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60716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新人教版一、紧抓特征,认清标志,识别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一般句式,为判断句。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C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为判断句。3(xx广东)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知扬州。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注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选自宋史刘敞传)注傅致:罗织。译文: 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解析“为己直”,结合语境翻译为“为自己伸冤”;“乃”,才;“者,也”是判断句。参考译文刘敞,字原父。考中庆历年间进士,殿试获得第一名。做扬州知州。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案件已经审结,刘敞见到王甲并体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刘敞把这一案件交给户曹杜诱(重新审理),杜诱不但不能为王甲平反,反而罗织罪证使案件更不可破。将判决关押,刘敞说:“王甲是冤枉的。”亲自查究讯问这一案件。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来杀人的,是姓陈的富人。这件事被相互传告,人们认为刘敞明智如神。精要点拨判断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2看是否能翻译成“是”字句。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了。3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是“者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点进行判断。二、抓标志,通语法,巧“添”“变”,识别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状语后置句,为一般句式。2(xx上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指传主梁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地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节选自隋书)译文: 答案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参考译文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感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精要点拨判断被动句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为”“为所”或“为所”。“于”或“受于”。“见”或“见于”。“被”字。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3巧借“添”“变”二法。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三、辨清类型,识准标志,识别倒装句1谓语前置句(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答案D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余三项为谓语前置句。A项应为“予怀渺渺”,B项应为“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安在”,C项应为“可使者谁”。(2)(xx江苏)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译文: 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精要点拨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是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乎”“哉”“矣”“兮”等字。2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2)(xx四川)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指传主贺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译文: 答案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解析“即”,即使;“而”,然而;“奚以”,宾语前置,拿什么;“为”,表被动;“为用”,省略句兼被动句。参考译文恰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师,贺钦听他谈论学问,叹息道:“真正的性情是不显露的,真正的道理如同埋在地下。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当天就上奏疏辞官而去,用弟子侍奉老师的礼节来侍奉陈献章。精要点拨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式主要是辨清类型,识准标志。(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标志是:有否定词“未”“不”“莫”等;代宾语的必须是人称代词,如“之”“余”“尔”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其标志是:疑问句式;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3)用“之”或“是”或“唯是”把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答案D解析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2)(xx重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数十卷。(选自揭傒斯全集)译文: 答案(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解析对句“一方之良”“一言之善”是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即“一良方”“一善言”,“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币”是古今异义词,指财物重金。“师”活用为动词,联想课文中“吾从而师之”,译为“拜师”。虚词“乃”联想课文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译为副词“才”更合语境。精要点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4介宾短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C解析“于”应译为“到”。(2)(xx安徽)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译文: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解析“于”,向;“誓于神”即“于神誓”;“污”,玷污;“自污”即“污自”,宾语前置。参考译文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精要点拨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的句型。其突出标志是动词后的介词“于”“以”,“于”字通常省略。四、“瞻前顾后”,分析成分,识别省略句1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3)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4)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5)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2(xx辽宁)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诏以立(指传主赵立)守楚州。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指盗贼首领)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节选自宋史赵立传)译文: 答案盗贼张敌万在这中间建造巢穴,赵立坚决不跟他往来,所以楚州运粮的道路更加阻塞。解析“窟穴”是名词用作动词,建造巢穴;“绝”是副词,坚决;“与”后省略了“之”字;“梗”是阻塞的意思。精要点拨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二种: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省略可能会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属于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我们需要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是省略了介词“于”。省略句虽然复杂,但最常见的有三种: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字、省略介词“于”字。五、记住固定搭配,识别固定句式1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如何,译为“对怎么办”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孰与,译为“与一起”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 BC D答案C解析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2(xx天津)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译文: 答案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解析“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参考译文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精要点拨固定句式(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句式,那就是说搭配是固定的,翻译也是固定的。只要记住其固定搭配和译法即可。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译文: 答案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此两处用意译。(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 答案实在没有料到我能回到宋朝,又见到皇帝、皇后,即使立刻死在故土,又遗憾什么呢!解析“衣冠”“日月”“旦夕”“正丘首”这些词语须意译。(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译文: 答案然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解析“畏匿”是两个词,须直译;“恐惧”“殊甚”皆是同义复词,不必逐一翻译。(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 答案我假如不是经过那些地方,那么,尽管久居官署,每天处理公文,尚且不能了解详情,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解析“九重之上”不能直译为“高高的天上”,应意译为“皇宫禁地”。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1)纵一苇之所如。译文: 答案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解析“一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需要把本体翻译出来。(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 答案我活着应当不惜肝脑涂地,死了也要报恩。解析“结草”是用典,应把典故意思译出。(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文: 答案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所积存的金玉珠宝。解析此处用了互文手法,不能直译。(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译文: 答案既没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哥哥弟弟。解析“无”与“鲜”构成互文,须把“鲜”意译为“没有”。(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译文: 答案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解析“怒发冲冠”用了夸张手法,仍要译为夸张,前面要加上“像要”或“快要”。精要点拨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序也不能变动。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法。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二、翻译的标准信、达、雅,重在“信”1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1)原句:(xx安徽)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漏译了“遽”字,“遽”是“就”的意思。(2)原句: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漏译、误译之处: 答案漏译了“督”字。“督”,督促,在这里是“被督促”的意思。误译“计其出入”,应译为“根据收入确定支出”。2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1)原句:(xx辽宁)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不“达”之处: 答案译句“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结构混乱,应在“推荐”后加“的”字。(2)原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不“达”之处: 答案原句中“不之虑”是个宾语前置句,“之”是动词“虑”的宾语。译句未译出这个句式特点,既丢掉了得分点,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须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这是“达”的要求。精要点拨1信,就是指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漏译,不随意增减。在平时翻译时,考生做不到“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漏译、误译和赘译上。漏译,误译,赘译,就不可能达到“信”这一最基本的翻译标准。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译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难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3雅,是翻译较高层次的要求。在考试中一般不做要求。切实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关键落实得分点一、考场翻译需要树立三种意识1揣摩得分点意识。翻译的第一步是阅读揣摩,其中准确揣摩得分点是重要的一环,它能确保有效得分。2整体把握意识。翻译过程中,除了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之外,“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是一个基本应考策略。“词不离句”,就是注意句子内部语意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既要学会补出省略成分,保证翻译的完整性;又要学会运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保证句意的连贯性。“句不离段”,就是一定要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在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去翻译,切不可就句译句。合理推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准确把握全句大意,离不开上下文语境,离不开对上下文句意的准确理解。3积累迁移意识。文言文命题回归课本,一直以来是所追求的方向之一。对课内知识点,尤其是经典篇目中重要知识点的迁移性考查,在翻译中往往表现得最为鲜明。因此,在翻译时要经常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哪一课中学过?在哪篇文章的哪个句子中碰到过?有了这样举一反三的积累迁移意识,做题自然能如鱼得水。二、考场翻译重点要落实得分点(一)考场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断这些得分点?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之亲故。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饮。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xx年重庆卷记丐侠改编)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1)判断句中得分点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 (2)翻译译文: 答案(1)是、吾侪以何难之有(宾语前置句)(2)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1)判断句中得分点关键实词: 关键虚词: 特殊句式: (2)翻译译文: 答案(1)里、故、踵甫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定语后置句)(2)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参考译文来懋斋先生,家境非常贫穷。想去参加礼部的考试,但是在旅资盘缠方面不足。准备好美味的佳肴,来恭候想帮助他的亲朋故友。谁知道太阳已经落山了,还没有一个亲朋故友踏进他的庭院。有一群乞丐经过他的家门,先生请他们就座一起畅饮。喝足吃饱后,先生告诉这些乞丐们原因。这些乞丐说:“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每到一处,旅社的主人都赞赏乞丐的义气,又认为这件事很奇异,并赠送了先生很多财物。到达京城之后,这些乞丐们各自分道行乞,把他们乞讨得到的钱财给先生作为参加考试的费用。考试后先生果然成功被礼部录取,得以出任某邑的长官,按照惯例先回乡省亲。这些乞丐们也都催促他回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不过很平淡地看待他们。精要点拨1得分点有三: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特殊句式,句意通顺。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1)判定关键词语在翻译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实词,这是主要的;一类是虚词。实词从词性方面看,指名词、动词、形容词,重点是动词;从知识点方面看,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重点是古今异义词、活用实词、多义实词。虚词是指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虚词,重点是有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要找出这样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就会丢分。这里,要特别注意两类词的判断:通假字的判断判断该字是否通假,一是靠平时积累,二是靠临场推断。推断有两个标准:a.用该字意思在上下文中实在讲不通,b.该字与哪个通假字音近形似。活用词的判断(参见本章专题三考点一)(2)判定特殊句式寻标志。一般的特殊句式,都有其语言标志,抓住这些标志,就基本能锁定它。联语境。有一些特殊句子,无任何语言标志,如直接判断句、意念被动句、省略句,这时就要联系语境来判定其性质。另外,一些有标志词的句子也要联系语境,因为它不一定是特殊句式,如带“见”“于”字的句子。 (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A关键实词:一一对应,字字落实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xx福建)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选自清代方苞与王昆绳书)译文: 答案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得分点“岩”“川”,名词活用为状语;“系”,束缚。参考译文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为生计所迫来到宣城、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凉见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4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选自宋史郭劝传)(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译文: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译文: 答案(1)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2)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得分点(1)“僭”“屈”“孰”。(2)“拜”“谢”“市”。参考译文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赵元昊世袭父亲的封爵,任命郭劝为官告使,送给郭劝百万资财,郭劝全都拒绝接受。赵元昊部将山遇率宗族来投奔,并说赵元昊准备反叛。这年冬天,赵元昊果然反叛,派遣他的使臣以他自封官职身份前来。郭劝看他携带的表章上还自称臣,就上奏说:“赵元昊虽然冒用中原王朝的名号,但还自称为臣,可以逐步用礼来收服他,希望皇上和大臣仔细商议。”结果被降职为齐州知州。郭劝廉洁节俭,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待到他再次任侍读时,说:“我是太学生出身,志向不过是成为太守,现在我七十岁,在皇帝侍从的行列中,可以告老还乡了。”于是拜呈表章,三次上表也不得辞官,赏赐他银两让他买田地和住宅。两年后去世。精要点拨翻译句子,一定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对确定好了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不能照抄句中原字。这里,要特别注意对下面三类词的翻译: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亲信”是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亲近”“信任”两个词。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1)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像”“用”“在”。(2)活用作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3)活用作一般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4)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进行翻译。(当然,有的词可用一个意思与“认为”或“以为”差不多的动词翻译)(5)使动用法要用“使(让)怎样”的格式翻译。与意动用法一样,有的词也可以用一个意思与“使(让)怎样”差不多的动词翻译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较为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或干脆不译。B关键虚词:慎重换、删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xx重庆)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选自元代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译文: 答案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得分点“卒”“且”“乃”“是”。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6(史弼)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选自后汉书史弼)译文: 答案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得分点“以”“谒”“因”“达”。参考译文史弼升河东太守,奉诏当为朝廷选拔孝廉,史弼知道不少权贵会托关系找人,于是预先下令与权贵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一个诸生带着他的信请他办事,但好多日子不被接待。那个诸生就用其他的事为借口拜见史弼,于是趁机送上了侯览的书信。史弼大怒说:“太守我有幸身担重任,应当选士报国,你是什么人竟这样欺诈无体统!”命令左右的人把他带出去。精要点拨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1)有实词义项的则须译出实义,如“之”“其”等。(2)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要替换。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句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1)起语法作用的。如“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之”“者”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标志。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句中的“者”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2)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3)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句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4)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须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C特殊句式:译出句式特点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7(xx广东)咏(指传主张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选自宋史张咏传)译文: 答案傅先生是天下(闻名的)贤士,我尚且不能和他做朋友,你是什么人,怎敢直呼其名!得分点“傅先生天下贤士”一句中,“傅先生”与“天下贤士”都是名词性的,这是一个名词性成分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翻译时应补出来谓语动词“是”;“名”与后面的“之”连用,“之”作宾语,所以“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参考译文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年轻时一同求学。傅霖一直隐居不愿出仕。张咏显达以后,访求傅霖三十年,始终没找到。到这时傅霖前来拜会张咏,守门的小吏报告说傅霖请求拜见,张咏责备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才德的人,我尚且不能和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他的名字!”8(xx湖南)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尝结庐数椽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选自明代杜琼雪屋记)译文: 答案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得分点“缙绅者”,定语后置句;“征”。参考译文吴地有位儒士叫徐孟祥,读书作文,志向远大,行为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曾经建造几间茅舍,用“雪屋”给它命名。范阳的卢舍人用古代隶书给它写了匾,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精要点拨1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调。主要指那些倒装句,译时须调整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结构形式。(2)补。一是补出文言语境中省略的成分,若不补出,句意就不明,句子就不通;二是补出句中的被动意味,如意念被动句。2遵循一定的翻译格式(1)判断句要译出“是(不是)”字。(2)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其中介宾短语后置句要不要把介宾短语提在谓语动词前,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一定非得要提前。(3)被动句要译出“被”字。或使用表被动的词语表达,如“受”“受到”“遭到”等。表被动的介词“于”有时省略,翻译时要注意识别并译出被动的含义。“被”可以译成“受”“遭受”,尽可能按动词意义翻译;非常明确作介词用的,才译成“被”。(4)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些固定的格式,如“所以”“有以”“得无”“无乃”和“不亦乎”“何为”“之谓”等,它们都有固定的翻译方式,必须按其固定的方式进行翻译。D句意通顺:保留语气,及时补充,避免硬译漏译请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译文的硬译或漏译之处并改正。9(陈子昂)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卢藏用陈子昂别传)译文:隐士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问题:“幽人”译为“隐士”错误。改正:译为“幽州人”。解析古代称呼人名时,有一种习惯,即先言其籍贯再言其姓名。10秦将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攻平舆,破鄢、郢。楚军大败李信。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取际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译文:楚人听说王翦率领军队而来,就召集国内军队防御他,王翦坚守,不与楚军交战。问题:漏译的词有益(扩充)、悉(调集所有的)、以(来)、壁(营垒)。改正:楚人听说王翦扩充军队而来,就调集国内所有的军队来防御他,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翻译下面的句子或文段画线的句子。11(xx上海)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原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译文: 答案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得分点“原直”“觇报”“虽”“远方”,“达”省略的主语“物价”。12奇杰之士,常好自负,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今则不然,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选自苏洵养气)(1)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译文: (2)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译文: 答案(1)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2)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得分点(1)“向”“勉强”“病”,注意反问语气。(2)“逾”“急”“自纵”;“以法”,状语后置;注意反问语气。参考译文奇特杰出的人,喜欢自负,自视很高,瞧不起人,志向气概一表露就超然远离,不能用礼法限制束缚。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骤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古代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爵位尊崇他们,用俸禄厚待他们,用恩德感化他们。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与职位,享有低微官食、斗升的俸禄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精要点拨要做到句意通顺,除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外,还要注意:1不要硬译、漏译。所谓“硬译”,就是在明知无法翻译的情况下强行翻译,其结果是语意不通。碰到这一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它可能是专有名词(国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度量衡等),另一种是它可能是疑难词。这时,只要结合一下语境就明白了。当然,还要靠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漏译也属常见现象。解决的办法是坚持一字一词一译的原则,碰到确实需要合译的一定要慎重。2必须补上省略成分及其他相应的词语,使句子更为通顺。3要保留原句语气(尤其是问句的语气),不可随意改变。4另外,译句要规范,不得出现语病或文白夹杂。翻译口诀纵览全篇,明晓大意。由句到词,串联成义。实词必译,重复合一。虚词实义,定要翻译。虚词虚义,留住语气。单音词语,双音替换。年号地名,不必翻译。若有省略,补出本意。修辞用典,可用意译。词类活用,尤为注意。是否通假,全靠记忆。揣测推断,前后联系。重点难词,采分所系。切莫望文,从而生义。大胆推断,下笔心细。特殊句式,调整词序。省略倒装,皆有定律。因句定调,皆按惯例。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句子通畅,完美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