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3732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卷 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 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12题。1.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2.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表示大雪 B表示立春C表示秋分 D表示芒种下表是哈尔滨某月连续3日相关气象预报资料,据此回答34题。3材料中所反映的某月可能是( )A.2月 B.4月 C.7月 D.11月4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锋过境导致风向发生变化 B.25日夜间气温低,因为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C.24日受暖气团控制,气压高 D.26日受气旋控制,白天气温较高下图中左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56题。AYXYXYXY高度(米)高度(米)高度(米)高度(米)BCDAYXYXYXY高度(米)高度(米)高度(米)高度(米)BX5.沿左图中XY方向所作的900hpa等压面剖面图,与右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6.下列关于图3中A、D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 B.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C.A、D均吹偏北风 D.A、D均吹偏南风下图为某区域图,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流局部河谷剖面示意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该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位于南半球Q湖北侧深度变化大于南部图中P湖应为淡水湖沿岸大部分地段海域有暖流经过A BC D8关于甲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部分河段有结冰期和凌汛现象发生 B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Q湖最大湖面b出现于七月 D冬季盛行西南风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完成910题。9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 BC D10若为石灰岩,则在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B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处的岩浆侵入活动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12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Dd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13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A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B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读“部分陆地自然带分布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关于图中荒漠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影响,降水少 B.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C.其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大 D.人类的不合理活动是主要成因15关于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B.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影响了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C.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该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分布在大陆东部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线理论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1617题。16高山林线分布高度( )A.最高的地区是横断山区 B.太行山区西侧高于东侧C.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D.西部普遍高于东部的主导因素是水分17甲地高山林线海拔较高的一坡是( )A.南坡冬季风迎风坡 B.北坡冬季风迎风坡C.阴坡夏季风迎风坡 D.阳坡夏季风迎风坡xx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治理年。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图1为xx年xx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1819题。18.迁移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以上的年龄段( )A.10岁20岁 B.30岁52岁C.23岁65岁 D.28岁60岁19.温州市是劳务输入较大的地区之一,人口迁入对温州的影响( )A.造成人才流失 B.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造成失业人数增多 D.利于城市化建设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2021题。年份总人口/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6705.686.7921.243.66xx7438.078.7641.493.23xx7966.249.9445.863.1320.据表可以推论:1990xx年,该省突出的问题是(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21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下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读“北京市房地产等价线分布图”,回答2223题。22房价高于4000元平方米的范围内,变幅最大的区域位于( )A海淀区内 B丰台区内C朝阳区内 D西城区内2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北京市房价由市中心向外递减 南丽城房价低于北嘉苑北京地区房屋的最佳朝向为正北 优美的环境是西城区房价较高的主要原因A B C D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完成2425题。24.依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D.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25.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班级_ 姓名_ 准考证号_ 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题号26272829总分得分评卷得分城市国界等高线河流洋流M离岸风xx26.(13分)图一是世界某区域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图,图二是其区域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一,描述回归线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2)图一中回归线地区沿海与内陆、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4分)(3)分析图二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3分)(4)图二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成因。(2分)评卷得分27(10分)阅读下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28N河流剖面图M28N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1)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为 ,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 ,M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3分)(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评卷得分28(17分)图1为某岛屿等高线及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图2为该岛气候资料图。图1 图2(1)简述该岛的气候特征,并分析12月次年3月降水较多的原因。(5分)(2)描述该岛的地形特征。(3分)咖啡是世界上重要的饮料之一,通常种植在易排水地区。该岛盛产咖啡,主要出口英国等欧洲国家。(3)分析该岛发展咖啡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据统计,xx年该岛所在国家人口已达2.35亿,为全世界第四人口大国,该岛人口已超过1.21亿人。 图3 1960xx年人口变化图 (4)据图3简述该国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图中所示“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国所造成的影响。(6分)评卷得分29.(10分)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读某大城市1949xx年发展统计图。图1图2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降水量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注明:径流总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城市中心郊外平原区毫米7506004503001500(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3分)(2)据材料一中的图2,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2分)(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5分)日照实验高中xx级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卷答案第卷 选择题(50分)1.C 2.D 3.A 4.B 5.A 6.B 7.C 8.C 9.D 10.B 11.C 12.A 13.C14.A 15.A 16.C 17.D 18.B 19.D 20.B 21.A 22.B 23.A 24.D 25.C第卷 非选择题(50分)26.(13分)(1)大致上由东岸向西岸逐渐减少。(1分)湿润的东南信风给东岸带来大量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多;(1分)向西则信风越来越干燥;(1分)东岸受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1分)(2)内陆比沿海气温高,(1分)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1分)东岸比西岸气温高,(1分)是因为洋流的影响。(1分)(3)热带草原气候。(1分)夏季(1月)信风带来水汽;(1分)冬季(7月)受副高控制。(1分)(4)北部:离岸风,上升流。(1分)南部:寒暖流交汇。(1分)27(10分)(1)(200m,250m)(1分) 乙、丙、甲(1分) 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1分)(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1分)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1分)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1分)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1分)(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1分)28(17分)(1)全年高温(26以上);降水量丰富(2000mm左右);有明显的干湿季。(3分)原因:12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点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气流在该岛附近辐合上升,降水丰富。(2分)(2)该岛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及沿海地区;岛屿西北端(西部)地势高,东南端(东部)地势低。(3分)(3)处于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山地丘陵地形,易于排水;地质史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深厚,土壤肥沃。(3分)(4)人口增长率降低,人口增长幅度减小。有利影响:青少年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影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对住房、就业、交通、资源及环境等造成较大压力。(6分)29(10分)(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3分)(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1分)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紧张。(1分)(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2分)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1分)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1分) 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