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989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缺答案一选择题(35题共70分)1xx福建卷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xx江苏)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3.(xx海南)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4、在我国土地所有制从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铁器农具的出现 B、公田的大量抛荒C、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D、商鞅变法5“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往往是君子之泽,数世而斩。所谓千年土地八百主的谚语正是见惯人世沧桑之后的概括。”文中的谚语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C.自然经济渐趋瓦解D.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6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农谚:“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材料中“清明”作为节气主要是因为()A祭祖扫墓 B踏青游玩 C农业生产 D政治清明7.(xx 福建)唐六典记:“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这表明唐代工匠( )频繁更换工种 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职业是世袭的 是临时工人A. B.C. D.8.(xx四川)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9.(xx江苏)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10在清代创制出的彩瓷种类有 、青瓷 斗彩瓷 五彩瓷 粉彩瓷 珐琅彩A B C D11.(xx山东)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B.C. D.12.(xx北京)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A.北宋中期B.元末明初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13.(xx 浙江)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14xx新课标全国卷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5(xx福建)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6.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17.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 (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8.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20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1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22清黄遵宪有诗曰:“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你认为诗中“海禁”的“大错”应表现在: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导致了中国国势日衰 ABCD23.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武夷山茶叶与国际市场相关? 当地生态环境被破坏?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A B C D24.如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5据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 )A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洋务企业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 D国人受到新型商业模式利润的刺激26. 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 C.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27.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出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28.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丽华公司纽扣台高悬每人限购一只的字样。外滩中央银行门前天天拥满挤兑黄金的人群。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前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A B C D29荣氏家的保兴面粉厂在开办起来后,却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挠,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县衙。这件事表明 ( ) A清朝是一个没有民主法制的政权 B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发展C封建势力排斥一切新兴事物 D资产阶级事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0阳光卫视播出的52集大型系列片百年商海,第5集播出了首家华侨缫丝厂陈启沅和继昌隆。在介绍继昌隆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大量引进外国技术AB CD31、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A、推翻满清政府 B、支持革命事业 C、实业救国 D、打造中华第一品牌32.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自然经济民族工业洋务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 B、 C、 D、33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盲目排外,影响了向外国学习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34民国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时期。下列符合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情况的是()35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的因素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B近代民族工业技术极为落后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单薄D本国封建反动势力沉重压迫二、非选择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36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复杂,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材料二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2)材料二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5分)37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是商品经济活力逐渐增强的表现,但在封建社会中,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新的突破。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岳麓版高中教材材料三 西方的经济发展总的来说是“渐进”的,而中国的发展有自己的逻辑。中国很长的历史都是中央集中行政管理与小农自主生产相结合。这种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集中的行政管理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3)纵观中国历史,概括指出“这种模式”“阻止任何除农业以外的新尝试”的表现和影响。(6分)高一历史月考答案页36(1)(2)(3)3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