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1 第1讲 细研高考评分标准领会阅卷心得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5407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1 第1讲 细研高考评分标准领会阅卷心得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1 第1讲 细研高考评分标准领会阅卷心得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化学二轮自查 专题1 第1讲 细研高考评分标准领会阅卷心得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讲 细研高考评分标准领会阅卷心得,一、高考理综(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测评及命题程序 1试卷整体测评 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在题型、题量、赋分和难度上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仍会以“84”模式命题。即第卷为8道选择题(6个单选、2个双选、客观题),第卷为4道主观题。高考“84”命题模式实质上是“624”模式。 2014年高考试题的考查仍将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着力点,力图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基本的化学学科能力和素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社会和科技等实际问题,以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整体难度稳定、梯度分明、模块功能的考查指向性会更加清晰。,2试卷命题程序 对上一年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本年度命题的指导思想及具体的命题思路制定双向细目表,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备用题筛选、整理征来的试题,组建题库秘密状态下由教师、学生试做,获得相关数据5月还要为防“撞车”进行重审,然后定型高考试卷。所以考生在考场见到的题一般不可能是以前做过的原题。,二、阅卷评分时坚持的“六大原则” 1“多种答案”原则 在一些开放性试题中,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合理的均得分;有错误的,根据错误的性质,参照评分参考中相应的规定评分。 2“倒扣分”原则 一个答案,经常有考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把握,写出一对一错,或二对一错,或一对多错的答案。这种情况反映考生抱有某种程度的投机心理,把多个可能的答案全部写出,让评卷教师做出选择。阅卷一直坚持凡是出现多个答案情况时,只要有错误的,均要倒扣分,但不出现负分。,3易于辨别 修正清楚原则 凡是辨别不清的,皆为“0”分。所以答题时,字不一定要很漂亮,但须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过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于辨认。有两种情况存在,其一是学生在修改答案时,改动不够坚决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间修改不清楚,难以辨认;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机心理,让评卷老师去猜。另外有些学生开始答卷(题)时,没有把握,用铅笔答题,最后也没有用签字笔重新圈定,导致扫描时图片不够清晰,造成重大失分。,4“不许越线”原则 试卷上多处有明显的提示,答题不许越线。若答错位置或答题超出试卷划定的界限时,评卷时需切割扫描,而造成答题内容上下不着边,引起缺失造成失分。 5“白纸黑字”原则 即凡是试卷上写了的就有,没有写的就没有。只凭试卷上的白纸黑字所表达的内容及所提供的信息评分,才能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6“见空给分”原则 在连续多个答案中,为了便于操作,通常采用“独立操作,互不牵连”的原则,即前面一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影响后面答案的给分;同理,如前者正确,而后者错误,也按步骤照样给分。虽然此法可能让部分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于操作。,(3)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改写不正确,违背反应规律,不注意“用量”。 (4)热化学方程式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的“”“”号写错,反应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不对应。 (5)有机物的结构式(或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如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错写成CH2CH2等。 (6)语言不够准确,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7)专业用语不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虑”,“滤纸”写成“虑纸”;用词不当;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取代反应”写成“取代”等等。 (8)不清楚化学原理,不注意知识前后联系,表达随意,所答内容的内涵与设问的外延不吻合,所答非所问。,2常见化学实验中的规范用语 (1)测定溶液pH的操作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pH试纸上,待变色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注意广范pH试纸读取整数) (2)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到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4)焰色反应的操作 先将铂丝蘸取盐酸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 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5)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如往含SO的溶液中加BaCl2溶液,将沉淀静置,取少量上层清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再滴加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SO已经沉淀完全。 (6)洗涤沉淀操作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自然滤出,重复23次即可。,(7)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8)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9)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用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10)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插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住或加热试管,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分液漏斗的装置。先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用手捂住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有长颈漏斗的装置、启普发生器型装置。关闭导气管出口,往长颈漏斗中加适量水后,若长颈漏斗和试管(烧瓶)中形成液面差,而且液面差不变化,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1)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压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应用,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 图1中的A为_,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第2组实验进行18 s后,I浓度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2,计算318 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命题分析 本题以碘的提取有关反应为载体,综合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有效数字的处理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化学平衡图像分析,综合性强,难度大。,评分细则 (1)热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给分,漏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给分,反应热H不对不给分。 (2)I2单质在溶液中不是固体,不写进平衡常数表达式不给分。 (3)叙述不全面扣1分。不写Fe2的形式不给分,叙述不全面扣1分,表述意思不明确不给分。多选、错选不给分,只选一个且正确给1分。 (4)不写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不带单位、结果不带单位、有效数字不对均扣1分。,(2013广东理综,32)(15分)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应用,(1)电解精炼银时,阴极反应式为_;滤渣A与稀HNO3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该气体变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 (2)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_;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3.5%,理论上5.0 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_ mol CuAlO2,至少需要1.0 molL1的Al2(SO4)3溶液_ L。 (5)CuSO4溶液也可用于制备胆矾,其基本操作是_、过滤、洗涤和干燥。 命题分析 本题以Ag的回收和CuAlO2的制备为背景,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工艺流程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评分细则 (1)电子符号e漏掉“”号扣1分;方程式不配平不给分。 (2)CuO、Al(OH)3漏写一个且正确得1分,多写、错写不给分;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或离子符号写错不给分。 (3)方程式前面化学计量数有错误不得分,O2写不对不得分; (4)数字不对不得分; (5)错写、漏写一步均不得分。,(2013广东理综,33)(17分)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_。,化学实验综合应用,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_。 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_。 (2)能量之间可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右图), 并作相应标注,要求:在同一烧杯中, 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以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_。 甲乙两种原电池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_,其原因是_。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_作阳极。,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Cl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原电池的设计等,意在考查考生对Cl2的制备原理、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能力。,评分细则 (1)错选不得分,错写、多写不得分,少写1个且正确得1分,只写1个且正确不得分;叙述不全,步骤有遗漏、颜色不对不得分。 (2)电极名称与电解质溶液不对应不得分,没有画溶液扣1分;没有强调使用盐桥不得分。 (3)答“锌”或“Zn”均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