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月考 物理试题.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47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月考 物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月考 物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月考 物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月考 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总计48分)1.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都跟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B. 滑动摩擦力只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不可能对物体做正功C. 静摩擦力只可能对物体做正功,不可能对物体做负功D. 静摩擦力可能对物体做正功,可能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能对物体不做功2. 从离水平地面某一高度处,以大小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同一个小球,小球都落到该水平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初速度越大,小球在空中飞行时间越长B. 平抛初速度越大,小球落地时的末速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越大C. 无论平抛初速度多大,小球落地时重力的瞬间功率都相等D. 无论平抛初速度多大,小球落地时的末动能都相等3. 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下滑时(如下左图所示),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1;另一同样的滑块放在另一个同样光滑的斜面上,在外力F推动下,滑块与斜面恰好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加速运动(如下右图所示),这时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F2。则F1:F2等于( )A. B. C. D. 4. 欢庆节日的时候人们会在夜晚燃放焰火。某种型号的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后,4s末上升到离地面100m的最高点处,并恰好在此时炸开,构成美丽的图案。假设礼花弹从炮筒中竖直射出时的初速度是,上升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始终是重力的k倍,那么和k分别等于( )A. 25m/s,1.25 B. 25m/s,0.25 C. 50m/s,0.25 D. 50m/s,1.255. 质量为1kg的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做匀速运动。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是3N和5N的两个力,其余3个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能做加速度大小是6m/s2的匀变速曲线运动B. 可能做向心加速度大小是8m/s2的匀速圆周运动C. 可能做加速度大小是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D. 可能做加速度大小是9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6. 木星和金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木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是金星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20倍。那么木星和金星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A. 20 B. C. 400 D. 7. 如图所示,P、Q两个相同的小球在同一个固定的圆台形空桶内,在两个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沿光滑桶壁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Q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 B. P、Q对桶壁的压力大小相同C. P所受的向心力较大 D. P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较大8. 某颗同步卫星在赤道上等待发射,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状态为1状态;发射过程先将它发送到地球的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状态为2状态(此时可认为其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其后通过转移、调控,定点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时的状态为3状态。设这三种状态下卫星的质量相同。关于三个状态下各种物理量的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状态和2状态卫星受到的向心力大小相同,3状态卫星受到的向心力最小B. 2状态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最大,1状态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大,3状态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最小C. 1状态卫星的线速度最小,3状态卫星的线速度较小,2状态卫星的线速度最大D. 1、2状态卫星的周期较小,3状态卫星的周期最大9. 质量为m的物体从距地面h高处,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到地面,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该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0.7mgh 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0.3mghC. 空气阻力对物体做的功是0.3mgh D. 物体动能增加了mgh10. 如图所示,P、Q两个木块紧靠着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之比是3:1。先用水平恒力F1向右推P,使它们共同向右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后突然撤去F1,改用水平恒力F2向左推Q,又经过时间3t后P、Q的速度恰好减小为零,此时撤去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F1、F2对P、Q做功的绝对值之比是3:1B. 前后两个阶段中两物体位移之比是3:1C. F1、F2的大小相等D. F1、F2先后作用期间,P、Q间的压力大小相同11. 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过时间t突然撤去F1,立即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过时间t 物体恰好到达出发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恒力F1和F2大小之比为1:2B. 刚撤去F1时刻和恰好回到出发点时刻物体的速率之比为1:3C. F1和F2对该物体做功之比是1:3D. F1、F2对该物体做功的最大功率之比是1:312.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均可看作质点)质量分别为m1、m2,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置于固定斜面体的两个斜面上的相同高度外,处于静止状态,两段细线分别与相应的斜面平行。左右两边斜面的倾角分别为和,不计摩擦。剪断细绳后,两物体同时开始都沿斜面滑到水平地面上。以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剪断细绳后两物体将同时到达水平地面B. 两物体各自到达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C. 两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相同D. A物体着地时的动能较大二、计算题(共52分)13. 如图所示,一只木箱质量为m=20kg,静止在水平面上,木箱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现用与水平方向成斜向右下方的力F=200N推木箱,作用t=2.5s后撤去此推力,最终木箱停在水平面上。已知,取g=10m/s2。求:(1)在推力F作用下,木箱的加速度大小;(2)全过程中木箱的最大速度;(3)撤去推力F后木箱继续滑行的时间t。14. 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钢丝ABC,其水平部分AB长L=4R,BC部分是半径为R的半圆,直径BC在竖直方向。质量为m,中央有孔的小球套在钢丝上,静止在A端,小球可视为质点。用斜向右上方的力F拉小球,小球向右运动了一段距离后(还未到达B点)突然撤去F。以后,小球从C点飞出,落在AB之间的D点处,D点到B点的距离为R。不计任何摩擦,整个过程中钢丝的形状未发生改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3)拉力F对小球做的功W。15. 如图所示,两个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光滑轨道AB、CD和粗糙水平轨道BC之间光滑连接。AB弧的半径为R,CD弧的半径为0.7R。BC间距离为3R。质量为m的滑块P(可视为质点)从AB弧的上端从静止释放,第一次通过C点后恰好能到达CD弧的最高点D。重力加速度为g。求:(1)滑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释放到停止运动滑块在水平轨道BC上滑动的总路程s;(3)滑块P第一次到达两圆弧最下端的B点和C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之比NB:NC。16. 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有固定轨道ABCDE,其中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ABR)是竖直轨道,CE是足够长的水平轨道,CDR。AB与BC相切于B点,BC与CE相切于C点,轨道的AD段光滑,DE段粗糙且足够长。一根长为R的轻杆两端分别固定有质量均为m的相同小球P、Q(视为质点),将轻杆锁定在图示位置,此位置Q与B等高。现解除锁定释放轻杆,轻杆将沿轨道下滑,Q球经过D点后,沿轨道继续滑行了3R而停下。重力加速度为g。求:(1)P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2)两小球与DE段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3)Q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17.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和的A、B两木块叠放在竖直轻弹簧上静止(A、B间不粘连),弹簧的劲度k=100N/m。若在A上作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A由静止开始以2.5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从开始运动到A、B恰好分离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少了0.375J。取g=10m/s2。求:(1)A、B共同上升高度h为多大时两木块恰好分离;(2)A、B刚分离时B木块的速度大小;(3)A、B分离前拉力对木块做的功。【试题答案】1. D 2. C 3. A 4. C 5. A 6. D 7. B 8. C 9. B10. D (提示:全过程对P、Q用动能定理,F1、F2对P、Q做的总功为零;两过程平均速度相同,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应为1:3;F1、F2的大小之比为3:1;两阶段加速度之比为3:1,第一次以Q为对象,第二次以P为对象,可得P、Q间的压力大小相同。)11. C (提示:先判断两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末速度大小之比为1:2;F1和F2大小之比为1:3,而位移等大,因此功之比为1:3;最大功率之比为1:6。)12. B (提示:剪断前A、B重力的下滑分力等大,;由机械能守恒,到达地面瞬间末速度等大,而A位移小,用时短;到斜面底端时重力功率,而和恰好相同;初状态机械能为重力势能,由于,因此,故A机械能小;着地时A机械能小,即动能小。)13. (1)a (2) (3)14. (1) (2) (3)15. (1)(提示:从A到D全过程对滑块用动能定理,mg(R-0.7R)=)(2)s=10R (提示:从A点释放到最终停止运动全过程对滑块用动能定理,。)(3) (提示:两端圆弧半径不同,但都有,而对应的压力,得N =3mg,与半径大小无关。)16. (1) (提示:从释放到P到达C全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2) (提示:从释放到停下全过程用动能定理,)(3) (提示:Q到C点时,P离水平轨道的高度为R/2,从释放到此时机械能守恒)17. (1) (提示: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设分离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对B用牛顿第二定律,得。)(2)(3)(提示:从开始运动到A、B分离,对AB用动能定理,弹簧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