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7014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四校联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ll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胜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时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下表及图1,回答12题。图11图中的M、N天体分别为是A月球、水星 B火星、土星 C金星、木星 D金星、水星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坚硬的地表 体积和质量很小A B C D北京时间2014年10月24日02时,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经历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等五个阶段后,于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返回中国内蒙古中部地区。结合资料完成34题。3“探月飞行试验器”发射时,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图2)示正确的是4“探月飞行试验器”发射时,华侨林先生在美国纽约(西五区)收看实况转播,此时当地已是A10月24日15时 B10月24日13时 C10月23日15时 D10月23日13时我国古书曾记载公元前28年 “三月己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34题。3记载中所说的黑气发生在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内部4当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使地球气候异常,从而使天文五带范围中的热带范围扩大B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C在地球各地的夜空都能产生极光D使地球的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下图(图3)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78题。7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图4为来自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910题。图 49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 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10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图5)”,完成1112题。1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图5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023.5N之间C南温带D023.5S之间1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A黑夜最短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C气温最高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6),回答1314题。13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E、F合为岩石圈 D外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14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图7 C图中D层 D图中G层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7),完成1516题。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灰岩、页岩都属于A类岩石B花岗岩和玄武岩都属于B类岩石CA有可能是页岩D代表的意义相同16图7中各地质作用与序号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作用一定能形成化石B作用体现了内外力的共同影响C火山喷发与活动有关D大理岩、板岩的形成需经过阶段图8读下列四幅图(图8),回答1718题。17四幅图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 B C D18与图具有类似成因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C青藏高原 D塔里木盆地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9),完成1920题。图919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A-B-C-D-20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辐射少B大气吸收辐射少C地面吸收辐射少D地面吸收辐射少a图1021读风向示意图(图10),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等压线数值 Ba是地转偏向力 C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该风形成于高空图11为全球部分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图1122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23关于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对应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3月份、春季 B乙图表示7月份、夏季C甲图表示9月份、秋季 D乙图表示1月份、冬季读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图12),回答2425题。24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25此时亚洲东部盛行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 D东北风第II卷(综合题,共50分)注意事项:第II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二、综合题(共50分)26 (14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13所示,此时北半球节气为 ;试描述此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特征及纬度变化规律。(3分)(2)图13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为:纬度 、经度 ;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3分)(3)这一天临沂(约35N,118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此日以后6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一直向 (南/北)移动,此期间临沂市面南朝阳教学楼室内正午光照面积逐渐 (增大/减小)。(3分)(4)图13所示的节气,地球公转至图14中的 位置附近,其公转速度较 。(2分)(5)图13中A、B、D、E四点正处于 (晨/昏)线上,E点的昼长为 小时;由A向D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偏向 。(东或者西)(3分)27(11分)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图15),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2分)(2)丁处地貌是 ,形成原因是 。(3分)(3)丙处地貌是 ,其形成过程是 。(3分)(4)在甲、乙、丙、丁四处修建隧道哪一处合适?试说明原因。(3分)28.(11分)读 “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16)”,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16中完成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 CD间吹 风(2分)。(2)图16中A、B、C、D四地之间气压值的大小顺序是 。(2分)(3)图17为A、B两地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其中日较差较小的是 ,试分析原因。(3分)(4)如果图16中A地是陆地,B地是海洋,则此时应该是 (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 风(风向)。(2分)29(14分)读图18、图19,回答下列问题。(1)图18中数字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18所示位置时,临沂的昼夜长短状况 。(4分)(2)图19中A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B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 该图表示的是 月(1或7)海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该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气压中心A的影响主要盛行_风,气候特点是 。(4分)(3)半年后图19中C处盛行季风(风向),其性质是 ,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3分)(4)当D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该地进入雨季。请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3分)xxxx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质量调研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D 2.A 3.A 4.B 5.C 6.D 7.B 8.B 9.C 10.A 11.D 12.B 13.D 14.A 15.D16.D 17.C 18.B 19.B 20.B 21.B 22.D 23.B 24.A 25.B二综合题(共50分)26.(14分)(1)夏至(1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全年最长(1分),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1分)。(2) 23 26 N (1分) 120 W (1分) 4 (1分)(3) 78 26 (1分) 南(1分) 增大(1分)(4) (1分) 慢(1分)(6)晨(1分) 4(1分) 西(1分)27.(11分)(1)向斜(1分)岩层向上弯曲(1分)(2)谷地(1分)背斜顶部因受张力,(1分)裂隙发育容易遭受侵蚀成为谷地(1分)(3)冲积扇(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1分)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和碎石在山前堆积(或沉积)(1分)(必须强调河流流出山口)(4)丁处(1分)丁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成为拱形坚固不易塌陷(1分);不易积水(1分)28.(11分)(1)见右图 (2分)北风(2分)(2)(2分)PBPAPDPC(3)A地(1分) A地多阴雨天气,白天云层削弱了太阳辐射,气温不太高(1分);夜晚云层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气温不太低,(1分)所以A地气温日较差小。(4)白天(1分) 东南风 (1分)29(14分)(1)赤道低气压带(1分)西风带(1分)昼短夜长(2分)(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1 西北 寒冷干燥 (4分)(3)东南(1分)温暖湿润(1分)海陆热力差异(1分)(4)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1分)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1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