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107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月考试题1本试卷分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4页,第二卷第5至第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一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填涂在选择题答题卡上)读“某日某时地球可见光云图”(白色为云层),完成12题。1此时为 A冬至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春分日前后 D秋分日前后2此时处于雨季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某日某时地球可见光云图 B地中海沿岸地区 C中亚地区D南极地区 3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埃及的阿斯旺大坝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可是当这个大坝建成20多年后,人们发现: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壤肥力持续下降;下游土壤盐渍化面积扩大;库区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质恶化;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海岸线内退等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45题。4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一系列现象体现了()A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B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D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各个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5材料中所说的这些现象,是由于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气候 B土壤 C水文 D生物读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67题。6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7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西风影响C季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 810小题:8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9Y国最有可能分布在( )A欧洲 B大洋洲 C非洲 D北美洲10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条件 B气候条件 C历史条件 D地形条件11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A. B. C. D. 12引起春节期间(右图)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我国某城市总人口的逐日变化示意图 (2008年11月28日2009年3月8日)13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自然资源 D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14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16亿 B目前,世界人口已大大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D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可作为调控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参考依据右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516题。15.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城乡人口比值的大小D.城市用地规模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16. 198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约为( )A.23.6% B.15.8% C.43.1%D.89.5%读右图某城市交通道路分布图,回答1719题。17图中最有可能成为商业区的是( )A B C D18若该处出现的不是商业区,反而是古文物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地租高低的影响 B历史因素的影响 C政治因素的影响 D居民收入高低的影响19下列城市的地理事物,与上题选项的成因相同的是( )美国的唐人街 欧洲的黑人社区 北京的天安门广场 开封的大相国寺A B C D20图中M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我国某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关系示意图 A工业区 B农业区 C中心商务区 D教育文化区21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A深圳市 B从化市 C广州市 D佛山市22我国的各类城市中,数目最多的是( )A直辖市 B县城和县级市 C地级市 D省会城市读右图下列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完成23-24题。23. 关于图中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平均增长的特点,正确叙述是 ( )A德国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始终最高B日本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始终最高C中国在9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均超越印度D印度在70年代后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超越中国24. 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郊区、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并不是由于( )A.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 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 D城市经济发展缓慢25下图是立体农业、灌溉农业、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海南岛的橡胶生产的主要制约条件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中心圆表示最主要制约因素)A 立体农业 灌溉农业 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B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 灌溉农业 立体农业C 灌溉农业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立体农业 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D 江南丘陵的茶叶生产 立体农业 灌溉农业 海南岛的橡胶生产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水果种植,淡水养殖,蚕桑,蔗糖和商品粮基地。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基塘”的生产规模和面积大幅减少,并逐步向经营蔬菜,花卉,瓜果等商品农业发展。26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的自然原因是:( )精耕细作 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地势低洼 劳动力充足A、 B、 C、 D、27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生转型的原因的是:( )A、“基塘”农业破坏生态环境,逐渐被淘汰 B、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减少C、花卉,蔬菜,瓜果产业的收益高 D、“基塘”生产技术没有改进,收益不高28造成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浙江、四川两省农业种植结构比较图A气候 B经济 C地形 D技术右图是我国各区域近30年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完成2930题。我国各区域1971xx年平均霾日数月际变化统计图29灰霾天气最多发生在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30我国灰霾天气东部多、西部少,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势 B降水C城市化水平 D植被覆盖率 密封线姓 名 班 别学 号二综合题(共40分,请把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31、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4分)(2)在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理由是 。(6分)(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6分)高新技术工业城应建在 处,理由是 。(6分)(4)请简述临近该特大城市的甲、乙两卫星城的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密封线姓 名 班 别学 号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及人口流向示意图(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我国部分省区老龄人口比重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6分)(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xx年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1990年到xx年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6分)(3)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4分)第一卷一、 单项选择题(共60分 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BADCCBCAACDCD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BDCCBCDCDABAC第二卷二、 综合题(共40分)21、(共24分)(1)(共4分)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地处平原,地形平坦(任选其中两条回答); (2)(共6分)P (2分) 位处河流上游,附近有旅游观光区,与工业区不相连,空气污染对其影响小,环境优美(任选其中两条回答);(4分)(3)(共12分)甲(2分) 石油化工企业会带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当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下风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4分);乙(2分) 乙处紧邻公路,飞机场,交通便利,临近文化教育区,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4分)(4)(共2分)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任选其中两条回答)22(共16分)(1)(共6分)沪、苏、津、粤。(各1分。)原因: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年轻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条件好,生活质量改善,人的平均寿命延长。(2分,有道理的答案适当给分)(2)(共6分)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2分) 东部人口密度增长迅速,超过中部,排到全国第一位;西部人口密度增长缓慢,保持第三位位次。(2分)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不断加剧,东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活力较强,吸引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来此地务工和经商,造成人口密度增加。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比较差,经济发展缓慢,造成人口密度低。(2分)(3)(共4分)变小(2分) 原因:通过区域间合作,环境条件得以改善,环境人口容量变大(或理论承载密度变大);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降低了这些省区的实际人口密度,减轻了人口对环境产生的压力。(2分,有道理的答案适当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