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1月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535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1月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1月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1月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 1月 语文试题 含答案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 I 卷(共36分)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媲美/包庇 回溯/塑料 花圈/圈养 大阪/皈依B感喟/慰藉 盘桓/城垣 模样/模仿 悲恸/恫吓C纨绔/跨越 市侩/污秽 强迫/倔强 粳米/菁华D痉挛/靓妆 噱头/戏谑 开拓/拓本 档案/当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 经典 韬光养晦 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安详 遐思 薪尽火传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跨越 振辐 秘而不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坐阵 砥砺 学以致用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3将下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台湾当局_下,所罗门群岛等极少数国家致函联大主席,要求将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问题列入第62届联大议程,中国政府对此坚决反对。中国历史悠久,一些旧的观念在有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然而在今天这个转型的时代,已经有很多人开始_如何转换思维方式,以适应新的生活。王瑶先生为中古文学史论撰写自序时提及:“在属稿期间,每一篇写成后,我都先请朱佩弦老师过目,得到的启示和指正非常多。已故的闻一多老师,也曾给过我不少的_。”A.唆使捉摸教正B.支使琢磨校正C.支使捉摸校正D.唆使琢磨教正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8日进入第二天。中方首席气候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发达国家目前承诺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援肋资金,实在是杯水车薪。B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C商务快车一直致力于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行业,十一年的栉风沐雨,商务快车已经足够的强盛,为众多的企业带来商机,是企业应对金融寒冬最有效的利器。D百佳专辑主编马世芳说:“老实说当初真的是想抛砖引玉。结果我们1994年抛的砖,却成了秦砖汉瓦,还是没人接着做。”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B.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C.最近,东北林业大学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而身负重伤的大二学生刘家霖同学学习,并授予刘家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D.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中国龙文化源起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在商周铜器和汉代画像石中的龙,口中是常常衔鱼的。所以说,原始龙是水物的观念是始终不变的。在东北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猪龙”,头部似猪首,身体呈“C”形。所以,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因为在人类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中,只有猪的繁殖能力最强,而强大的繁殖能力,可以使氏族生生不息,在任何灾害面前代代延续下去。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出于同一理想: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只不过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以上两种原始的龙之起源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这从中原地区分布广大的仰韶文化遗址和与仰韶文化有直接传承关系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之后的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至今。据研究,龙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历史即使从甲骨文算起,也只有三千多年。因此,古代文献资料所记载的龙,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崇龙习俗和认识水平,不能当做龙崇拜起源的直接材料加以引用,清楚龙的本来面目,只能根据考古材料。注感生图腾即感生神话中的图腾。指母系氏族时期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图腾的意志和行为。6下列关于我国龙文化起源和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原始社会,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反映了史前阶段原始人朴素的宗教意识。人们对于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生活中的信念,成为其功能意识来源。B伴随着中华民族漫长的演化过程,龙文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C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鱼纹可能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有趋向神化的痕迹。D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有力地证明了氏族部落把龙作为崇祀的图腾物,意为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所以说原龙主要作用是氏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生存曾遇到洪水肆虐的严重挑战,因而后来的半坡人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祖先来崇拜。他们认为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氏族才可能在洪水世界里生存延续。B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玉猪龙和鱼龙,随着文化大融合而相互渗透,这从诸多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可以得到佐证。再由夏商周文化一直延续到现在。C有学者认为,猪是龙的起源,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和半坡人以鱼龙为图腾的理想都是同样的:希望氏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D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的龙文化在文化史价值上,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例如:仰韶文化中的“鱼龙”和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只是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B. 原始龙是水中物,这个观念一直伴随着中原一带华夏文化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因为猪的繁殖力可佑护氏族在灾害中延续下去,所以它自然就成为红山文化中龙的起源。C夏人为感激龙鱼对本氏族的繁衍、避灾之功,依然把其作为图腾,希望自己的族人还能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因为在那时,我国的人民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D研究表明,龙的崇拜起源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用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也不过三千多年。因此,研究龙文化的起源,只能依据考古材料而不能依赖古代文献资料。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 资性不足恃, 日新德业, 当自学问中来。”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大珰:大宦官。投荒:被流放边地。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大珰张锐、于经论死 论:判罪 B. 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俾:使C. 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 执:执行 D. 叩以疑义 叩:询问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 乃再杖七人于廷B程颐、朱熹之说也 悉下诏狱,廷杖之C慎知而谨备之 故好学穷理, 老而弥笃D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 及是伺诸途,将害慎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杨慎禀性刚直、坚持原则的一组是( )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尽斥锦衣冒滥官 撼门大哭,声彻殿庭 乃再杖七人于廷 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慎闻之,益纵酒自放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慎为人忠贞,遇事常上书进谏,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关,他上书抗谏,武宗只得称病而归。B. 杨慎经常讲舜典,以此来劝诫世宗不要宽恕张锐、于经等元恶大奸之人的死罪。C. 杨慎讲究孝道,为继母服丧后才担任原官,闻知父亲生病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又请求归葬。D. 杨慎自幼机敏,谦虚好学,老年更甚;他博闻强记,著作丰富,被誉为明朝第一。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5分)(2)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被酒:醉酒。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15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不思其反。 (诗经氓)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不亦君子乎?(论语)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一)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五、(12分)16.阅读下面的语段,提取信息的主要内容,在横线上写出4个关键词。(4分)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因持续干旱,水位直线下降,目前水位只有11米,达到194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水平。据介绍,洪泽湖水位在日前降到11.3米的死水位后,由于上游没有来水,加之长时间的干旱蒸发导致洪泽湖水位持续降低,虽然5月25日到30日有两次降水过程,但是这对洪泽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严重的旱情,给沿湖地区水产养殖、工农业生产、渔业和湖区水运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该湖区的三条航线中,已无一条能够维持正常通航。除航运受影响外,水位很低使过去“日出斗金”的洪泽湖水产渔业遭受严重损失。登上高高的洪泽湖大堤,只见无数只渔船静卧湖滩,往日xx多平方公里的洪泽湖水面,如今只剩下100多平方公里。走进湖滩,曾蔚为壮观的万亩临湖围网蟹鱼塘口已完全干涸龟裂。洪泽湖区围网养殖及内塘养殖旱情严重,仅洪泽县养殖塘口就干涸1000亩,露滩5000亩,缺水受旱6万亩,造成经济损失6500万元人民币。答: , , ,17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4分)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18.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使之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恰当。(4分)“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序号: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太阳岛上包利民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中外读点xx年第1期)19.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4分)20.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21.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4分)22.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二)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922题。(18分)巴金:文学生活五十年(节选)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 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 我感觉到我们的社会出了毛病,我却说不清楚病在什么地方,又怎样医治,我把这个大家庭当作专制的王国,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杀死的。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NSacco)和樊宰底(BVanzetti),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回到寂寞冷静的屋子里,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我在第一本小说灭亡的序上称樊宰底做我的先生)。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NotreDamedeParis)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让我的痛苦,我的寂寞,我的热情化成一行一行的字留在纸上。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19哪些因素让巴金先生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4分)20这一时期的巴金先生有哪些思想,请分条概述。(4分)21文章结尾处说“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22全面理解文章,以第三人称为叙述角度,按照本文所述的内容以及顺序,为巴金先生写一评传。文字要简明连贯,事实要条理清晰。(6分)六、写作(60分)23. 请以“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山东师大附中xx学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24分,每小题3分)1【答案】B【解析】Ap/b s qun/jun bn/gu Bku/wi hun/yun m/m tng/dng Ck/ku kui/hu qing/jing jng D jng xu/xu tu/t dng2【答案】B【解析】“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3【答案】D【解析】唆使:指使或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支使:命令人做事。捉摸:猜测,预料。琢磨:思索,考虑。教正:指教改正。校正:校对订正。4【答案】B【解析】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A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C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D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5【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可在“等”后加上“措施”。B项,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D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二、(9分,每小题3分)6【答案】D【解析】A是第1段内容的转述,将语序稍加调整,与原文一致。B是2、3段部分内容的整合,正确。C把第5段末一句和4段末一句整合起来,如果联系起来看会看出是合理的。D强加因果。前半句已经说是“希望追求来世的幸福”,只能证明有“超常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保护氏族的作用,何况这一摆塑是否“原龙”还不一定。7【答案】B【解析】本选项是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中“随着炎黄二帝及华夏族形成的文化大融合,玉猪龙文化被融入了龙鱼文化之中”一句,被改成“玉猪龙和鱼龙”“相互渗透”,混淆了主体和客体,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因此是错的。8.【答案】A【解析】该项以偏概全,1段中“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中的“其”指的是“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再对照第段“半坡人希望拥有超自然力,而红山人希望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而已”的话来看,应该还有“象征着氏族的生存、繁衍”以外的意义。三、9C(执:逮捕)10.D(均为代词,这时。A项前者是个副词,表示肯定判断,意为“是,就是”;后者也是副词,意为“于是,就”。B项的“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他们”。C项的“而”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语意转折。)11. A(是其父杨廷和所为;为世宗之事;表现他放纵佯狂的一面。)12. A(“武宗只得称病而归。”错,是杨慎称病而归。)【参考译文】杨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刚出居庸关,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我们不能与他们一同共事,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分轻重给予停发俸禄的处罚。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有人说上次罢朝以后,群臣都已经散去,杨慎、王元正以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又聚众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他乡,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杨慎到了云南永昌卫。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到临清他们才散去。杨慎带病长途颠簸,疲惫不堪。抵达戍所后,几乎起不来了。嘉靖五年,杨慎听说杨廷和病了,驱马很快赶到家。杨廷和很高兴,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诉巡抚欧阳重向朝廷请求,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到七十岁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抚派四个指挥把他捉拿回来。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进入京城后,写了黄叶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用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隆庆初年,被封赐为光禄少卿。天启年间,追赠谥号为文宪。四、(24分)13. (1)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下旨罢免了我们吧。(大意1分,关键词:“擢”:提拔。“是”:正确。“愿”:希望。“罢斥”:罢免。 各1分)(2)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个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大意1分,关键词:“语”:告诉。“恃”:依靠。“日”:每天。“新”使更新。各1分)14.(1)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2)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15.别有幽愁暗恨生/信誓旦旦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不知而不愠 天涯若比邻/醉翁之意不在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16.洪泽湖、干旱、经济、损失(一个空1分,共4分)17.答案示例: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合理答案的要求:拟人手法2分,反映同一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并体现在句式结构上2分)18. 六、(一)19.(1)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1分);(2)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1分);(3)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2分)。(一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20.(1)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2分)。(2)“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2分)。21.(1)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2分)(2)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这样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形象的同情,显得更有细腻、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2分)22.答案示例一:合理。(1)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3分)(2)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3分)答案示例二:不合理。(1)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3分)(2)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二)19封建家庭中的道德观念对年轻的生命的压制、吞噬,让他痛苦、无奈,很想自救。(1分)社会制度中的阶级压迫、种种不平等让他愤怒、憎恨,产生了“消灭压迫和不平等”的思想。(1分)小说可以把郁积在巴金先生心里的爱憎、悲欢、希望和挣扎释放出来,成为他抨击黑暗和罪恶,追求光明的最好的途径。(2分)20憎恨阶级差别,厌恶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反对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家长专制对人的戕害;热爱祖国,痛恨人民的被屠杀;热爱平等,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每点1分,共4分)21“燃烧的火”就是郁积在先生心里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等复杂的感情;(1分)这“火渐渐灭了”就是通过小说将以上感情释放;(1分)“平静地闭上眼睛”是说借助小说这种文学形式使自己在心灵上、思想上获得了“拯救”。(2分)22小传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巴金的出身以及在大家庭中的思想变化。从上海到巴黎去求一条救人、就世、救自己的路。在巴黎受到“平等、无压迫”思想的指引,寻找到小说作为思想感情的寄托,学着记录下承载着爱恨、悲欢的画面,走上了写作道路。(三个方面,每个方面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