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96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政治试题 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A.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肯定了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D.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3.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这说明()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4.韩非子上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从哲学上看()A.属于唯物主义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属于唯心主义D.属于客观唯心主义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62012年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报告中说,人民政协要牢牢抓住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抓住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体现的哲理是:()A.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道理 B.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道理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澳大利亚海滩,人们发现了一种剧毒海蛇。经过研究,专家们确认这种蛇的毒液性质属于神经毒,一滴毒液足以将三个人置于死地。但专家们尚未查清该毒液的化学成分,因此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据此回答78题。7遇到毒蛇,动物只能逃避,而人可以通过研究确定蛇毒性质,并通过分析蛇毒的化学成分寻求解毒方法。这是因为()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其他动物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8目前,人们还无法找到解除这种蛇毒的有效方法。这说明()A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B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限的D人们的认识应当随着客观事物的进程向前推进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4月5日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根据条例,学校和社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这表明()A. 认识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B.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C.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0. 以前人们曾认为: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这说明()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C.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11.华盛顿合作定律说的是;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事成之日。这主要是因为:合作者多了会分散每个人应有的责任,惰化合作者的积极性,容易产生组织内耗,减弱了群体工作效率。从辩证法角度看,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应该()明确成员分工和责任,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科学制定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建立合理的群体素质结构,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保持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A B C D12.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做“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也就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也就是“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需要:()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A B C D1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4.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统一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A B. C. D.15.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16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欧债危机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 ()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坚持适度原则 危机就是机遇,矛盾转化是无条件的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A B C D17. “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有可受得到暗示性纵容去打烂更多窗户玻璃,直至房屋倒塌。与“破窗理论”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A.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B. 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C.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D.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18右边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应当()A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B把握时机,促成质的飞跃C另辟蹊径,力求开拓创新D立足全局,坚持统筹兼顾2011年10月5日,一代科技英才、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因病去世。回答19-20题。19.乔布斯与比尔盖茨有着从大学辍学投身创业并取得巨大成功的类似经历。这一点常常被人们作为批驳“高学历说”“考研热”、论证“高等学历不等于真才实学”时的论据。然而这些人的结论否认了一个基本事实: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有几个不是高学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对人类的贡献不如乔布斯们吗?要求“高学历热”降温的一些人的错误在于()A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B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场合下可以相互转化C肯定了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D夸大了矛盾的特殊性,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20以乔布斯、比尔盖茨他们的实力,足以买下纽约,去做房地产老板。但他们始终只关注自己的操作系统以及软硬件的研究和开发,而不被市场中的暴利行业所诱惑。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只是知道做什么,而且知道不做什么,知道应该放弃什么。这告诉我们()价值观对人生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得”与“失”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变不利为有利 要根据自身的最初选择去规划和经营人生 A. B C D21.“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2.指出下列哪些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 ()水滴石穿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将凉水加热为温水党支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银行存款增加ABCD2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邯郸学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唇亡齿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B.C.D.24.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 “合二为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25.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具有这样的关系()前者是整体,后者是局部前者是既对立又统一,后者是只对立不统一前者是共性,后者是个性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A.B.C.D.26.“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其哲学依据是()A.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B.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C.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7.一首歌词中写道:“有时失去是一种拥有,有时跌倒是一种站起。”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C.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D.物质决定意识28.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哲学上看,材料体现了()A.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2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xx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对于经济来说,其哲学依据是:()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0“神七”成功发射和收回,是一曲科技强国、自主创新的壮丽颂歌。关于创新,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创新就是要抛弃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能发展,发展要求创新创新要求敢于进行逆向思维ABC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 (12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国情要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12分)32. (10分)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准确预报地震,防患于未然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公元132年,中国的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方位的仪器。到现代,全球地震台网逐渐建立,许多国家也有自己的监控台网,人类观测预报地震才有了重要进展。但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世界难题。请运用有关知识回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 (7分)(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它具有什么特点?(3分)33. (18分)材料一: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细微颗粒(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检测标准,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公众推动PM2.5进国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82年,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定并发布实施,之后先后经过了三次修订。在96年版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PM10被列入控制标准,未将PM2.5列入;xx年,环境保护部启动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四次修订工作,但在xx年底首次征求意见后,只对PM2.5设立了参考限值,未纳入强制性限值。但相关专家表示,“时机不成熟”是PM2.5未进国标的主要原因;2011年10月,持续的灰霾天气让PM2.5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将PM2.5纳入国标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1年11月16日,新国标二次征求意见,首次提出将PM2.5纳入国标,另外一项重要的指标-臭氧8小时浓度也同时被纳入。二次征求意见稿获得了公众“普遍赞同”,并于2011年12月底在环保部常务会上获得通过。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注:PM2.5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xx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哲理?(9分)(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9分)参考答案:1-5 CDCBB 6-10 CCBCA 11-15 BADAD 16-20 AAADB 21-25 BBBCB26-30 BABDC3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体现在温总理的讲话中就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4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温总理要求各级政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政府履行好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4分)(3)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就要求政府必须要充分的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4分)32(1)上述材料说明:人类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反复的无限的。这是因为:第一,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发展也有一个过程。第二,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的人类也是世代延续的,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7分)(2)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是实践。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客观物质性;二是主观能动性;三是社会历史性。(3分)33.(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来自人们生活实践的需要,适应了当前国内环境变化发展的新要求。(3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当前,我国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方式粗放,因此,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主动调低经济增速。(3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速。(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