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精品试卷(九).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129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精品试卷(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精品试卷(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精品试卷(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训练精品试卷(九)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打开中国画的天地,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总有一种幽幽的寒意。明文徵明说:“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中国画家又爱画寒林,秋日的疏木,冬日的枯槎,春日的老芽初发,都被笼上了一层寒意。王维就是大量以寒入画的画家,也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宣和画谱卷十著录的王维雪景图就有26幅。在唐代,开创泼墨之体的王洽的画,也使人有“云霞卷舒,烟雨惨淡”之感;另一位水墨创始人项容,其作寒松漱石图,也表现出对荒寒境界的重视。五代时,荒寒趣味成了山水画家的自觉审美追求。生于南方的董源,画作重秋的高远和冬的严凝之境,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宋代山水画家得荒寒骨气的,最可称范宽、郭熙二人,范的雪景足称高格,从其雪景寒林图中,可见雪意中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而郭特工山水寒林,于营丘寒林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代黄公望以苍莽、王蒙以细密、吴镇以阴沉湿漉的气氛,共筑冷的世界;如王蒙的夏日山居图,写夏山之景,丝毫没有浓郁葱茏之感,相反使人感到阴沉冷寂,气氛苍莽。中国画的荒寒韵味,也体现在其他画科。在竹画中,竹的寒痕冷意素为画界所重,如吴镇自题竹画云:“亭亭月下阴,挺挺霜中节,寂寂空山深,不改四时叶。”画梅又以墨梅、雪梅为尚,如扬补之的墨梅,清气冷韵,令人绝倒,黄庭坚以“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许之。菊画也不忘求冷追寒,画史中有所谓冷菊之称。中国画对于荒寒的推重,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将荒寒作为一种审美趣尚,喜欢作寒景,出寒意,使得雪景屡出,寒林叠现;二是将荒寒作为典型气氛,不仅于雪景寒林中寻其荒寒寂寥之趣,也给不同的题材笼上寒意;三是将荒寒作为最高境界,绘画境界有多种,而荒寒雄视众境之巅。鉴于荒寒感在中国画中的独特位置,它理应成为探讨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选自朱良志论中国画的荒寒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荒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荒寒是中国画所推崇的一种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家都喜欢画雪景,同时画春夏秋冬的山林之景,也会点染一种幽幽的寒意B唐朝王维、王洽、项容三位画家都以寒入画,在绘画艺术的天地独树一帜,对中国画荒寒特色的形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C山水画家们从五代开始,虽然画的题材不同,画的时空迥异,但荒寒趣味成了自觉的审美追求。D荒寒在中国画中有独特的位置,它是构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从情趣、风格、境界三个方面来探讨其精髓。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特色,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宣和画谱就收录其大量雪景图。B寒松漱石图重冬的严凝之境,因为董源生于南方,过于追求荒寒趣味,使得他在少雪之乡而多画雪,于温润之地而多出冷寒。C一些山水画在雪景寒林中笼上典型的荒寒气氛的同时又极富个性,如宋清两代的画或高格,或灵奇,或苍莽,或细密,或阴沉湿漉。D吴镇的竹画、扬补之的墨梅以及菊画中的冷菊均能体现荒寒韵味,黄庭坚用“嫩寒清晓,行孤村篱落间”一语加以称赞。3根据本文信息,下列诗词意境与中国画家们的审美趣尚不吻合的一项是(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B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来源: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注:此处实为金哀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选自元史张特立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礼:礼待B既而拜监察御史拜:授予官职C易代如一易:改换D白首穷经穷:困厄5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3分)( )其子匿他舍,捕得之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养素丘园,易代如一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的近族得以免罪。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来源: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D张特立晚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元世祖再次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来源: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8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9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女之耽兮, !(诗经氓)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2) ,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屈心而抑志兮, 。(屈原离骚)(3)凭谁问:廉颇老矣,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大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散文文字平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轻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第2段到第5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作好了铺垫。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3)文章第3段、第4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某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8分)来源: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冰城情牵温哥华申雪冬奥会圆梦“全家总动员”新华网哈尔滨月16日体育专电(记者邹大鹏)16日是大年初三,申雪的父亲申杰一大早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许久,手中抚摸着这些奖牌和奖杯,口中念叨着“就差一块了,就差这一块了”几个小时后,这枚独缺的冬奥会金牌终于毫无悬念地落入了申雪和赵宏博的囊中。作为“四朝元老”,他们赢得了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队的首金,也摘得了中国花样滑冰项目的首枚冬奥会金牌,打破了俄罗斯人在这个项目上的“一统天下”“虽然夺冠只是几分钟的比赛,但我们全家却等了近20年!”申杰说。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他们的家人经历着怎样的心路历程?记者这一天目睹了申雪“全家总动员”。岁小侄女:“第一、第一”16日早晨点,记者准时敲开了申雪家的门。两人的比赛中午才开始,但十多个亲属却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由于随后赶来的记者太多,好客的家人不得不将脚上的拖鞋送给“不请自来”的客人。虽然准备了很多沙发和椅子,但在这个春节,申家的客人似乎注定多于亲人,几个亲属为了把有利的位置让给记者,不得不坐在地上观看比赛。为了抢到独家新闻,每个媒体都拉着一个家人采访,试图挖掘申雪和赵宏博不为人知的秘密。一时间,申家人成了“全明星”。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一个走起路来跌跌撞撞的岁小姑娘,梳着“”字冲天辫的她是申雪表弟的女儿,不时跑到镜头前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第一”“孩子会说的话不多,就这句说得最清楚!”申雪的妈妈吕曼丽一把抱起这个一身喜庆红衣的小家伙,亲了又亲。夺金一刻:申妈妈晕倒在沙发上虽然申妈妈口中说着不紧张,但她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带着对远方这对冰上情侣的牵挂。“等会让你们随便采,现在大家都别着急,让我好好看一下电视!”面对不停地在电视机前和几个房间游走的各路媒体,申妈妈的紧张和着急让人开始担心她的身体。“老太太心脏不好,血压还高,这两天都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一位亲属告诉记者,“睡不踏实、心总感觉悬在空中,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不饿、也不渴,就是今早喝了杯咖啡!”申妈妈的黑眼圈难掩疲惫。虽然距离两人比赛还有几个小时,但突然出现的电视转播故障让申妈妈坐立不安。“怎么搞的?怎么只有图像,声音断断续续的是信号的问题还是现场的问题?等下小雪和宏博比赛的时候不会这样吧?”面对老伴的担心,申杰不停地安慰:“没事,信号的问题,等一下就好、等一下就好。”与申杰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都急迫地上网查成绩不同,申妈妈在等待申雪所在组别候场浇冰时,径直走向另一个房间,口中焦急地喊着“浇冰、焦心”当两人成功夺冠后,刚刚站起身准备接受采访的申妈妈突然后仰跌倒在沙发上,亲人们赶快找来了降压药和心脏病药。“熬到今天,这俩孩子实在太不容易了,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眼里噙着泪水的申妈妈说,“说不紧张是假的,刚刚看比赛的时候走神了,眼睛在这,心走了!就怕他们有个闪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庆祝的爆竹在小区摆了一条长龙,申杰亲手点燃。对于这枚金牌,老俩口把功劳都给了“儿子”。“在我眼里没有女婿,只有儿子,宏博这么多年来太难了!”申妈妈说。“您觉得这块金牌小雪和宏博谁的功劳最大,还是一人一半?”面对记者的提问,申妈妈毫不掩饰对“儿子”的偏爱:“不是一半,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他的功劳最大!” (1)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块金牌就该是他们的”,充分说明在这块金牌背后,是申雪、赵宏博艰辛训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B申妈妈说“整块金牌都是儿子的”, 她的话真实地反映了在夺取这块金牌的过程中,赵宏博付出的比申雪多。C这篇新闻的第1段是新闻的导语,详细地记录了在申雪、赵宏博夺冠过程中,他们家人经历的心路历程。D这篇新闻的选择角度独特,作者没有写申雪、赵宏博在温哥华赛场夺金的实况,而是从申雪家人的角度,表现了申雪家人的牵挂。E这篇新闻中的人物语言平实质朴,具有口语化,充分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2)概括说明申雪、赵宏博在冬奥会上向冠军冲刺时,申雪家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6分)(3)“当申雪和赵宏博在冬奥会赛场上向终极梦想发起最后一次冲击时”属于新闻的哪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4)本文的标题是“全家总动员”,可是记者只是详细写了申妈妈、侄女两个人,有人认为这样写没有呼应题目,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8分)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虽然年事已高,却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C为探寻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朝鲜不仅高调宣布试射远程导弹,且强硬中止与韩国的相关协议;美国则拒绝与其单独会谈。美、朝双方僵持不下,局势如箭在弦。D现在的市场上,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产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能够选购到真正让广大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需要甄别。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吸费电话”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B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一些国家如希腊,由于债务危机已经导致债务负担出现不断加剧的趋势,使国家主权风险迅速提高。C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与会的国家首脑以防止“核恐怖”为中心话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磋商,提出了一些基本共识。D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主题演绎的形象载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吉祥物形象相比,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感觉陈(寅恪)先生常在文字活泼上下工夫,有时兴之所至,还会故作“戏言”。 。更由于表述者和读者之间文字修养和意趣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弄巧反拙的结果。更引柳宗元“俳又非圣人之所弃”的见解,将此类“文备众体”、兼具“史才、诗笔、议论”的表述方式上升到“有益于世”的高度。不曾领会者,自难莞尔,致失逗趣之初衷,也是有的。他曾撰文为韩愈之“以文为戏”辩,以为若“就文学技巧观之”,韩愈那几篇语涉神怪之谈、“邻于小说家”的文章,“实韩集中最佳作品”。不过他在试图活泼之时,仍不忘文字之工拙,无意为大众说法;其出语半庄半谐之间,往往隐含深意,甚至故意考校读者的解悟能力。这样的眼光,或可视为陈先生活泼文字的注脚。A. B C. D16给下面两段文字拟一个标题,要求用对偶句。(5分) 据悉,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准备修整问津书院。问津书院因孔子周游列国过此地问津而得名。它曾与东林书院、岳麓书院齐名,朱熹、李贽等曾到此讲学,一时儒学大兴,人才辈出。此次修整,力图恢复明清时建筑群原貌。 又悉,湖北大学将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建一所孔子学院,目的是宣扬儒学,促进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普及。至此,孔子学院在全球达到249家。17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两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6分)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茗茶,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答: 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来源: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答案1【答案】A【解析】A“都喜欢画雪景”不对,第1段中说“然多写雪景”。2【答案】C【解析】A太绝对化,“他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喜欢画雪景的画家”错,文中是“可以说”和“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B张冠李戴,寒松漱石图不是董源的画作;D无中生有,黄庭坚评价的不是吴镇的竹画。3【答案】B【解析】 B描写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A、C、D描写秋或春的萧瑟凄凉,均显寒意,吻合本文所说信息。4【答案】D【解析】穷:动词,寻根究源,深入研究。5【答案】C【解析】表明有智谋;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一,并不是不畏权贵;赞扬张特立能保持中庸之道。6【答案】A【解析】最终是“减死”,而不是免罪,与原文不符。7【答案】(1)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诱”1分,“宁邪”句式1分,“聊”1分,“杜”1分,句意1分)(2)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纪。(“会”1分;“犒军陕西”,句式1分;“劾”1分;“法”,词类活用1分;句意通顺1分)【解析】第一句,注意要补足省略成分和特殊句式的翻译;第二句,注意状语后置句和词类活用。参考译文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去拜访他们。有一位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于是路过五将军家,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暗地里派人搜查他家的后院,查获几十只羊。于是,把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豪贵之家因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依赖他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升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喧又轻慢读书人。适逢这支部队移防镇守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淳朴儒雅,不礼待他,立刻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按照军法惩处。洛阳百姓一向认为张特立贤明,争相把军粮器械运送到县府,东帅十分惊奇。不久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他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被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皇帝的亲信,都应当罢免。当权者忌恨他。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纪。白撒向金世宗(实为金哀宗)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事情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实为金哀宗)饶恕了他,(张特立)于是解官回到了家乡。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常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朝监察御史张特立,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认真探究古代圣贤经典,应当赐给美名来光大内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教导别人不厌倦,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8【答案】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或以百草反衬决明)。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两种手法各1分)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外在形象1分,内在形象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把握能力,答案中一般要包含如下要点:手法,如何运用的手法,表达效果,对主题的影响。9【答案】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像决明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子的欣赏与赞美。(2分)“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2分)“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表现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2分)来源:【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题干中已经提示了其中有深意,而且所表达的感情有很多方面,需要分条表达。10【答案】(1)不可说也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蜀道之难 忍尤而攘诟 (3)尚能饭否 不积小流【解析】都是典型的名句,特别注意几个汉字的写法:说,遗,尤,攘诟。11(1)【答案】CE【解析】C项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写作对象应该是太庙里的古树与新树。答对1项给2分,全答对给满分。(2)【答案】寓意是:老树是对过去的光辉历史的记录,是沉稳成熟的象征;而新树是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的力量,(2分)怡人景色来自于老树与新树的互相映衬,(2分)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的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2分)(适当联系人类社会也可以)【解析】关于解说老树新树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分析树的形象,尤其重要的是挖掘出其象征意义。新旧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一样,不是对立,而是统一。(3)【答案】对比和拟人。(2分,各1分)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特点,以及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能说出作用1分,共2分)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并且为后面联系人的议论作铺垫。(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能说出作用1分,共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把握能力。首先,要注意修辞与手法的区别,手法是针对全文或某段的,而修辞只是对语句的修饰。回答时,除了要说明修辞手法,还要结合具体内容说明如何运用的手法。(4)【答案】结合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 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列举一个具体问题,(2分)现实意义就是文章提示我们的老与新从各自的角度该如何与对方和谐存在,观点可有不同,要言之成理。(3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不是随意的评说,而是根据文本的要义结合现实来分析。很显然,文本中关于新旧力量的认识是我们评述的根本,先概括出来,再结合现实来谈,分条陈述。12(1)【答案】BC【解析】B项是申妈妈对赵宏博的偏爱。C项“详细地记录”的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2)【答案】申父一大早就在摆满奖牌的书房驻足,并念叨“就差这一块了”。家人早已守候在电视机旁。小侄女竖起食指嘟囔着“第一”。申妈妈两天没好好睡觉,也没怎么吃东西。电视转播出故障时申妈妈坐立不安。申父在每组选手比赛结束后上网查成绩。申妈妈在候场浇冰时,走向另一房间,并说“焦心”。(答出一项1分,答出两项3分,答出三项5分,答出四项满分)【解析】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文中主要是申雪父母的行为,注意概括要全面,不要遗漏要点。(3)【答案】是新闻背景,属事件背景。(2分)介绍新闻的背景,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2分)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2分)【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本结构的理解把握能力。所谓新闻背景,就是新闻发生时的各种形势的总和,之所以介绍,显然是为了加深对新闻的理解。离开了背景,新闻的深层意义很难挖掘出来。(4)【答案】不是这样。这样安排材料有如下好处:选材具有典型性。申家的人很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两人具有典型性。从小到两岁的孩子,到年长的母亲,都对其牵挂。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这些典型材料,是文章的重点,因此作者详写,而对其他人略写,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渲染了喜庆的气氛。特别是对小侄女的穿着的描写,渲染了喜庆的气氛,表达了家人对申雪、赵宏博的期待。具有真实性与形象性。对小侄女的描写生动形象,动作、语言无不透着童真,对申妈妈的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一位母亲的紧张与期盼,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家人的牵挂。(言之成理就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几点中的任何两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给4分,论述合理给4分)【解析】这道题考查探究能力,实际上是考查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把握能力。要写全家总动员,不必一一写出来,否则太繁琐。可以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写,以点带面,重在表达效果。这样来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13【答案】A【解析】A项,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B望文生义。“不厌其烦”意为“不嫌烦琐与麻烦”,这里应用“不胜其烦”,意为“烦琐、啰唆得使人受不了”。 C词义轻重程度不分。如箭在弦:比喻势在必行。 D良莠不齐:好人和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的质量,使用对象不当。14【答案】D【解析】A结构混乱。“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的结果”。B成分残缺。可去掉“由于”或“使”。C搭配不当。可将“提出”改为“达成”。15【答案】C【解析】由“更引”可知在之前,由“这样的眼光”可知应紧贴在之后。“不曾领会”扣住中的“隐含深意”,因此在之前;“不过”一词引出另一层意义,且与后文“差异”“ 弄巧反拙”意脉相连,所以应排在之后。16【答案】修整书院,力图恢复文物原貌;创建学院,竭力弘扬中华文化。孔子昔日周游列国,儒学而今传扬海外。兴儒学,问津书院传古今;促交流,孔子学院布四海。【解析】新闻标题要揭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从材料来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修整问津书院,建立孔子学院。而两者之间又有儒学的关联。据此,组成对偶句。17【答案】示例: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情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时的一盏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解析】这道题考查仿写能力。注意例句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后两句说明作用。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做得完美,才能得满分。18【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审题指导】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题型比较新颖,采用了材料加命题的题型,严格意义上说,是有限命题作文.所供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寓言故事自然反哺,一部分是对寓言的延伸文化反哺。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点是“反哺”。材料由传说中鸟类的“反哺”类推到人类的“文化反哺”,并且指出当今时代为“文化反哺”所提供的可能性,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处于转换之间。材料以自然现象领起,类似于中国传统诗歌的表现手法“起兴”,那么,这道作文题的真正意图指向就应该是人类社会的“文化反哺”现象。但是在此次评卷标准中,重在指向文字表达、思想深度等写作素养,对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并没有“死抠”:一类文,上限60分。既写“文化反哺”又扣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内容往往是写老一辈对年轻一辈的传统文化教育,年轻一辈用科学知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对老一辈人的影响等。二类文,上限51分。既“自然反哺”又能扣标题“角色转换之间”即感恩父辈的付出。与角色转换联系起来思考人类社会的赡养老人、善待长者等。(评卷大组认为作文题中“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其中“上述现象”包括“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应适当放宽限度,“感恩”也可以算切题。)三类文,上限43分。忽视材料,纯写角色转换之间。写“换位思考”,写基于个体的“自我的角色转换”,如“我”从孩童成了高中生,林肯从店员、木工成了州议员、总统等。四类文,20分以下,与材料、文题都完全无关的,视作离题。主要有:题意理解错误。与话题根本无关,如写“和谐”“环保”“自信”“坚强”等。这部分考生主要是对材料的解读不仔细,没有理解材料中所涉及的对象之间的关系,造成对作文文题主旨的理解错误;或是受了平时准备好的套文、宿构文的影响,作文时自己不审题,拿了一篇文章来乱套。【优秀作文】角色转换之间如果八十岁老太迷上熏眼妆,白首老伯爱上电玩,中年男女皆意在组建“丁克家庭”,世界会变成怎般的光怪陆离?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来源: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赠?随着年轻人对个性张扬的极度追求,许多所谓的文化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展现自我的矫情。慕容天天,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来源: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当老者谆谆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出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师德”!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有糖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瓣叶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雏鸟反哺,总将最鲜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们的实力。如果人生是一场筵席,那我们现在便是布菜人,在一片诱惑中,一定要三思再下筷。【佳作点评】高考阅卷作文大组点评:虽然有争论,作文组还是决定把此文打为满分作文。加上昨天下发的60分作文,到现在为止,我们改卷过半,但只遴选出两篇满分作文,比往年少太多。第一篇满分作文下发后,就有很多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打高了。但我们认为,所谓满分作文,应该属于极少数本届高考作文中名列前茅的作文,而非十全十美的文章。如果加以苛求,每年都无法改出真正的满分作文。这是需要说明的。本届作文题,又比前几年限制性强,我们一开始在审题上给予严格分类,再加上一些老师和研究生把打分的重心无意中偏向了审题,这也影响了高分作文的产生。高考,本质上是对考生的一种分类选拔,所以,在分数上强化区分度是很有必要的,但目前出成绩的作文中,高分作文比往年少很多,显得很不正常。因此,我们打出这两篇满分作文,希望树立一个明确的标杆,达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的作文,就该往58分以上打,直至满分。还须说明的是,这两篇满分作文属于两种文体类型,第一篇比较接近于议论文,第二篇属于文学性散文的类型。作为议论文,只要论点鲜明准确,论证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流畅,就是一篇好作文。如果用文学性作文的语言风格来要求议论文,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样,文学性散文在写作上多喜欢使用隐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并且比较重视形象性,你用议论文的语言和表达手段来衡量它,恐怕也会闹出误会。衡量一篇作文,我们有多项指标,下发给大家的作文评价标准,包括了内容分和表达分,还有10分的发展等级分,这是提示大家,一篇作文需要综合评价,在这里我们再次希望大家能按照要求打分。对确实写得差的,和一些投机取巧的作文,该打低的就打低,但是,对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作文,还是应该大胆打高分!jb1000教学jb1000教学jb1000教学jb1000教学jb1000教学jb1000教学jb1000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