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医药政策解读.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94532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期中医药政策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近期中医药政策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近期中医药政策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期中医药政策解读,一、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内涵及我省我市的具体举措,(一)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宪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 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2003年4月7日国务院令第374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山东省中医条例于1999年6月18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公布),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同年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制定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2007年5月16日,温家宝总理批示要求“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全面研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服务”。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要求的重要步骤。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对在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发挥中医药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若干意见是以国务院名义对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作用并做出全面部署的重要配套文件。,三是推进和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重要成果。,2007年3月,国务院成立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各成员单位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若干意见(稿)积极支持,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制定这样一个政策文件,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2008年2月,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会议原则通过了若干意见(稿)。按照会议要求,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出台后,对若干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布。,总之,若干意见是一部指导中医药事业(包括民族医药,下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既具有宏观指导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突出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又系统提出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及政策措施。它的出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不仅再次表明了党和国家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和内容 若干意见在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方面,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益经验,集中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中医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应对新挑战的探索创新。,一是充分肯定了中医药的医学科学、文化价值、历史贡献、现实地位和重要作用。 若干意见指出,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若干意见强调,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二是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 若干意见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三是高度概括了中医药具有的独特优势。 若干意见指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特别是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四是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若干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中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五是全面阐述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若干意见指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六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五条基本原则。 若干意见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若干意见提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七是全面系统提出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若干意见指出,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民族医药发展;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八是着重强调了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三)整体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系统运行和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各项任务要求,推进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我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国务院提出的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作为具体思维方法,形成了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框架。,中医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 医疗保健 健康服务 促进和谐 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太极阴阳图,阳:病人 亚健康人 健康人 阴:医疗 保健(养生康复)预防,阴阳交互 动静相倚 此消彼长 此盛彼衰,微观层面:围绕中心 落实服务 遵循五行要素,理念(水):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维权(木):知情选择参与获得,能力(火):整体思维辨证论治,方法(土):望闻问切药针推膳,效果(金):安全有效简便验廉,中观层面从七个方面大力推进,第一,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一是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 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大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造建设力度,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我省要求5年内:“按照国家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完成县级中医医院的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综合医院要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配齐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中医床位数要不低于总标准床位数的5%,三级医院门诊开设中医专业不少于3个,二级医院不少于2个。”“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器具和必备中药;每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运用中西两法为群众服务的乡村医生,并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为群众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二是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研究制订中医诊疗常规、出入院标准、用药指南、临床诊疗路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因病施治、规范诊疗、合理用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育、培养一批名院、名科、名医。推动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我省提出:“省重点抓好10所中医医院建设,各市至少重点建设1所高水平的中医医院”。 我市提出“市级以市海慈医疗集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重点,做好全国重点中医医院和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分别建成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专科优势突出的国内知名中医医院和优秀中西医结合医院。”“区(市)政府5年内要按照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制定的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的上限完成本区(市)中医医院的改扩建和设备配置,改善就医环境和设备条件,建成中医特色突出、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区(市)级中医医疗和技术指导中心。”,三是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 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 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四是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 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 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我市提出:“实施养生保健三进工程,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纳入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市内四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5年内建成200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20个养生保健基地(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20个药膳特色餐厅、20个膏方服务示范单位,推进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服务,初步建成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第二,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 一是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 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 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 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 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二是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 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 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 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推动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第三,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改革中医药教育。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 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 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 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二是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 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 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 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三是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 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 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 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 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 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四是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 制定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 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 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我省要求:“加快培养一批知名中医。继续实施国家和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多层次的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重点培养10名学术造诣高、受国内同行公认的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100名优秀中医药学科带头人。继续开展名中医药专家评选活动,每5年评选一次”。“实施中医药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100名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和100名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对1000名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1000名社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培养10000名中医乡村医生”。“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人员比例要逐步达到70%以上,新进医药人员应以中医药人员为主”。,我省要求:“加强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继续推行中医传统班培养模式,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结构和方式,加大对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支持,逐步提高生均拨款定额”。,我市提出:“5年内引进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医)10名(其中至少有1名为国内同行公认的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培养10名省内同行公认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30名优秀中医药人才,12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其中中西医结合骨干40名,区市级及以下医院占50%),40名中药技术骨干,40名中医护理技术骨干,3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300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第四,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 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 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 合理调控、依法监管中药原材料出口。,二是建设现代中药工业和商业体系。 加强中药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制定有利于中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组织实施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鼓励中药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 加大对中药行业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扶持与保护力度。 优化中药产品出口结构,提高中药出口产品附加值 ,扶持中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加强中药管理。 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充分体现中药特点,着力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健全中药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 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我省要求:“支持中药制剂的研发和使用。鼓励将名老中医验方开发为使用方便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5年以上,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依法简化制剂审批程序,加快审批。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批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可以在技术协作、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调剂使用”。 我市提出:“加强崂山中药道地药材的保护,推进崂山药用植物种植观光园建设,建设一批道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生产基地,加快中药种植的现代化和产业化 ”。,卫 生 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8月24日出台了关于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的意见。提出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六项原则: 一是重特色。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紧密结合本医疗机构的中医专科特色,注重体现地域特点和疾病谱特点,体现工艺、剂型的传统特色和合理性。 二是讲实效。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注重安全性,突出疗效,保证质量,方便使用,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抓重点。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领域与品种,避免盲目追求品种数量,改变小而全、多而散的状况。 四是重传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研制要注重以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与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的传承相结合。 五是循规律。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既要体现辨证论治,突出中药传统特色,又要遵循药物研发的基本规律,注重临床使用数据的积累和效果的评价。 六是求发展。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立足于满足病人的需求,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制剂水平,为名科、名院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规定:“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中药制剂,可免报资料项1317。利用传统工艺配制是指配制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包括中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提取制成的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传统剂型、现代剂型,也包括按传统方法制成的酒剂、酊剂“。“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是指能够提供在本医疗机构连续使用5年以上的文字证明资料(如医师处方,科研课题记录,临床调剂记录等),并提供100例以上相对完整的临床病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临床研究应注重安全性评价。不具备成立伦理委员会的医疗机构申请中药制剂临床研究,可委托已按规定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其他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规定:“ 下列情况不纳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范围: 1中药加工成细粉,临用时加水、酒、醋、蜜、麻油等中药传统基质调配、外用,在医疗机构内由医务人员调配使用。 2鲜药榨汁。 3受患者委托,按医师处方(一人一方)应用中药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品”。,同时要求完善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 (一)推进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配制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水平。 (二) 已获得批准的“医院”类别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如不具备配制条件或配制能力不足,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委托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室或药品生产企业配制。 (三)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中未规定微生物检查要求的,其制剂配制可不要求在洁净区操作;非无菌制剂的药材净制、漂洗等前处理和提取用水可使用符合卫生学标准的饮用水。,要求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使用管理 (一)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只能在本医疗机构内凭医师处方使用,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通过互联网、邮购等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宣传广告。 (二) 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者临床急需而市场没有供应等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符合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调剂使用有关规定的民族药制剂,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本辖区内指定的民族医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民族医科室之间调剂使用,具体实施规定由各民族地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中医药管理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三)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在本行政区域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使用。跨辖区使用的须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同意,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1经卫生部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对口支援。 2国家级重点专科技术协作。 3国家级科研课题协作。,申请及批准时,应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并明确数量、用途、使用范围和期限等,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 取得制剂批准文号的医疗机构应当对批准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负责。使用制剂的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制剂的说明书使用,并对超范围使用或者使用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第五,加快民族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发展 一是加强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就医条件,满足民族医药服务需求。 二是加强民族医药教育,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民族医药人员素质。 三是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准入制度。 四是加强民族医药继承和科研工作,支持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校勘、注释和出版,开展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单验方等整理研究,筛选推广一批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五是建设民族药研发基地,促进民族医药产业发展。 六是坚持中医和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七是加强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建设,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第六,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 一是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规划。 二是加强中医药文物、古迹保护,做好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大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力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创造良好传习条件。 三是推进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弘扬行业传统职业道德。,四是开展中医药科学文化普及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六是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七,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一是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进一步开展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合作交流。 二是扶持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三是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四是在我国对外援助、政府合作项目中增加中医药项目。 五是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传播。,宏观层面建立健全七个方面的保障机制,第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是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中医药工作,开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新局面。,我省要求:“充分发挥省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制定、部门协调和组织推动”。 我市要求:“建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发改、财政、人社、经信、药监、科技、教育、农业、林业、物价、文化、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协调、督导中医药工作”。,第二,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 一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第三,加大对中医药事业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 二是要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 三是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 五是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我省要求:“坚持政府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将中医医院纳入市级以上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规划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重点加强建设。公立中医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原则上由本级政府承担,公立中医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应给予专项补助。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重点专科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等”。“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落实政府补助政策,并在投入政策上优先向中医医院倾斜。研究制定有利于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政府补偿办法和倾斜政策,激励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中医药服务”。,我市要求:“要依法设立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市级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增长幅度要高于卫生事业拨款增长幅度,主要用于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科技研究推广和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等。公立中医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贴政策性亏损和在职职工各项保险均由本级政府承担,其承担的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应给予专项补助,其业务用房基本建设项目免征土地及基本建设各项收费”。“根据中医药服务特点,逐步提高中医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等项目价格,鼓励发挥中医药服务的特色优势”。,第四,加大相关政策对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和使用的力度 一是医疗保障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 二是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医药。,我省要求:“研究制定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救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支付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我省规定:“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使用中医药治疗的,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要比使用其他治疗的提高10%以上,对住院病人采取针灸治疗的报销90%。在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对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的门诊慢性病和住院参保人员,其医药费用报销比例至少提高5%。不断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办法,通过实施总额预付、单病种结算以及人均定额结算等复合式结算办法,鼓励定点医院充分使用成本低廉、利润率高的中医药服务”。,第五,加强中医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 二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完善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逐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 三是加强中药道地药材原产地保护工作,将道地药材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第六,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 一是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 二是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制度。 三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四是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 五是加强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我省要求:“按照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规律,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和管理。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备专门的中医药管理人员”。,我市要求:“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中医药管理队伍建设;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备专职中医管理人员,切实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医管理职责。各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要设立中医监督科室,充实执法力量,加强中医药执法工作;各级疾控机构要配备中医药业务人员,研究推广使用中医药措施预防疾病”。,第七,加强中医药政策研究和战略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二、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又对贯彻医改意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发展道路应当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现代医药和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都得到充分发展、广泛运用、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相互汇聚、共同提高、服务人民、造福人类的道路。若干意见指出,长期以来,中医药和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这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若干意见强调,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我国中医药的理论思维和辨证论治方法,以及中医医疗保健模式符合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将显示其独特而旺盛的生命力。,为了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医改意见、实施方案以及若干意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和系统论作为具体思维方法,形成将医改的各方面要求纳入整体思维、系统运行、三观互动、全面落实的思路和框架。,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1年: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微观层面,要让群众从五个方面得到包括中医药服务在内的实惠,一是预防少得病。从2009年开始,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努力使群众少得病。,我市自2011年起,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作为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首先在市内四区为55岁以上居民免费提供,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 。这将是在全国的一个创举。,二是得病有保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医保报销,鼓励使用中医药,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三是看病更方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提高基层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利用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四是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体现中西药并重原则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减轻群众用药就医的负担。,五是努力看好病。通过包括公立中医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在中观层面,要在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第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实施方案要求: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若干意见要求:医疗保障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 一是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 二是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第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方案要求: 一、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 二、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 三、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若干意见要求: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 一是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 二是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医药。,第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施方案要求: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四、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 实施方案中强调: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达到标准化水平。我市莱西市中医医院、崂山区中医医院已列入其中。,若干意见要求: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要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一是大力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西医结合和民族医医疗机构)。大力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室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在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二是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鼓励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以及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探索中医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制定实施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鼓励西医师学习中医,培养一批中西医结合人才。开展面向基层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 三是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我市要求:“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1名,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执业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已将推广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了2010-2011年医改任务,按照考核合格1人补助600元的标准,完成7500人的培训任务量纳入预算。 已将完成100所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纳入了2010-2011年医改任务,按照验收合格1所市级财政补助4万元的标准纳入预算。,第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实施方案要求: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 二、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三、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四、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 实施方案中强调:要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若干意见要求: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中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一是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 二是推动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 三是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机构、人员准入条件和服务规范,加强引导和管理。,第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实施方案要求: 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 二、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三、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中都强调:要对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若干意见要求: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要加快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 一是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投入倾斜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 二是积极促进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允许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在宏观层面,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重要作用,第一,在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要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加强中医药行业统一规划,按照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管理中医药。 二是要加强地方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第二,在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加强中医药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县以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和必备中药,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是建立规范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机制。,第三,在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建设以及中医药人才培养。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支持中医药事业。,第四,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要合理确定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价格,充分体现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第五,在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保护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在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集中分布区建设保护区,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设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和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合理调控、依法监管中药原材料出口。,二是加强中药管理。完善中药注册管理,充分体现中药特点,着力提高中药新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健全中药标准规范体系,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中药饮片生产质量和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监管。加强对医疗机构使用中药饮片和配制中药制剂的管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 三是严格中医药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中医名义非法行医、发布虚假违法中医中药广告以及制售假冒伪劣中药行为。,第六,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方面 医改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 医改意见中强调:要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中医院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联合攻关。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扶持中医药发展政策,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加强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整理历代医家医案,研究其学术思想、技术方法和诊疗经验,总结中医药学重大学术创新规律。依托现有中医药机构设立一批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研究室,系统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技术专长。整理研究传统中药制药技术和经验,形成技术规范。挖掘整理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加以总结和利用。,二是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别是国家和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系统研究,推动中药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动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第七,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保障机制方面 医改意见中强调:要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改革中医药教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需要,规划发展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施教,强化中医药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实践技能培养。选择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中医临床类本科生招生与培养改革试点。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国家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重点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基地。,二是完善中医药师承制度。总结中医药师承教育经验,制定师承教育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丰富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妥善解决取得执业资格的师承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三是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健全继续教育网络。,四是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制定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改进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的中医药专业考试方法和标准。建立国家中医药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第八,在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要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制度。,第九,在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方面 医改意见中强调:要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 二是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完善中医药专利审查标准和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逐步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 三是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体系,推动我国中医药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第十,在加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领导方面 若干意见要求: 一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医疗卫生事业、医药产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国家中医药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二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统筹协调。 三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感谢市科协领导和学会各位同仁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做到对中医药事业在感情上要热爱,在思想上要重视,在工作上要加强,真正做到对中医药工作有感情、见行动,有认识、见措施,有指导、见成效,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现阶段乃至较长时间内的中心任务,全力推进。,第一,要学习领会好。 (一)要组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二)要充分认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刻理解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和措施,不断增强贯彻落实医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各项举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要贯彻落实好。 (一)各级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要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中医医院院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会专家要多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献计献策,共同推动建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争取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中医药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各方力量,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中医药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和实化政策措施,制定工作进度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对基层的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四)切实加强各级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要宣传引导好。要组织多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把中央、省、市对民生问题和人民健康的高度关注,以及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重要举措在卫生、中医药、食药监系统和社会上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和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第四,要探索总结好。要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深入研究医改过程中发挥中医药作用的矛盾和问题,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探索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政策措施。要及时总结成功经验,促进交流和推广。,再一次衷心感谢各位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关心、支持和指导。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