情况下,速滑转弯倾斜角在45度到60度之间为最佳,这样滑跑起来更省力更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上的“弯道”超越,也不是蛮跑,同样要讲方法、重技巧。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创造性思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在实践中人们总是能够总结出经验和方法 10.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深邃隽永,耐人寻味。他曾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并努力实践这一原则。他的作品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以及修饰性从句,避免代替读者作判断、下结论,而只是用准确生动的名词与动词描绘场景和讲述故事,将“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传达给读者,剩下的“八分之七”则需要读者进行再思考。对于“冰山原则”下列见解正确的是()文学创作应尊重读者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其理解和丰富作品的内涵文学作品应避免传达作者自身的价值信念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在自己的脑海中真实还原作品中的场景与故事的过程读者的阅读过程应是积极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品形成个性化契合的过程A BC D二、非选择题 11.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结合上述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说明建设“美丽广东”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的依据。 12.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分析如何实现中国梦?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人造或人为的世界”说明()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中国梦”让人们把普通的工作与伟大的事业、宏伟的目标相结合,劲往一处使,让“打酱油”的情绪不再蔓延。以建筑工人为例,心里装着“中国梦”,干活就不再无精打采,而是兴高采烈,心头洋溢着为新建筑添砖加瓦的豪情。梦想不同,工作状态就不一样。这说明()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类的实践具有能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如实反映人的意识影响实践活动A BC D3.下边漫画意图告诉我们()要重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学知识应服从和服务于实践的需要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知识任何时候参加实践都比读书重要A BC D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 B社会历史性C主观能动性 D无限上升性5.下边漫画告诉我们()A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B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的认识必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C受不同立场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存在一定差异D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6.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 BC D7.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这段论述表明()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 BC D8.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9.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近几年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这表明()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A BC D 10.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A BC D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1)材料一中,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的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 12.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人之赋可损,所谓以有余补不足。食货典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大同书材料二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对传统文化中“平均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于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从“平均思想”到“促进共同富裕”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C依据黑洞形成的原因可知,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即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也证明上帝创世说是荒诞的,符合题意。科学家发现最遥远的黑洞双星,并对X射线极亮源动力学质量成功测量,说明世界是可知的,符合题意。违背规律的客观性,应排除。2A无论“上帝造人”还是“女娲造人”,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都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否认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正确,故答案选A。与题意无关,应排除。3A漫画中的人物都片面地看问题,都只从自身愿望和想象出发想问题,体现了;是否认静止、只承认运动的观点,与题意无关。4A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挂”字蕴含了流水的“静”,体现了;故选A。5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正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错误。6A“宇宙并非上帝所造”体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故正确;“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起源”说明了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故正确。哲学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不正确;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该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题干说的是“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强调了运动的存在,但是没有看到物质才是运动的主体,所以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B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它是否认运动,C、D观点与题意无关,题干说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答案应选B。8A求真务实不能一劳永逸,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符合题意,应选;彼时的“真”不能代表此时的“真”,说明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符合题意,应选;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不是不可捉摸的,错误,不选;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哲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A。9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本身说法错误;题目中的观点看到了物质是绝对运动的,但他认为物质的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只是量的变化,否认了事物运动中的质变,没有正确认识事物的量变和质变关系,正确,错误。该题选B。10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说明事物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说明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A项是材料应有的启示。11材料一中毕尔生和黑格尔的观点否认了运动的承担者是物质,认为意识是物质的承担者,因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材料二中赫拉克利特坚持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而克拉底鲁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材料三中恩格斯科学地表述了物质与运动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1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绝对运动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原则、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这样才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不变。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变”的是思路、风格、方法,“不变”的是原则。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D梦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故A项错误;B、C两项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表明了意识的本质,正确。2B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A观点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它不能离开物质,C观点错误,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并不是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D观点错误,主观意识是可以与客观事物实现统一的;B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B。3C孔子的主张是从卫国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A与题意不符;B是运动和物质的关系,与材料无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客观存在是产生意识的物质条件,但意识的产生也离不开人脑,D“完全依赖于”说法错误。4A材料体现的是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有一定的出入,A体现了题意,故选A。人的意识不管对错,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故B、D错误;人的审美活动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故C错误。5B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基础上的反映,只有高度发达的人脑才具备进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动物的大脑没有第二信号系统,B项符合题意。其他各项均与题意不符。6C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为之动容,读了李密的陈情表而为之动情,体现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不同的人对这些作品,都会作出反映,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共性的一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都有反映,而没有体现反映的作用问题和性质问题,与题意不符;答案应选C。 7A漫画中的两个人分别认为是3根和4根的原因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的,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8D小说是沿着公路移动的一面镜子,小说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说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正确;小说作为一面镜子,对公路的反映是扭曲的,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正确;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逼真的反映”说法错误;与题意不符。该题选D。9BA项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技巧和方法,不是精神状态。D项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与题意不符。10B阅读是一个读者调动自身主观因素与作者的主观因素及作品所描述的场景、现实等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冰山原则”正是强调让读者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更好地实现这种交互作用,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以更好地理解和丰富作品的内涵,正确。中“避免”和中“真实还原”的说法均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1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设“美丽广东”就是要从省情出发,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建设“美丽广东”的规律,并作为行动的依据。12(1)规律具有客观性,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立足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2)意识具有能动性,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A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人造或人为的世界”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A符合题意。2C梦想直接影响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精神状态,说明了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实践受人的意识的影响,故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观点错误。3A漫画显示应试教育脱离社会实际,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说明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学习知识应以实践为目的,故正确;错误,亲身实践不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说法绝对化。4A本题考查实践的特征。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其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题干认为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这违背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无限上升性是认识的属性,排除D。故选A。5C漫画强调我们对事物有时得出错误的认识,是由于我们自己站歪了,这说明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导致认识出现差异性,故C正确;B、D不符合题意;A表述错误,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也可能产生相同的认识。6C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和真理的相关理论。科学家发现人们对生物和阳光的依赖程度的不同认识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需要不断发展,正确;也说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给人们认识带来的反复性,正确。但既不能认为认识发展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不能认为真理是超越历史条件的(一定历史条件下的),错误。7A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是常识,是正确的认识,所以即便是“坏人”秦桧这样说,也要赞成他;肚子饿了要打嘴巴,则属于错误认识,即便是“好人”岳飞这样认为,也要反对他,这说明了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入选。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前半句错误。与题意不符,认识的深化是在原有正确认识而不是谬误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8A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材料中科学家通过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但是同时强调,由于实验过程存在误差,还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此表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项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9D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认识,科学家之间有分歧,这是因为全球气候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类对它的正确认识需要经历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故正确;错误,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规律具有普遍性,世界上没有无规律的运动,错误。10A材料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故正确;真理探索的过程性是由主客观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错误;认识的无限性表明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们不能获得全部真理,故错误。1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由于取材于现实世界中的原型不同,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也不同;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的差异。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历史、知识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导致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而社会实践活动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具有差异性。(2)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是永无休止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又推动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认识的不断发展。12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不患寡而患不均”“以有余补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促进共同富裕”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也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社会公平的认识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就是对传统文化中“平均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