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316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1月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共50分;第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第卷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文中的“新政治制度”是指( )A直接选举制 B义务教育制C社会主义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2 右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此漫画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AB C D3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4 1990年,海峡两岸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这表明两岸( )A达成了“一个中国”的共识 B直接“三通”的局面终于形成C关系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 D政府间形成了直接对话机制5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6 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 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 很大的转变。”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7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 )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8 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 )A 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 B 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D 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9某博客的一个帖子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绘制了一个示意图(如右下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一超多强”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 A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 B法国、德国、英国、日本C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D日本、中国、俄罗斯、印度 10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反映出清代 ( )A 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C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11自宋代起,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民乐于接受这一经营方式 B 农民的生产自主性大为加强C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D 土地兼并造成大量无地农民12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13清朝前期,福建泉州、漳州生产丝绸,所需原料购于江南,载往镇江染色后运回织绸。这反映当时( ) 长途贩运贸易活跃 区域分工明确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生产社会化明显A B C D14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 )自耕农和地主佃农手工工场主和雇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36%30%10%可用于研究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A B C D1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西欧商业经营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B世界各民族分散孤立的状态逐渐结束C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D从此开始了跨越大西洋的黑奴贸易16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实行奖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C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17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8“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B资本主义扩张性和开放性是其形成的根源 C它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 D它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经济体系19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 20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 “断发”具有政治色彩C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D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21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B 大力发展农业,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C 贯彻工业复兴法,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 大兴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2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23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 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 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24右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25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行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1第卷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准答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1分,29题14分,共50分。26(12分)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1)材料一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相比,近代英法的民主政治有何明显不同?(2分)材料二 17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2)英、德、美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请用史实加以说明。(3分)材料三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3)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2分)27(1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当时影响这一战略意图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6分)材料二 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主要内容有: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2)扼要指出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列举美国在外交上实行尼克松主义的具体表现(至少两点)。(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28(11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2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3分)2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制度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社会制度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1)结合材料一,指出清朝前期(鸦片战争以前)社会制度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2分)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效应的制度和政策因素。(2分)材料二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是如何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造成了什么后果?材料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分别指出材料三中我国经济“濒于崩溃”及新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分析,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D 2C 3D 4C 5D 6D 7A 8C 9A 10D 11D 12B 13B 14D 15C 16C 17A 18D 19D 20A 21B 22D 23C 24D 25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1)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果为后世英、法等国所借鉴。(2分)不同:雅典是直接民主,而英法则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2分)(2)英国确立的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确立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3分)(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制等政治制度;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3分)(4)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的实施由于国情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言之成理皆可,2分)27(1)攫取世界霸权。(2分)有利因素:欧洲衰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2分)不利因素:苏联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2分)(2)历史背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侵越战争泥潭;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欧洲、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兴起。(答出两点即可,2分)表现:从越南撤兵;承认与欧洲的伙伴关系;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答出两点即可,2分)(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3分)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分)28(1)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和政府的监控;农村集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2点即可,2分)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2)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4分) (3)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政府鼓励兴办实业。(3分)29(1)滞后效应。(2分)封建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等。(2分,任意两点给2分)(2)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分)后果: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影响了人们生活;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3)濒于崩溃的主要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左倾错误);“文革”动乱的破坏。(2分)“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开放。(2分)(4)认识:国家的制度、政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尊重国情。(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