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70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一、(18分 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糍粑(c) 傩戏(nu) 乞骸骨(hi) 书声琅琅(lng) B. 赍发(1i) 盘桓(hun) 央浼(mi) 刀耕火种(zhng) C. 顷刻(qng) 脊梁(j) 花骨朵(g) 门衰祚薄(z)D. 圩田(wi) 棺椁(gu) 睇眄(min) 解甲归田(xi)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 修葺 请缨 水蒸气 自负赢亏 茕茕孑立 鲲鹏展翅 B. 迤逦 讫今 挖墙脚 一如继往 攻城略地 轻鸢简掠 C. 扫瞄 熟稔 座上客 碎琼乱玉 责臣浦慢 渔舟唱晚 D. 文身 矜悯 哈密瓜 要言不烦 命途多舛 锱铢必较3. 下列划线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有着天壤之别。 C. 近日,北京警方证实李双江之子驾车打人已遭刑拘。如今,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富二代”“官二代”频频打人的现象。 D. 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不比年轻人差。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他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 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 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D. 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还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 B.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 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D.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对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往今来很少有人情愿过这种生活。6.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 堂吉诃德爱读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魔术、比武、打仗、恋爱、痛苦等荒诞无稽的故事。他又十分迂腐,认为书上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于是,他想入非非,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就可以名传千古”。(堂吉诃德) C. 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流浪汉、乞丐们拼命攻打巴黎圣母院,但最终遭到了国王的镇压,克洛潘倒下了,圣母院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巴黎圣母院) D.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纲纪不振,民不聊生。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就是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三国演义)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作者:乐黛云。选自2012年6月26日人民日报)7. 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 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 C. 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D. 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8.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B. 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 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国外读者欢迎。 D. 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等“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受益。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逢迎外国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B. 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弘扬中华文化。C. 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 D.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国情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况且我泱泱中华,文明之邦,“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深厚的国学传统,大可不必学习他国文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12分。每小题3分)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护:统率。帖:安定,顺从。按辔:扣紧马缰缓行。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薄:轻视 B. 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C. 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D.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第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4分)_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_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4分)_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8分)蝶恋花京口得乡书苏轼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1)“幽恨终难洗”中的“洗”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分)答:_(2)请结合全词内容,谈谈“白首送春拼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_15.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1)_,钟鸣鼎食之家;_,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2)_,泉涓涓而始流。_,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_,_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陈情表)(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李白蜀道难)(5)_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_。(王勃滕王阁序)五、(21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铁 圈 俄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租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昵?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16. 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分) _17. 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答:_ 18. 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5分) 答:_19.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B.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C. 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D. 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E. 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六、(15分) 20.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中,风雪的描写对刻画林冲这个人物起到一定的作用,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以“我哭了”为主要内容,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字。要求:1、使用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2、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七、(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5月14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沈阳市铁西区沈辽路附近永善小区发生一起惨剧:一名年仅23岁的吊装工人被沙袋带到楼下,当场身亡。令人更加感到心痛的是,有人在事故发生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高喊着:“都躲开!”“明知道自己活不成了,还提醒楼下的人别被沙子砸到,这孩子真仁义!”目击者的话,引来附近围观者的赞扬跟感叹。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试卷答案】1. A(B刀耕火种zhng 央浼mi 赍j C顷刻(qng) 门衰祚薄zu) D解甲归田(ji)2. D(A“自负赢亏”的“赢”应为“盈”,B“一如继往”的“继”应为“既”,C“扫瞄”的“瞄”应为“描”。责臣逋慢 轻鸢剪掠、迄今)3. D (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A“左右逢源”意为“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属褒义;也比喻为人圆滑,善于投机,属贬义。此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说”,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B. “天壤之别”意为形容两事物好坏的差距甚大。句中的“风格”无所谓好坏。C.“司空见惯”后面不能接宾语)4. 【答案及解析】D(A“和自己”之前缺介词“与”;B照应不周,将“历史学家”与“地质学家”的位置互换。或将“某个王朝的兴衰史”与“自然界的演化史”互换亦可。C“活动表达”搭配不当,改为“采用流行的身体彩绘形式”。)5. D(A“作揖”后逗号改句号,B. 沦后的问号为逗号,C. 无言和荠菜花后的句号移到引号外)6. D“关羽与刘备、张飞是在饮酒时认识的”7. D(A答非所问,说的是“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的目的,并非具体做法。B、C不是作者提倡的最佳做法,原文说: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8. C(A牵强附会,解释与引文不对应;B这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断言,并非作者的观点;D添油加醋,原文说的是:这些 “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9. C(A崇洋媚外,B夜郎自大,D孤芳自赏。只有C项是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不卑不亢,尊重他国文化与坚守本国文化并重,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10. A(薄,迫近,引申为进攻。)11. C、(代指所得俸禄;指示代词,这。A、连词,都表承接B介词,都译为“在”D. 助词,都可译为“啊”)12. 答案:A(B、第一句是说王德用勇挑重担C、第二句是说王德用谦逊的美德D、人们对王德用的态度;士大夫对王德用的态度。显然不切题。)13. (1)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2)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3)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诗人14. (1)“洗”字一方面写出了一场春雨过后,京口显出了清丽之美,但另一方面春雨却洗不去作者胸中的乡愁,通过这一实一虚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4分) (2)思乡之情难以抑制,身为宦游之人有身不由己的痛苦。(4分) 15. (1)闾阎扑地,舸舰迷津 (2)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渡愁攀援 (5)披秀闼 川泽纡其骇瞩 16. (4分)B C(A项“对社会制度的痛恨”不当。D项依据不足。E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不当) 17. (6分)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愿离开。 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 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 18. (6分)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19. (5分)(观点3分,简要分析2分) 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人物塑造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 20. 首先所选择写的内容最好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这样更加有真实感与感染力,写起来也顺手,其次修辞手法的运用最好融入写景之中。最后,自然环境的描写基调要与人物形象的特点保持一致。【评分标准】写作时要用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否则9分以下。要求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和第一人称,每少一点扣3分。21.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指向性很强,即对那个死前大喊“都躲开”的小伙子的良心与仁义持赞叹态度。由此联想开去,倡导关爱之风,弘扬人性之美,构建和谐社会,谱写时代新篇。历年感动中国人物是其典型写作素材。可以确立一个明确立意,运用新鲜典型例证,阐述一种雄辩的观点。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地也未沉沦。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正因如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如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参考译文: 王公德用(公:尊称。讳:名。古代对别人的名避免直接称呼,叫做避讳。因此也用来指出避讳的名字。译者黄运华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以南)人。至道(995997,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二年,宋太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兵夏州(古地名,在今陕西横山县西。晋时赫连勃勃称夏王,筑统万城都之,后魏灭其国,置夏州,治巖绿县。隋改置朔方郡于此,唐复为夏州,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子孙继之,遂为西夏所自始,元时州废)。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宋宦官阶官名。原名“内西头供奉官”,政和二年改名“左侍禁”),年龄十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军必败。”于是又请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地行军,而王超也扣紧马缰慢慢地走。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10321033,宋仁宗年号)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强谏(争:“诤”的本字。强谏;规劝。此处译作“抗争”也可。译者黄运华注)道:军人敢于依仗昭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定使军人深受其害。”明肃太后坚决地要求王德用执行,公坚决地接受命令。不久太后也觉悟了,最终听了王德用的劝谏。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就让他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地推辞道:“臣(武人:指军人,此处谦称自己)没有学问,不能够担当这样重大的责任。” 起初,有人认为王德用威名天下皆知,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手诏勉励他。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你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愁凄怆地说道:“孔中丞哪里是陷害我啊?他用来侍奉国君的忠心就该是这样的,可惜啊,朝廷中没有一个忠臣。” 嘉佑(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他在位一共用了九个年号。译者黄运华注)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王德用因为患疾病而死。 王德用忠诚老实,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不疑心,不诘责别人的小过错,远看他凛然不可侵犯。等到接近他,就会发现他温柔和蔼的样子。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到的俸禄和赏赐,大多散发给亲友乡邻。他善于治军,对士兵宽厚仁爱,士兵们乐于为他效力。与士大夫交往,大家也大多佩服他的度量,认为他没有值得窥伺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