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89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分。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卡及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泥淖() 恫吓() 角斗士() 瞠目结舌() B纰缪() 觊觎() 冠心病() 硕果累累()C龃龉() 澄清() 刨花板() 便宜行事()D剽悍() 孱弱() 禅让制() 叱咤风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匿乏 亲合力 开宗明义 八竿子打不着 B蕴藉 并蒂莲 曾经苍海 如堕五里雾中 C流溢 壁上观 声色俱厉 事实胜于雄辩 D修缮 唱双簧 如出一辙 坐收鱼人之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xx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将有文艺界、体育界和教育界的曲艺演员、歌星、奥运冠军和青年明星教师等献艺, 打造一桌盛况空前的“年夜饭”。呆在那个无电、无路而又十分闭塞的,到处是牛粪、猪粪、狗粪、鸡粪的小山村里十多天, 要把人憋死了。 当年日本侵略者疯狂地 我们的家园,激起了全中国人民强烈的仇恨和反抗。 A联合 简直 蹂躏 B联合 几乎 践踏 C联袂 简直 践踏 D联袂 几乎 蹂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xx年贺岁大片龙门飞甲3D效果突出,现场感极强,片中人物打出的飞镖,常常会让观众情不自禁地躲来躲去。 B在油气、电力、移动通信等公共服务行业,大型国企的垄断地位根深蒂固,为企业利益不惜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C入世十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中,也许并不是显得那么泾渭分明,但它在改变国人观念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D自从甘肃校车出事后,全国范围内校车事件就像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样地发生,规范校车运营,已刻不容缓。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政府既要继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能力,更要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 B在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解振华希望各国将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推动谈判进程。 C当时村里的长住人口是380人居住生活在这里,这几年,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了三十几个老人。 D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全球环境史研究,开启历史叙述的新模式 环境史学是历史学专业视野拓展和关注现实环境问题相结合的产物。强烈的现实性使之在兴起阶段具有“倡议史学”的突出特点,但随着环境史学进入成熟阶段,它更多地具有了传统史学的一些特点。但第一代环境史学家开拓环境史研究的初衷却是对传统的历史编撰发出挑战,要改变历史编撰忽略环境因素的片面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历史思维的排他性。现在,西方环境史学界的有识之士开始重新思考环境史学的走向问题,希望能在克罗斯比等前辈学者开创的全球环境史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再出发。这种长时段的宏观研究与专题研究并不完全冲突,宏观研究甚至可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例如:如果从农业史来看环境史,那么环境史上就发生了三次引人注目的革命,分别是15001750年的农业革命,19世纪中到二战的第二次农业革命,二战以后到现在的第三次农业革命。如果从能源史来看环境史,那么环境史可以分为木材时代(1580年前)、煤炭时代(16世纪到20世纪初)和石油时代(20世纪到现在),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社会的多中心霸权、英帝国霸权和美帝国霸权。显然,这样的历史分期与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分期大不相同,与一般的环境史分期也有不小差别,从中观察到的历史大趋势也很不相同,但是,其中隐含的分期标准即人与环境的互动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历史新思维。 在此基础上,少数学者更把关注范围从某个专题扩大到全球环境史,出版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例如雅克西姆纳德考的自然与权力:全球环境史和约翰麦克尼尔的阳光下的新事物:二十世纪世界环境史。前者从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回溯,探讨了从史前到现在,世界范围内的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后者从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大气圈、水图和生物圈分析了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现代文明给全球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在分析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时,作者并没有对人类文明表现出悲观主义情绪,相反却认为,作为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的环境破坏并不能导致人与环境关系走向不可调和,越来越得到文化塑造的人类总是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总是在寻找环境变迁形成的、可以更好依靠的新生境。显然,这样的分析已经摆脱了早期环境史叙述中经常出现的生态狂热,显得异常客观和冷静超然。全球环境史研究肯定了自然的历史创造性,同时更新了历史叙述的基本单位,改变了过去环境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衰退论”和“退化论”的取向,正在开启历史叙述的新模式。 (选自2011年12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有关“环境史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兴起阶段便具有了“倡议史学”的突出特点,所以环境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关注现实环境问题。 B环境史学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历史学专业的视野拓展,在成熟阶段它更多地具有了传统史学的一些特点。 C挑战传统历史编撰,改变传统历史编撰的片面性和历史思维上的排他性,是第一代环境史学家开拓环境史研究的初衷。 D环境史学的走向问题正被重新思考,相关有识之士希望能在前辈学者开创的全球环境史宏观研究的基础上再出发。 7全球环境史研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新思维”,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 “历史新思维”的是 A以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分期标准,其历史分期与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分期大不相同。 B从全球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回溯,探讨从史前到现在,世界范围内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C肯定了自然的历史创造性,更新了历史叙述的基本单位,改变了环境史研究中经常出现的“衰退论”和“退化论”取向。 D因为自然环境影响世界历史,所以要突出环境史学的重要性,把“环境的历史”从“人的历史”中独立出来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环境史的研究需从宏观人手,花费较长时间来研究,它与专题研究不完全冲突。 B从农业史看环境史,从能源史看环境史,这都是专题研究,因而很难从中看到宏观的历史大趋势。 C约翰麦克尼尔认为环境破坏只是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并不能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D本文作者认为早期环境史的叙述中经常出现生态狂热的倾向,显得不够客观和冷静超然。三、(12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史;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蝻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士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名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拒中,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 论:判罪 B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 讽:暗示 C因发朗内通之罪 发:揭发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 属:亲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石麒为尽力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为此也。 B石麒以例出之 斧斤以时入山林 C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皆拒不应,且疏劾之 彼且奚适也 11以下A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石麒多所平反。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 B C D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第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0(4分) (2)今国耻未奋,诸臣逑列士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春别应令四首(其四) 南北朝梁萧绎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 若使月光无远近,应照离人今夜啼。(1)这首诗的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2)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怎样写思家的?有什么妙处?(4分)15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地势坤, 。(易经大象)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此时无声胜有声。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武赤壁赋)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五、(12分)16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17请仿照光阴一诗首节的形式,从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再写一节。(4分) 无人能描绘它的面容 春 却能闻到清新的气息 枯黄的大地 便披上翠绿的新衣18假如你是少儿夏令营的辅导员,要向营员们口头介绍将要去参观的水帘洞,请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画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70个字。(4分) 水帘洞在山的北面,洞口朝北,有城门那么大,常年有水流出。山洞很深,极难走到尽头。洞外一条瀑布自高空垂下,如带如练。水石相激,雾气升腾,阳光一照,绚丽多彩。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青岛的树 苏雪林 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映,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一座雄关。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久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冠冕上,放着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 青岛所给我第一个印象是树多。到处是树,密密层层的,漫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好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惟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注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林两林的,而是森然成林的。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也思而生畏。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波鲁瓦、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为的是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 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渑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倚靠树上。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籁籁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寥廓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的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说有几林树,也是黄萎葳蕤,索无生意,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林。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陈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 (选自苏雪林散文选集,有删改)19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林?(4分)20文中画线句子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 (1)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2分) (2)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2分)21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4分)22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十分复杂的,请结合全文予以探究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为敌人辩护 张 伟 约翰亚当斯律师答应为英国士兵辩护。这着实令1770年的美国人大吃一惊。英国人的征税法已经让北美殖民地人民无法忍受,反英情绪正激烈,这群英国士兵居然在街头公然开枪,杀了5个平民。这本来已经叫人很难忍受。 更何况,亚当斯原本还是以反对英国压迫而闻名的。他那篇支持人民权利的文章一直很受关注;就在不久前,4个水平因反抗英军强行抓壮丁而杀死英国军官,这个口若悬河的律师还出庭辩护,使他们免了罪。 但这一次,他却顶着激愤的群情,替一群英国国王派来的杀人犯打起官司来。要知道,在此之前,被囚禁起来的英国上尉和士兵,甚至都找不到几个像样的人肯替他们辩护。 这一年,又矮又胖的亚当斯35岁,距离他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还有将近30年。他有一个大而圆的脑袋,邋遢的卷发蜷曲在耳朵四周。据说,因为他腿太短,就职典礼上爬楼梯时,佩剑不时碰到大厦的台阶。 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个杰出的律师。他口才好、思维敏捷,总能迅速抓住案件的本质。他这样答复请求他出庭的英国官员:“要是上尉认为没有我出庭就无法得到公正审理,那么,我接受此案。” 在一个英国国旗正被四处焚烧、征税员被人浇上桐油示众的城市,这个决定并不轻松。亚当斯面临着“自由之子”们的辱骂和猜疑。 而他后来的表现也确凿无疑地显示出:他既对英国士兵的所作所为没有好感,也不希望通过此事讨好英国人而谋得什么利益。 既然如此,我便只能从他那让人印象深刻的辩护中寻找他的动机。一份文件记录了这个口若悬河的律师的如下辩词:“法律一方面对被告的乞求与哀叫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对公众的叫嚷不理不睬。法律只维护善,惩罚恶,它不以人们的贵贱贫富为标准,法律不受情感左右,它永远是理智的。” 通过他的辩护,后人也得以了解这场屠杀的基本脉络:愤怒的人群叫嚷着“打死他们”,挑衅英国士兵,并且向他们扔去雪球、冰块和石头,后者于是开枪还击。据此,亚当斯在挤满了愤怒的旁听者的法庭里作出如下辩护:如果一名军人在执行职守时杀死一个对他进行侮辱的人,那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他也提醒被狂怒冲散理智的人们,自卫的权利,正是他们捍卫自由和财产的基础,如果英国士兵的自卫不被认可,那么“我们也就切除了自由和财产的基础”。 他几乎大获全胜。包括上尉在内的6名英国士兵被无罪释放,两人被判处过失杀人。这个结局让大多数波士顿人感到失望,此后一段时间里,他几乎名誉扫地,没有什么官司可打,许多人怀疑他变成了一个亲英派,另一些人则指责他是被金钱诱惑尽管根据记载,他为这个官司忙活了将近一年,却只获得了少得可怜的代理费。 在这个固执的人看来,他所服务的,并不是几个他所反对的政府的士兵,而是以上帝之名制定的法律,这个法律“假定每一个人都是无罪的,在法庭做出判决之前,没有权利把任何人称为杀人犯”。 法律的公义并不为民意所左右,这是亚当斯辩词中的精义。愤怒的波士顿市民并没有让他放弃信仰事实上,他对于民意的狂暴始终保持警惕。此前,看到反对印花税的人们砸毁英国官员的房子并抢劫财产时,他就表达过自己的恐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他作为美国的第一任副总统,坚决反对支持法国革命者。 法国发生的暴行让他相信:“在民主政体中无限制地滥用权力,就像在君主专制统治下一样暴虐、残忍。”而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革命者砍掉脑袋后,他对一名英国记者说,人类最终会发现,假如大多数人失去控制,”他们和不受约束的暴君一样,会变得专制残暴。 在很长时间里,亚当斯并没有太好的名声。有人注意到,他的名字很少出现在建筑物或纪念碑上,教科书也只是将他一带而过。与独立战争的领袖华盛顿、人民权利的维护者杰佛逊相比,他保守、固执,刻意与激进者保持距离。而这些特质,都体现在他为几名英国士兵所作的辩护中。 他曾带领国家进行了摆脱英国的战争,第一个将美国政府搬进了白宫,但在晚年回忆起来,他却觉得,唯有1770年那场辩护,才是他一生中为美国所作的“最明智、最勇敢、最公正也最杰出的事”。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9文章多次引用亚当斯的原话,有什么作用?(4分)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他有一个大而圆的脑袋,邋遢的卷发蜷曲在耳朵四周。据说,因为他腿太短,就职典礼上爬楼梯时,佩剑不时碰到大厦的台阶。(2分)(2)法律一方面对被告的乞求与哀叫无动于衷;另一方面,对公众的叫嚷不理不睬。(2分)21为什么亚当斯认为,唯有1770年那场辩护,才是他一生中为美国所作的“最明智、最勇敢、最公正也最杰出的事”?(4分)22文章标题“为敌人辩护”,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七、作文(60分)23承受是一种精神,是人生苦涩而美丽的一番心境。以“苦涩而美丽的承受”为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语文(高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分,每小题3分) lC(A项“恫吓”一词中“吓”应读“”,B项“冠心病”中“冠”应读“”,D项“剽悍”中“剽”应读“ ”) 2C(A中“合”应为“和”,B中“苍”应为“沧”,D中“鱼”应为“渔”) 3B(调节:从数量和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控:调节控制。交会:会合,相交;交汇:聚集到一起。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有“但是”等转折连词反接上文) 4B(A“情不自禁”应为“不由自主”。C此处本应表达“地位十分突出”之意,而“泾渭分明”比喻是非、好坏分明,界限清楚。D此处本应表达“接二连三”之意,而“拔出萝卜带出泥”却是“比喻事情办得不圆满,引起别的麻烦;也常用来比喻发现一个问题,而带出来其他问题”) 5B(A项成分残缺,“增加”前应加“进行”;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居住生活在这里”;D项表意不明,是美国独自解决伊朗核问题呢,还是和俄罗斯一起解决伊朗核问题?) 二、(9分,每小题3分) 6A(因果倒置) 7D(全球环境史研究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强调环境的影响,但也看重人与环境的互动,并没用讲要把“环境的历史”从“人的历史”中独立出来) 8D(A项中,“长时段的研究”在原文中不是“花费较长时间来研究”的意思;B项,原文中讲“宏观研究甚至可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那么以上两点虽是专题研究,却仍可以从中看到宏观的历史大趋势,这也可以在第2自然段后半部分得到印证;C项,原文说“作为人类活动的无意识的副产品的环境破坏并不能导致人与环境关系走向不可调和”,并不是说不能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属,通“嘱”,请托) 10B(B项都是介词,按照、根据。A介词,替,给;介词,因为。C副词,于是,就;依靠,凭借。D,连词,并且;副词,将要) 11C(是说魏忠贤忌恨徐石麒而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不属于直接表现徐石麒为官 “刚正清介”;是说徐石麒离任后被加封官职,也与“刚正清介”无关) 12B(马土英没有直接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 四、(24分) 13(1O分)(1)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4分。“再”“举”“自代”“不允”各1分) (2)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就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3分。“遽”“列土”“愧”各1分)。 (3)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或:不能像平民百姓那样死),应当与城池共存亡。(3分。“我大臣”“野死”“俱”各1分) 14(1)用日暮、凉月、浮云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清寂孤独的氛围(2分)。 (2)虚实结合,以虚写实。设想家中的妻子此时此刻因相思而啼哭,表达自己的思家之情(2分)。将游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委婉曲折,真挚感人(2分)。 15君子以厚德载物 万里悲秋常作客 达则兼济(善)天下 衣带渐宽终不悔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别有幽愁暗恨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只缘身在最高层 (6分。任选三题,每句一分,错一字即不得分) 五、(12分) 16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 利他性 寓善于乐(4分) 17答案示例: 无人能听到它的声音 夏 却能感受火热的阳光 辽阔的田野 就荡漾沁人的麦香 (4分。诗节形式基本一致2分,符合季节特点2分) 18答案示例: 洞的外面啊,一条瀑布从上面流下来,就像一条长长的白色的带子。瀑布碰到山崖上的石头,形成了雾蒙蒙的水汽,太阳一照,变幻出各种各样的颜色,美极了。(4分。得体2分,形象2分) 六、(一) 19表达自己对静谧的茂密树林的喜爱之情和初回国时对所见荒废景象的失望之感(2分),烘托(衬托)青岛的树,突出见到青岛的树时的惊喜。(2分)。 20(1)运用排比句,由视觉写到嗅觉,再到感受(1分),突出了青岛的树茂密繁盛以及它所带给作者的那种感受与惊喜(1分)。 (2)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菩提林的幽雅(1分),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和宁静(1分)。 21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遮天盖地)(2分),多人工栽植(1分),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1分)。 22在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作者内心情感矛盾而复杂;(2分)痛恨德国人的入侵,却又偏偏喜爱入侵者所植的树木。情感矛盾(2分)。入侵者炸山植树,我们有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痛惜而无语(2分)。 (二) 19引用亚当斯的原话,更能体现其思想和精神,使读者对传主了解更加深刻。为文章做了必要的补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蕴含着作者的倾向性。(4分,每点2分) 20(1)运用外貌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亚当斯并不出众的外在形象(1分),与下文写他的才干形成对比,使形象更加丰满(1分)。 (2)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亚当斯的法律理念;法律应保持理智,不受情感左右(1分)。 21因为他在被狂怒冲散理智的人们面前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使遭受辱骂和猜疑、名誉扫地甚至失业也在所不惜;他避免了法律被民意左右,捍卫了自由和财产的基础,为美国人民怎样尊重法律树立了榜样。(4分,每点2分) 22“为敌人辩护”,就是尊重敌人作为人的合法权利,不能因为是敌人就弃之不顾。“为敌人辩护”实际上就是保障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的合法权利。“为敌人辩护”就是避免法律为民意所左右,从而坚决维护法律的公正。(6分,每点2分) 七、 23作文参照2011年高考山东卷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 【参考译文】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年进士,被授与工部主事 御史黄尊素因为触犯魏忠贤,被关进监狱。徐石麒为他出力奔走,魏忠贤非常生气,用贪污的罪名诬陷他,剥夺了他的官职。崇祯年间,被重新起用到南京任职,经过了十二年,才进京任通政司,以后升迁为刑部侍郎,掌管刑部事务。当时皇帝用刑法威权统治臣下,法官引用刑法时大都很严刻,徐石麒经常重新审核纠正使用法律过于严苛的地方。不久升迁做了刑部尚书,判决诛杀了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来发生了熊、姜的案件,最终因为公正执法而被免去官职。在江南建国后,被起用任右都御史,还没有到任就被改任吏部尚书。徐石麒两次上疏坚决推辞,并举荐郑三俊代替自己,没有被允许。于是就入朝,当即上奏陈请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等七件事,都被皇上褒奖采纳了。徐石麒正要以推举贤臣清退奸佞为己任,而马士英、阮大铖培植党羽,结成私人集团,公然行贿受贿,权倾朝廷内外。徐石麒经常用祖宗的法律制裁他们。马士英想得到侯爵的封赏,就暗示司礼监韩赞周到内廷对皇帝说这件事,请求施加恩惠,颁布圣旨,封赐自己爵位一直延续下去。徐石麒上奏说:“世宗以外藩的身份继承帝位,将要封辅佐自己的大臣为伯爵,而杨廷和、蒋冕却谦辞不接受。现在国耻未雪,大臣们就请求封官赐爵增加自己的荣耀,难道不愧对杨廷和等人吗?况且,等到天下太平之后,再讨论这件事也不晚。”马士英就怀恨他,凡是他所上奏的官吏考核成绩,很少有被称赞认可的。开始。御史刘宗周秉公考核筛选,打算定庄元辰等十三个人为科道,马士英庇护他的死党,改换了近一半。御史黄耳鼎、陆朗被众人指责,徐石麒依照旧例将他们调离京城,陆朗急忙贿赂内廷太监,得以在京留用。徐石麒非常气愤,于是就揭发了陆朗外官私通内廷之罪,陆朗恼羞成怒,诋毁徐石麒,徐石麒就称有病请求离任。不久,黄耳鼎上两封奏章弹劾徐石麒,马士英也帮着他们说话。徐石麒更加气愤,就坚决地请求卸任,最终托病辞官。离任后获得最大的恩典,被加封为太子太保。第二年,南都被攻陷,徐石麒移居嘉兴城外,驾船在水上居住。等到城池快要被攻破,到城下喊着说:“我是国家的大臣,不能死在城外,应当与城池共存亡。”又到城中居住,城池被攻破时,身着朝服上吊自杀,当时是闰六月十七日。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超过二十天才入殓,他的脸色还像活着一样。仆人祖敏、李升跟从他一块自杀。闵中唐王被立后,赠他谥号“忠襄”。 徐石麒在朝中刚正端方清廉耿介,正遇到奸佞掌权,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等人收取贿赂,替人求他帮忙,都被拒绝,并且徐石麒还上疏弹劾他们。他博闻强识,尤其熟悉国家的典章制度。徐石麒性情随和,和人交谈整天也不厌倦。对于那些有才能的低级官吏和贫寒之士,他都不遗余力地引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