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405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A是非金属元素B是稀有气体元素C是金属元素D无法确认为哪一类元素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4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错误的是()AP、S、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C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7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产物总能量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B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与氯化铵晶体混合C锌与稀硫酸反应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混合8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通入CO2 增加碳的量 降低压强ABCD9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AHXBH2XCXH3DXH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元素D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11X、Y是元素周期表中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含氧酸比Y的含氧酸酸性强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从NaX溶液中置换出X单质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再经电解质溶液流回负极D原电池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3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14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OH和NH4+BH2O和NH3CF和OHDO2和NH4+15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16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BCaCl2CNaOHDH2SO417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 a极板 b极析 X电极 Z溶液 A 锌 石墨 负极 CuSO4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银 铁 负极 AgNO3 D 铜 石墨 负极 CuCl2AABBCD1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可逆反应2SO2+O22SO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反应混合物中SO3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ABC只有D只有19可逆反应 2A (气)+3B (气)2C (气)+D(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D)=0.4 mol/(Lmin)Bv(B)=0.6 mol/(Lmin)Cv(C)=0.35 mol/(Lmin)Dv(A)=0.5 mol/(Lmin)20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ANaOHBHClCNaClDCuSO42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H2(g)+Cl2(g)的H为()A+92.3 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D+184.6 kJmol12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g)+O2(g)H2O(l);H=285.8 kJ/molB2SO2+O22SO3;H=196.6 kJ/mol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2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增大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2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ACDBCCABDDBDCA25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二、填空题26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1)MgCl2;(2)NaOH;(3)N2;(4)H2O227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1)CO2;(2)CH4;(3)O228有下列各组微粒:12C和14C O2和O3 H、D、T 金刚石和石墨 甲醇和二甲醚 正丁烷和异丁烷用序号填空:(1)互为同位素的是;(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29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是:(2)画出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3)有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主族周期AAAAAAA0族2 3(1)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填元素符号);(2)表中氧化性最强的单质的化学式为;(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填化学式);(4)写出由形成的单质(填化学式符号);(5)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31某同学用铁、铜作为电极,稀硫酸作为电解液组成原电池,如图所示,完成下列空格(1)正极是(填“铜极”或“铁极”),现象是:,电极反应是:,发生反应(填“氧化”或“还原”)(2)电流从经导线流到(填“铜极”或“铁极”)(3)若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为4.48L,则反应过程中有mol电子发生转移,溶解的铁质量为 g四、计算题32A和B反应生成C,将A、B放入密闭容器中,若A、B的起始浓度均为1mol/L反应进行到2min后A的浓度为0.8mol/L,B的浓度为0.6mol/L,C的浓度为0.6mol/L,则2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A)=;v(B)=;v(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3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氯碱工业)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在X极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xx学年河北省唐山二十三中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提出分子学说C发现元素周期律D提出电离学说【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化学史【分析】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解答】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不选;B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B不选;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C选;D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学说,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史,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比较基础2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或2个电子的元素()A是非金属元素B是稀有气体元素C是金属元素D无法确认为哪一类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列举出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2个的元素进行判断【解答】解: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2个的元素有:第一主族元素(包含H元素,碱金属元素);第二主族元素(碱土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中的He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的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Ba(OH)28H2O与NH4Cl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或氢气)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为吸热反应,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金属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考高频考点,侧重反应类型判断的考查,注意化合价角度及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分析,题目难度不大4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K、Y为SAK的原子序数为19,S的原子序数为16;BK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CK处于第四周期,而S处于第三周期;D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解答】解: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为K、Y为SAK的原子序数为19,S的原子序数为16,X的原子序数比Y的大,故A错误;BK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S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小,故B错误;CK处于第四周期,原子电子层数为4,而S处于第三周期,原子电子层为3,二者电子层数不相等,故C错误;D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K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明确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5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错误的是()AP、S、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C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B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C主族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但O、F元素除外;D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解答】解: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P、S、Cl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其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故A正确;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减小,所以同一主族元素,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则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B正确;C主族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但O、F元素除外,故C错误;D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所以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明确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规律中的反常现象,易错选项是C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D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此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但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发生移动【解答】解:A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故A正确;B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故B错误;C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再改变,故C错误;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7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产物总能量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B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与氯化铵晶体混合C锌与稀硫酸反应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混合【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分析】根据能量守恒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小于反应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的分解反应、以C、CO、H2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强碱和铵盐的复分解反应等【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锌与稀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氢钠溶液混合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吸热反应的含义的理解,当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属于教材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8在反应:C+CO2=2CO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 通入CO2 增加碳的量 降低压强ABCD【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仅限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加入催化剂等加快反应速率,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该反应是有气体参加的吸热的反应,增大压强、升高温度、通入二氧化碳都增大反应速率,增加C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降低压强减小反应速率,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明确外界影响因素有哪些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压强并不影响所有反应的反应速率,为易错点9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AHXBH2XCXH3DXH4【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分析】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元素的最高正价,则可知最低负价,进而判断氢化物的化学式【解答】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2XO3,则X的最高正价为+4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4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4,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元素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二者绝对值之和为8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元素D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考点】化学键;元素【分析】A、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B、铵盐中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含有离子键;C、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为离子、原子、分子等;D、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解答】解:A、离子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等,故A错误;B、铵盐中全部为非金属元素,但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故B错误;C、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可能为离子、原子、分子等,如HF、Ne、Na+都为10电子微粒,则不一定为同种元素,故C错误;D、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则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明确化学键的形成及特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应学会利用举例的方法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1X、Y是元素周期表中A族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含氧酸比Y的含氧酸酸性强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从NaX溶液中置换出X单质【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根据单质之间的置换反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与氢化合的难易、元素周期律等来比较非金属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为同主族元素,则Y的非金属性强,故A不选;B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X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则Y的非金属性强,故B不选;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则X的非金属性强,故C选;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则Y的非金属性强,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非金属性的比较,注意归纳非金属性比较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明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再经电解质溶液流回负极D原电池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A、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中,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C、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中一定伴随电子的转移【解答】解:A、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原电池中,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正确;C、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不会经过电解质,故C错误;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反应中一定伴随电子的转移,原电池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比较基础,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侧重于电极反应和电子流向的考查13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同位素的是()A16O和18OBH2O和D2OCH2和D2D24Mg和24Na【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分析】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相同元素组成,不同形态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解答】解:A168O和188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正确;BH2O和D2O都是化合物,不是原子,故B错误;CH2和D2都是分子,不是原子,故C错误;D24Mg和24Na质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元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难度不大对于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种物质等概念的区别是考试的热点问题14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AOH和NH4+BH2O和NH3CF和OHDO2和NH4+【考点】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质子数等于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阳离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荷数,而阴离子的电子数为质子数加电荷数【解答】解:A、OH的质子数为8+1=9,OH的电子数为9+1=10,NH4+的质子数为7+4=11,NH4+的电子数为111=10,故A错误;B、H2O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12+8=10,NH3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7+13=10,故B正确;C、F的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等于9,OH的质子数为8+1=9,OH的电子数为9+1=10,故C错误;D、O2的质子数为8,电子数为8+2=10,NH4+的质子数为7+4=11,NH4+的电子数为111=10,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微粒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明确中性微粒、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的数目计算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中性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15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B非金属性:XYZ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弱到强D元素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按X、Y、Z顺序由大到小【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同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7、+6、+5,则原子序数XYZ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D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解答】解:同周期的X、Y、Z三种主族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X、Y、Z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7、+6、+5,则原子序数XYZ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XO4,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XYZ,故B正确;C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氢化物稳定性按X、Y、Z顺序由强到弱,故C错误;DX、Y、Z最低负化合价分别为1、2、3,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依次增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性质与位置关系、元素周期律等,侧重对元素周期律的可知,注意理解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6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BCaCl2CNaOHDH2SO4【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分析】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H元素除外)、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氧离子之间不存在共价键,故A错误;B氯化钙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共价键,故B错误;C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O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D硫酸分子中SO、HO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根本区别是解本题关键,注意B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17图中x、y分别是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符合这一情况的() a极板 b极析 X电极 Z溶液 A 锌 石墨 负极 CuSO4 B 石墨 石墨 负极 NaOH C 银 铁 负极 AgNO3 D 铜 石墨 负极 CuCl2AABBCD【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a、b、x、y电极名称,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则a极析出金属,a极为阴极,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b极为阳极,所以x为负极,y为正极,根据溶液中得失电子判断电解质溶液的成分及电极材料,分析判断【解答】解:通电后发现a极板质量增加,所以金属阳离子在a极上得电子,a极是阴极;b极是阳极,b极板处有无色无臭气体放出,即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材料必须是不活泼的非金属,所以X为负极,Y为正极,A、Zn作阴极,石墨为阳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Cu,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故A正确;B、电解氢氧化钠溶液在两极上分别得到氧气和氢气,得不到金属单质,故B错误;C、铁是活泼金属,作阳极失电子,所以在b极上得不到气体,故C正错误;D、电解质溶液中氯离子失电子,在b极上得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工作原理,明确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本题的关键,解题时还要注意正极的电极材料,如果是较活泼的金属,电极材料失电子,不是溶液中离子失电子,题目难度不大1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可逆反应2SO2+O22SO3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反应混合物中SO3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ABC只有D只有【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可逆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物理量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消耗2mol SO2的同时生成2mol SO3,表示的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SO2、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无法判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是否不再变化,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反应混合物中SO3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为高频考点,明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为解答关键,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19可逆反应 2A (气)+3B (气)2C (气)+D(气)在四种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D)=0.4 mol/(Lmin)Bv(B)=0.6 mol/(Lmin)Cv(C)=0.35 mol/(Lmin)Dv(A)=0.5 mol/(Lmin)【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分析】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反应速率的单位必须相同,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Av(D)=0.4 mol/(Lmin),=0.4 mol/(Lmin);Bv(B)=0.6 mol/(Lmin),=0.6 mol/(Lmin)=0.2 mol/(Lmin);Cv(C)=0.35 mol/(Lmin),=0.35 mol/(Lmin)=0.175mol/(Lmin);Dv(A)=0.5 mol/(Lmin),=0.5 mol/(Lmin)=0.25mol/(Lmin);根据分析可知,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比值法应用及单位统一,题目难度不大20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常常要加入一些电解质,最好选用()ANaOHBHClCNaClDCuSO4【考点】电解原理【分析】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阳极OH放电,阴极H+放电,为了增强导电性,加入的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不能放电,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加入NaOH时,仍然为阳极OH放电,阴极H+放电,故A选;B加入HCl时,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B不选;C加入NaCl时,阳极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故C不选;D加入CuSO4时,阴极铜离子放电生成Cu,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明确离子的放电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熟悉电解原理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21已知H2(g)+Cl2(g)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2HCl(g)H2(g)+Cl2(g)的H为()A+92.3 kJmol1B92.3 kJmol1C369.2 kJmol1D+184.6 kJmol1【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与反应热关系的方程式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写出反应的计量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弧()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3)反应热与反应方程式相互对应若反应式的书写形式不同,则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不同,故反应热亦不同;反应方向改变,焓变数值符号改变;(4)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明反应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条件,若在标准压力pq、298.15K 时可省略【解答】解: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方法,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H=184.6kJmol1,改变方向,焓变变为正值,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2HCl(g)=H2(g)+Cl2(g)H=+184.6kJmol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熟练掌握书写原则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2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H2(g)+O2(g)H2O(l);H=285.8 kJ/molB2SO2+O22SO3;H=196.6 kJ/molC2H2(g)+O2(g)2H2O(l);H=571.6 kJDC(s)+O2(g)CO2(g);H=+393.5 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或分数;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H也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若不注明,则表示在298K、101325Pa下测定的在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写下H的“+”与“”、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H应用空格隔开若为放热反应,H为“”,若为吸热反应,H为“+”,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H的单位为kJ/mol,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氢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l);H=285.8 kJ/mol,故A正确;B该反应中没有标明物质状态,故B错误;C该反应中焓变单位错误,焓变的单位为kJ/mol,故C错误;D碳燃烧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焓变应该为负值,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规范答题能力23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增大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增大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可通过增大浓度、升高温度或形成原电池反应等措施,注意浓硫酸和铁发生钝化反应【解答】解:A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选;B改用浓硫酸溶液,浓硫酸和铁发生钝化反应,不能生成氢气,反应速率减小甚至为0,故B选;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铜,形成原电池反应,可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D改用铁粉,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浓硫酸与铁在常温下发生钝化2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ABCDBACDBCCABDDBDCA【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本题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电极反应现象判断电池的正负极;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解答】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AB;C、D相连时,电流由DC,说明C为负极,则活动性顺序:CD;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C为原电池的正极,活动性顺序:AC;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D应为原电池的负极,作为活动性顺序:DB,则有活动性顺序:ACDB故选B【点评】本题从原电池的角度比较金属性的活动性顺序,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原电池负极的判断,为解答该题的关键25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12.5O2(g)8CO2(g)+9H2O(g)H=48.40kJmol1B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C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DC8H18(l)+12.5O2(g)8CO2(g)+9H2O(l)H=48.40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 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则1molC8H18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48.40kJ114=5518kJ,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O2(g)8CO2(g)+9H2O(l)H=5518kJ/mol,即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热量的关系及热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即可解答,较简单二、填空题26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1)MgCl2;(2)NaOH;(3)N2;(4)H2O2【考点】电子式【分析】(1)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必须标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2)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氢氧根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3)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氮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4)双氧水中两个氢原子分别与两个氧原子通过共用一对电子结合,两个氧原子之间通过共用1对电子结合【解答】解:(1)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中存在阴阳离子,其电子式中需要标出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氯化镁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NaOH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3)N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氧氢键和一个OO键,双氧水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子式的概念及书写原则,明确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及区别27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1)CO2O=C=O;(2)CH4;(3)O2O=O【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分析】结构式是表示用元素符号和短线表示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结合方式的式子,一根短线表示一个共用电子,以此来解答【解答】解:(1)二氧化碳为直线型结构,分子中存在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故答案为:O=C=O;(2)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存在4个碳氢键,甲烷的电子式为,则甲烷的结构式为,故答案为:;(3)O2为直线结构,O原子满足周围8电子稳定结构,则结构式为O=O,故答案为:O=O【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结构式,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结构、化学用语的使用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题目难度不大28有下列各组微粒:12C和14C O2和O3 H、D、T 金刚石和石墨 甲醇和二甲醚 正丁烷和异丁烷用序号填空:(1)互为同位素的是;(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考点】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分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解答】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以上组合中只有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2)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以上组合中只有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3)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以上组合中只有中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概念的辨析,侧重“五同”概念的考查,把握概念的要点及分析对象为解答的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训练,题目较简单29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1)X、Y、Z的元素符号分别是:H、N、O(2)画出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3)有X、Y、Z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H4NO3它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NH4+OHNH3+H2O【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氧元素;Y、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则Y为氮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的质子数为5+6=11,则W为钠元素;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则X为氢元素【解答】解:X、Y、Z、W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序数逐渐增大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Z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Z为氧元素;Y、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则Y为氮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W的质子数为5+6=11,则W为钠元素;X为非金属元素,且X、W同主族,则X为氢元素(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N、Z为O,故答案为:H、N、O;(2)Z的离子为O2,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3)X为氢元素,Y为氮元素,Z为氧元素,三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H4NO3,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方程式为:NH4+OHNH3+H2O,故答案为:NH4NO3;NH4+OHNH3+H2O【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位置关系、化学用语等,难度不大,元素Z的推断为突破口,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30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主族周期AAAAAAA0族2 3(1)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N(填元素符号);(2)表中氧化性最强的单质的化学式为F2;(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NaOH(填化学式);(4)写出由形成的单质Ne(填化学式符号);(5)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Al(填元素符号)【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C、为N、为O、为F、为Ne、为Na、为Al、为S,为Cl(1)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稀有气体的原子的半径最大,同主族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增大;(2)周期表中,从左到右氧化性逐渐增强,从下到上氧化性逐渐增强;(3)周期表中,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从下到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4)Ne形成的单质为Ne;(5)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解答】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为C、为N、为O、为F、为Ne、为Na、为Al、为S,为Cl,(1)根据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稀有气体的原子的半径最大,同主族自上而下半径逐渐增大,)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N,故答案为:N;(2)周期表中,氧化性最强的元素位于最右上角,所以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F2,故答案为:F2;(3)周期表中,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从下到上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所以NaOH的碱性最强,故答案为:NaOH;(4)Ne形成单原子分子Ne,故答案为:Ne;(5)Al的氢氧化物Al(OH)3和强酸强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故答案为:Al【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