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2 第1讲 应试八大技能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5410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2 第1讲 应试八大技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2 第1讲 应试八大技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2 第1讲 应试八大技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新课标精神的浓缩。因此近年的高考试题在命题形式上不断推陈求新,在试题情境设置上更加贴近生产、生活。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与治理、化学材料的制造和应用等,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的素材,形式上灵活多样,起点高,落点低,充分体现了化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在高考中对于此类问题要认真剖析,充分挖掘与化学知识的结合点,利用化学方法、原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第一讲 应试八大技能,应试技能1 重视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以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如着色剂、调味剂、防腐剂和营养强化剂,以及近几年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非法加入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为背景进行命题,考查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取,以及危害等化学知识。,健康问题与化学的联系,【典例1】 (2013四川理综化学,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B葡萄糖可用于补钙药物的合成 C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 D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解析 A项,SO2对人体有害,属有毒物质,不能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错误;B项,葡萄糖可用于合成补钙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正确;C项,聚乙烯塑料是常见的食品包装材料,正确;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消毒剂,如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就是次氯酸钠,正确。 答案 A,“节能减排”与“低碳”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在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同时也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考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燃料的充分燃烧、能量的相互转化以及反应热等知识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能源问题与化学的联系,【典例2】 (2013皖南重点中学生联考)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新能源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低碳经济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发展太阳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C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沼气和玉米制乙醇作燃料都涉及生物质能的利用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糖类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解析 发展太阳能,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都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是利用生物质能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 C,环境问题化学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以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绿色化学思想为素材的高考命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有关环境污染原因和环境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原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充分利用绿色化学思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环境问题与化学的联系,【典例3】 (2013江苏化学,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 )。 A甲醇 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 D氢气 解析 甲醇、天然气(CH4)、液化石油气(气态烃)燃烧均生成CO2和H2O,CO2会造成温室效应,氢气燃烧只生成H2O,因此最环保的是氢气,D项正确。 答案 D,化学用语是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是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化学用语可以反映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正确理解和使用化学用语非常重要,也是高考的必考点。对化学用语内涵的正确理解是正确运用的基础。我们对化学用语一定要理解准确、书写规范。,应试技能2 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热化学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正确理解,准确运用和规范书写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准确使用化学符号语言,【典例1】 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 (2)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3)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可与H2O2发生反应,其产物不污染环境,化学方程式为_。 (4)X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式为_。 (5)已知:X(s)O2(g)=XO2(g) H393.5 kJmol1 2X(s)O2(g)=2XO(g) H221.0 kJmol1 则表示XO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6)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的五核阳离子乙, 向含乙和Z的阳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固体Na2O2,加入Na2O2的物质的量与 产生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 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每段只用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 OA段_; AB段_。,化学图形语言包括各种模型(如分子模型、原子模型)、关系图、知识网络图、工艺流程图等,它们是化学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也是化学思维的重要材料和结果,而且还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图形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具有同文字信息和符号信息相同的功能,但比文字信息更直观形象。化学图形语言在高考中的运用也非常普遍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化学模型图的理解和辨认,对于关系图和工艺流程图的分析、转化和运用能力。,灵活运用化学图形语言,答案 C,化学反应过程体现了化学反应原理,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反应先后顺序的具体表现形式。化学反应过程是试题考查化学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正确分析化学反应过程可以发现物质制备和转化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的物质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解决有关问题。,应试技能3 准确把握化学反应过程,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反应,还原性较强的还原剂先发生反应;同理,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反应,氧化性强的氧化剂优先反应,这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原理”。该原理也是高考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命题的重要角度,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先后顺序问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BrO3KIO3Br2I2,所以向KBrO3溶液中滴加少量KI的硫酸溶液后,所得产物除水外还有KIO3和Br2。 答案 D,判断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型)先后顺序的原则是,先反应的离子的产物与其他离子能大量共存,若产物不能与其他离子大量共存,则它一定不能先反应。通过物质的性质或物质间的共存关系判断离子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通过离子间的反应顺序判断物质的性质或物质间的共存关系,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型)的先后顺序问题,答案 C,二氧化碳与混合碱溶液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如二氧化碳与B碱和C碱混合物反应,若二氧化碳与B碱反应生成的D还可以与C碱继续反应生成B碱,那么二氧化碳与C碱的反应一定优先。,二氧化碳气体与混合碱反应先后顺序问题,【典例3】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可表示为 ( )。,解析 CO2不断通入KOH、Ca(OH)2、KAlO2的混合溶液,先后反应顺序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钾二氧化碳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即C符合。 答案 C,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溶液中的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H(水电离的)Al3Mg2NaCa2K。 阳极放电顺序:应该先看阳极是否为活泼金属,如果是活泼金属,则电极放电;如果是惰性电极,则按照阴离子的放电顺序去判断:S2IBrClOH含氧酸根。以电解池为载体考查两极的离子放电顺序及其产物是高考的命题热点。,电解池中电极上的放电先后顺序问题,【典例4】 (2013河南调研)用a、b两个质量相等的Pt电极电解AlCl3和CuSO4的混合溶液n(AlCl3)n(CuSO4)19。t1时刻a电极得到混合气体,其中Cl2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mL(忽略气体的溶解);t2时刻Cu2全部在电极上析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t2时刻,两电极的质量相差3.84 g C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t2时刻后,b电极的电极反应是4OH4e=2H2OO2,解析 根据a电极得到Cl2,即2Cl2e=Cl2,则电极a为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根据生成Cl2的体积可求得原混合溶液中含Cl 0.02 mol,故CuSO4为0.06 mol,t2时阴极b上Cu2完全析出,其电极质量增加0.06 mol64 gmol13.84 g,B项正确;Cl和Cu2放电时,溶液pH不变,当OH和Cu2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pH减小;t2时刻后,a、b两极分别是OH和H放电,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答案 B,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相近概念,如分离和提纯、检验和鉴别、蒸发和蒸馏等。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易错、易混,就需要对这些概念抓住关键字词,从概念的内涵和使用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辨析并通过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例证,以达到规范使用化学概念的目的。,应试技能4 相近概念的辨析,易混概念的区分要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概念本质上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列举实例予以验证、强化。 下面是化学上常见的易混概念:,有效区分易混概念,1基团和离子 基团是不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而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例如羟基为不带电的基团,可表示为OH;氢氧根离子为带电的阴离子,可表示为OH。其电子式分别为: 2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 酸的氧化性指的是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出来的氧化性,是一切酸的通性,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中高价元素所表现出来的氧化性。常见的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有硝酸(浓和稀)和浓硫酸以及次氯酸。,3干馏和蒸馏 干馏是固态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如煤的干馏。 蒸馏(分馏)是根据液态混合物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使液体组分汽化然后冷凝收集的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4蒸发和蒸馏 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操作的目的不同,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而获得固体溶质的方法;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沸点的不同通过加热和冷凝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5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四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条件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是单质,条件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结构性质不同,同系物的研究对象是有机物,条件是结构相似,分子式相差n个CH2原子团;同分异构体的研究对象是化合物,条件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有机和无机)。,【典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D2、T2属于同位素,C2H2与C6H6互为同系物 B1 mol羟基和1 mol氢氧根离子均含有6.021024个电子 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可采用蒸发,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可采用蒸馏 D铁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作氧化剂,证明硫酸是氧化性酸 解析 A项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C2H2与C6H6结构不相似,二者不是同系物;B选项1 mol羟基含有96.021023个电子,铁与稀硫酸反应,氧化剂是氢离子,只能说明稀硫酸具有酸性。 答案 C,1概念的范围界定错误 如:酸的概念: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因此NaHSO4不属于酸,因为其电离出的阳离子有Na、H;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前提都是化合物; 利用Vn mol22.4 Lmol1求体积,该物质必须为气体,且在标准状况; 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并不是只有单质才发生焰色反应。,辨析易错概念,2错误理解概念的从属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一定不是复分解反应,例如Na2S2O32HCl=2NaClSO2SH2O,不是复分解反应;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不可能是分散系; 如芳香族化合物(只要含苯环即可)芳香烃(含苯环的烃)苯及其同系物(只含有一个苯环,且侧链只能是烷烃基)。,3理解概念片面化 如:化学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一定被还原(忽视了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一定被还原(忽视了元素化合价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忽视了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忽视了SiO2不与水反应); 酸一定不含金属元素(忽视了高锰酸、偏铝酸等); 盐都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忽视了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忽视了浓度的大小)。,4模糊概念本质 如无机酸的“元”数确定是根据一个酸分子能电离出的 H的个数,而不是酸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个数,乙酸CH3COOH为一元酸,而不是四元酸;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为104106,油脂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不是只有金属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才是合金,金属与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典例2】 (2013南通一调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 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 B,化学概念都是化学专用名词,在书写、表达化学概念时,不能写错别字。如萃取(卒取)、熔点(溶点)、油脂(油酯)、酯(脂)化反应、焰色反应(颜色反应)、铵(氨)盐、硝(消)化、磺(黄)化、加成(层)、己(巳)烷等;也不能随意增减字数,如“物质的量”不能写成“物质量”等。,规范表达化学概念,【典例3】 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 ( )。 A三溴笨酚 B烧碱 C乙酸乙脂 D石碳酸 解析 A选项中“苯”错写成“笨”,C选项中“酯”错写成“脂”,D选项中“炭”错写成“碳”。 答案 B,答案表述是展示考生答题的最终环节,也是决定考试得分多少的关键环节。在高考时要时时处处注意答案的规范表述,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力争做到“会做的题都得满分”,力求避免以下三个问题: 会而不对:主要表现在解题思路上考虑不全或推理不严密或书写不准导致失分;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思路大致正确,但丢三落四,或遗漏某一答案,或讨论不够完备,或以偏概全,或出现错别字;全而不精:虽面面俱到,但语言不到位,答不到点子上。,应试技能5 规范表述试题答案,化学卷填空、简答中不规范表述是考生的普遍弱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语言准确性不强,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 如回答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操作时,有的学生简单回答成“打开止水夹”。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把“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原因”说成“氯气具有漂白性”等。,解答过程表述不规范,2化学术语不规范,或口语化严重 如:将“活塞”说成“开关”,将“试剂瓶”说成“瓶子”,将“塞子”说成“瓶盖”等等;用词不当,如:气体逸出(气体跑出来)、溶液溢出(溶液从容器中淌出来、漾出来等);F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族”答成“第四周期第B族,或第8族、第八族”等。 3语言逻辑性不强,表达随意,颠三倒四。如鉴别试剂中“指名道姓”。再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认为有加热法和加水法。但有的考生简单、笼统的说“加热法”和“注水法”,这是不得分的。一定要叙述到位,如把导气管放入水槽的水中,微热,观察导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该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检验无水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装置符合气密性要求,加热装置等已略去;其他用品可自选)。 (1)填写表中空白:,(2)你如何判断本实验中有CO生成?(简述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_。 (3)一般气体发生装置中导气管稍稍露出橡皮塞,而A中导气管却伸入试管底部,试说明其原因:_ _。 (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有不妥之处,请说出不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原因:_。 建议:_。,解析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二氧化碳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在二氧化碳的检验中由于草酸挥发产生的草酸蒸气也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因此在检验CO2之前需除去其中的草酸蒸气。 答案 (1),(2)验纯后点燃E处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洗的小烧杯,若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模糊,则可确定有一氧化碳生成 (3)草酸先升华,后分解,如果导气管稍稍露出橡皮塞,则导出的气体主要是草酸蒸气,伸入试管底部利于草酸分解生成的气体排出 (4)挥发出来的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会干扰CO2的检验 在装置B和装置C之间增加一个装有水的洗气装置以除去草酸蒸气,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典例2】 (2013天津理综,7)X、Y、Z、Q、R是五种短周期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_。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写分子式)_。,解析 根据题意综合分析可知五种元素X、Y、Z、Q、R分别为H、C、O、Na、Al。 (1)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原子半径变化规律可知r(Na)r(Al)r(C)r(O)r(H)。 (2)在H与C所形成的烃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至少含有两个碳原子,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为乙炔,分子式为C2H2。 (3)根据转化关系及所给信息可知:C为CO2,D为Na2O2 由于与CO2反应生成两性不溶物,所以A为NaAlO2、B为Al(OH)3。,图像题和表格题,统称为图表题。它是指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本专题将详尽介绍图像题和表格题的解题技巧,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几年高考这方面的题型在考查力度上有所增加。,应试技能6 图像、图表分析,根据图像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图像题分为两类:坐标图、模型图。考题中主要形式是坐标图像题,该题特点: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因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曲线图像。解答坐标图像问题的总体策略是:一、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量,即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物理量;二、分析图像中的特殊点,包括起点、拐点和终点;三、识别图像中的线;四、联想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明标”,“二析点”,“三识线”,“四想原理”。,图像曲线分析,【典例1】 (2013福建理综,12)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40 之前与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 molL1s1 D温度高于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答案 B,表格题一般是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信息放在一定的表格里,以便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并通过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结合化学原理解决问题。表格题的解题策略有:明确实验目的和题设问题;分析表中信息(实验现象、所涉及物理量、数据等)找出有关数据和无关数据以及信息的关联、抽象归纳形成规律;结合化学原理和规律、逻辑推理或计算解决问题。,表格数据分析,答案 C,信息迁移试题是根据题中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结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迁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一类试题。解答信息题一般有三个环节:(1)认真读(审)题,获取信息;(2)结合问题,处理信息;(3)根据信息,迁移应用。解题时要注意既不能机械地模仿信息,也不能随意发挥,而应当抓住题中的信息特征,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迁移应用解决问题。,应试技能7 情景信息迁移,该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是通过对新信息进行分析抓住本质特征,结合问题要求直接迁移应用解决问题。该类试题是一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利用信息直接模仿迁移,解析 根据信息,断键规律是碳碳双键中两个键均断裂,两个断裂后的碳碳双键再进行成键,形成新的碳碳双键。按此规律,可以判断A项合理。 答案 A,有些试题在题目中夹杂大量的与解题无关的信息或者对解题有干扰作用的信息;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摒弃无用信息,排除干扰因素,对有用信息迁移应用得出最后结果,解此类题时,阅读是手段,分析、辨析是关键。能够更好地考查学生接收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排除干扰信息,合理筛选有效信息迁移应用,【典例2】 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 ;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 ,沸点为249 ,溶解度为0.34 g;乙醚的沸点为34.8 ,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的名称是_,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_。 (2)操作的名称是_,产品甲是_。 (3)操作的名称是_,产品乙是_。,(4)如图所示,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放置的位置应是_(填“a”、“b”、“c”或“d”),该操作中,除需蒸馏烧瓶、温度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收集产品甲的适宜温度为_。,解析 (1)由题意可知,白色糊状物为苯甲醇和苯甲酸钾,加入水和乙醚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中溶有苯甲醇,水中溶有苯甲酸钾,两种液体可用分液法分离。(2)溶解在乙醚中的苯甲醇的沸点远高于乙醚,可蒸馏分离。(3)加入盐酸后生成的苯甲酸为微溶于水的晶体,可过滤分离。,答案 (1)萃取、分液 苯甲醇 (2)蒸馏 苯甲醇 (3)过滤 苯甲酸 (4)b 冷凝管、牛角管、酒精灯、锥形瓶 34.8 ,有些试题在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是比较隐蔽的,不容易被发现,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掘信息,理解信息的原理和实质,再结合其他化学原理和规律信息迁移应用。,挖掘信息,综合分析迁移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X与Y电极中,属于电池正极的是_,判断理由是_; (2)光照时,电流的流动方向是_; (3)光照时,Pt电极发生的反应为_; (4)光照时,Cl向_移动; (5)光照时,电池总反应为_。,化学计算中要做到能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就要正确分析形式多种多样的数据,找到数据的作用、特点以及内在联系,寻求化学计算的正确方法,以提高化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数据的处理能力反映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应试技能8 化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化学计算中提供的数据或定量关系,有的很直接,有的却隐蔽得很巧妙,必须通过对题目的反复推敲、认真辨析、深挖细掘,才能充分显示。让隐蔽数据明朗化是解题关键。,挖掘隐蔽数据,【典例1】 下列有机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均保持不变的组合是( )。 乙醇 乙烷 乙酸 葡萄糖 蔗糖 A B C D 解析 有机物的最简式相同时,符合要求,中,CH3COOH与C6H12O6(葡萄糖)的最简式相同。 答案 C,某些题中存在内涵数据。它们必须通过题目所提供的明显数据,联系有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引申才能揭示出来,而这些题目的内涵数据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揭示内涵数据,【典例2】 已知FeS与某浓度的HNO3反应时生成Fe(NO3)3、H2SO4和某一单一的还原产物,若FeS和参与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则该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 ANO BNO2 CN2O DNH4NO3,答案 A,有些题目由于所给条件不足,造成无法直接列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方程式,或列出的方程从数学角度分析有无数组解,这时若要结合具体的化学条件,便可得到确定解。这就要求必须牢固掌握并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和数量关系,熟悉各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运用化学的特殊条件和关系综合分析和处理。,巧用特征数据,【典例3】 将质量为W1 g的钠、铝混合物投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金属没有剩余,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V1 L。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a molL1的盐酸,过程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后又逐渐溶解,当沉淀恰好消失时所加盐酸体积为V2 L。将溶液蒸干充分灼烧得到固体W2 g。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