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767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选择题(每小题共1 分,共72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有学者指出:“商代邑中居民,甲骨文称为邑人,通常以族氏组织相集约。”如河南偃师城, “邑中居民各成体系,保持着以族为纽带的较严密分片分等级的居住形式。”该材料能够反映 ( )A.商代社会各阶层等级差距明显. B.商代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氏族C.商代平民多居住于城市0_商代已经实行宗法制度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 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 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 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4.礼记王制:“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 君細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材料表明西周 礼乐制的特点是()A.威慑性、实效性 B.制度性、强制性C.等级性、仪式性 D.规范性、持久性5.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 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形成了()A.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B. “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C. “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D. “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6.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 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7.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 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 出()A.儒生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 B.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C.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 D.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8.汉书记载:(秦朝)“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 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 为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 化。”这说明秦朝()A.建立了严密的地方统治秩序B.实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C.建立了完整的中央行政体制D.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9.“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个比 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D.春秋时期礼乐制逐步走向崩溃1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 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11.“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12.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 浸,百姓搶其利。”对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修建之初所起到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沟通了珠江和长江水系的交通B.推动了“扬一益二”现象的出现C.印证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D.有助于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巩固13.西汉武帝在谈及制度建设时指出:“夫泛驾之马,跅(tuo)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意在通 过制度()A.扩大人才的选拔 B.培养个人的修养 C.加强对官吏的监察 D.神化治人之“术”14.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 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是()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C.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15.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魏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 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B.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 ,C.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D.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16.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 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 制实行时()A.三省分工明确,互相制约B. 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 权和相权的矛盾缓和17.宋嘉佑年间,王陶曾对仁宗说:“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可否,岂为人主 之道哉? ”材料反映出()A.宋代把相权分给中书和枢密B.宋代相权有所扩大C.宋仁宗的权力得到空前强化D.宋代极力削弱相权18.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 D.强化社会控制19.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 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 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20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 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 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21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 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22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浩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 ”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 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23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规定, 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 “之国”。“之国”的出现()A.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 B.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C.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24.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挡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25.“今是土之丰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 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26.有史书载,宋代“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 口隐漏,兼并冒伪,未尝考按,故赋人之利,视古为 薄”。该记载表明()A.放任土地兼并影响政府收入B.人口快速增长影响土地制度C.宋代小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D. 土地制度变革影响人口流动27. 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 的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这表明()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C.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D.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28.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 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 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B.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C.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29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 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30.有学者认为,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但 是,对于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詢丽的晚霞。可见,金银错技术的出现()A.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 B.体现了社会审美观的世俗化C.无法改变青铜时代的没落 D.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的保守31.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路(行政单位)贡绢州数该路州数贡绢州所占比例河北东西路293876.3%京东东西路121963.2%京畿、京西北路81172.7%小计496872.1% (占全国总州数的21%)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32.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戀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 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 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33.西汉盐官有遍及二十八郡国的三十五处,铁官有遍及四十郡国的四十九处。盐铁官统属于 中央的大农令。诸侯王国原来自置的盐铁官,也由大农所设盐铁官代替。这表明 ()A.官方垄断盐铁经营B.政府严管盐铁业 C.王国问题彻底解决D.冶炼业发展迅速3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体现了普罗塔哥拉鲜明的反传统倾向,它既否定了传统的神本 主义,也破除了绝对权威主义。下列与普氏观点最接近的说法是()A. “格物致知”B.“知识即感觉” C 因信称义”D.“知识即美德”35.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 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由此可见二者()A.对因行称义持相同态度 B.对罗马天主教会持不同态度C.是世俗领域的趋时更新 D.是性质截然不同的运动36.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 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 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 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37.卢梭说,以绞死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 是同样合法。这一观点()A.体现了社会契约的主张B.解释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源C.体现了权利对等的理念D.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38.科学史上不乏富有传奇色彩又留下深刻启迪的故事。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了重物自由下 落实验,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万有引力的灵感,爱因斯坦设想孪生兄弟中的一个以 光速作太空旅行后将会比未旅行的兄弟更年轻。三人相关理论告诉我们()A.科学发展以否定前人理论为前提B.科学理论是在批判中向前发展的C.三人共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D.生物学发展终于打破了神学桎梏39.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 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 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 力学的创立()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40.银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不透光,金刚石不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透光。科学家们预言,不久的 将来,人们可使蚀刻在半导体上的线条的宽度小到十分之一微米以下。研究丨:述现象所根 据的最佳原理是()经典物理学理论B.相对论 C.量子理论D.生物进化论41.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举行春季考试,一个名叫钟天纬的学生写下了如此答卷迨一千八 百零九年,而达文生焉? 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 弱灭之理。但其说与耶苏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 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此可谓千秋崛起之人也。”答卷内容表明()A.1889年后中国开始接受进化论 B.西方各国普遍接受了进化论C.进化论冲击了西方的基督教信仰D.进化论改变了中国的传统文42.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 年代(A)应用研究 年代(B)生产推广 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43.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表示:“在中国,传统产业对于互联网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和使用程 度都是很有限的。在传统领域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他们没有互联网思维。”阿里巴巴 董事局主席马云则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不仅仅是一种产业,是一种思想,是一种 价值观。”这说明()A传统产业不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 B互联网意味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一场革命C没有互联网,就没有新的文化和价值观 D互联网思维正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44.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他以千百万人的苦痛为怀,他热爱人类,但他鄙视痛恨那 些虽然和他在一起但使他感到孤独的人们。” “他”的思想感情最接近于()A.拜伦B.雪莱 C.但丁 D.巴尔扎克45.“在欧洲(最早在法闰)唯美主义与自然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主要表 现在绘画上,反对学院派的保守,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直接获取光与色的无穷变化以作艺 术表现也是人类将艺术与科技相互融合的一种全新的成果。”此评论适用于()A.表达情感的浪漫主义绘画B.反传统的“现代主义”艺术C.穿透历史的“印象派”艺术D.描写自然风光的现实主义美术46.英国文学史上有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曾在 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称为“湖畔派”。他们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虫活,对 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 的情景与异国风光他们的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 rB.浪漫主义C.批判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47.徐葆耕在西方文学十五讲中谈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和现代化科学固有特性把 整个西方世界联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网络系统,人不再是单个的人,而楚整个网络中的-个因 子一个小零件,一个操作对象。为了使被挤压的心灵获得N由,人们重新开始寻找 上帝。”在此背景下西方兴起了()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48.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批评家指责大众媒体是文化帝国主 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 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音,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音限制在小范围内。”以下对 杰里本特利这段话理解比较恰当的是()A.借助于信息技术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B.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和语音上始终处于优势C.英语已成为全球性语音使其他国家语音消失D.更多国家的民族经济文化不再能够独立发展第II卷非选择题49.阅读下列材料w)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一切的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 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我都能使他们获得解放!”材料二:棱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釆取不偏不倚的立场,他说:“我始终站在他们中间,用有力的盾牌速挡着两边,不让任何一边:不公正地压倒另一边。”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请回答:(1梭伦改革大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分)(2他是如何“遮挡着两边”进行改革的?请用史实说明。(8分)(3梭伦改革的历史地位怎样?(4 50.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 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 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主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直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 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 虫.他把礼乐诗书等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字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 (2分)(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在商鞅变法时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5分)(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3分)(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陕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彭响?(4分)高二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5 CAABC 6-10 DBACC 11-15 CDCDC16-20 BBDDA 2125 BCCAA 26-30 ADBAC31-35 CCBBA 3640 CCBAC 4145 CBDAC46-48 BDA二材料分析题:49:(1)公元前594年或公元前6世纪初(2)将雅典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任公职,这就保护了贵族利益;改革政治机构,设立四百人会议建立民众法庭,这就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维护了平民利益。(3)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基础。50;(1)赞赏态度(2)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