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43618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专题四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孔子世家课件苏教版选修史记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9课 孔子世家,内容索引,先读先知文本助读,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后读厚积文本拓展,先读先知文本助读,语言积累,1.通假字 (1)几然而长,眼如望羊:_ (2)意者吾未知邪:_ (3)赐,而志不远矣:_ (4)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_ (5)约其文辞而指博:_ (6)所慎:齐,战,疾:_ (7)匪兕匪虎,率彼旷野:_,同“颀”,长,高,同“智”,智慧,聪明,同“尔”,你,同“鉴”,借鉴,同“旨”,意旨,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同“非”,不是,夫子盖少贬焉: _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 _,2.一词多义,(1)病,从者病,莫能兴:_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_,(2)固,君子固穷: _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_,困乏,疲劳,担心,忧虑,安定,固执,同“盍”,何不,大概,(3)盖,(5)故,故所居堂弟子内: _ 据鲁,亲周,故殷: _,原先,借鉴,参照,丘未得其志也: _ 而志不远矣: _,志趣,意旨,志向,(4)志,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_ 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 _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_ 后世知丘者以春秋: _,以,3.虚词归纳,在,按照,用,拿,因为(借助),4.古今异义词 (1)孔子语鲁大师。 古义:_ 今义:_ (2)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古义:_ 今义:_,即“太师”,乐官之长。,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取正,作为准则。,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5.说说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_ (2)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_ (3)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_ (4)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_ (5)约其文辞而指博:_ (6)唯子贡庐于冢上:_ (7)故所居堂弟子内:_ (8)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_,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名词作动词,制定法度;整治,名词作动词,为作序,使动用法,使完备,使动用法,使简约,名词作动词,结庐,形容词作名词,居室,名词作动词,建庙,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_ (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_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_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_,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省略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译文:_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_ (3)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译文:_ _ (4)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_,孔子是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国的弊病。,君子能安于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好农人能种好庄稼,却未必获得好收成,好工匠能做出很巧的活,,却未必能顺每个人的心意。,君子担心一辈子名声都不被人赞许。,背景展示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学说,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了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他整理和编纂过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之作为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从而为这些古典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杰出贡献。,知人论世,文化常识,论语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思想和论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论语是封建时代人人必读的书。东汉将其列入“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古代的“守丧” 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在旁边盖的屋舍叫“庐冢”。古代丧礼中,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要穿一定的丧服,主要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统称为“五服”。“五服”之内为亲,之外为疏。官员在守丧期间,必须解职,叫作“丁忧”;守丧结束,恢复原职,叫作“起复”,就是“服除”。但重臣因丁忧离任又往往会影响朝廷内外政务,所以又有一种变通的措施,称为“夺情”,即由皇帝下诏书命其留任。守丧期间,不能听乐观舞,不能娶妻纳妾,不能饮酒等。三年期满,再隆重祭祀,移神位于祖庙后方能脱去孝服,称为“起灵除孝”;在此之前,称为“守制”。,名言警句,1.(孔子)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孔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3.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1.脉络梳理,整体把握,孔子世家,一(1、2段)孔子的身世和为政情况 二(35段)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事迹 三(611段)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的情况 四(1219段)孔子对诗书礼易的研习 整理及其从教授业、撰述春秋等活动 五(20、21段)孔子去世和他死后的影响 六(第22段)作者对孔子的赞词,2.初读感知 本文记叙了孔子的哪些主要活动及其成就?,答案,答案 (1)政治方面:孔子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不辞辛苦。 (2)教育方面: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此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文化方面:孔子整理和编纂过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典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贡献。,1.课文第2段主要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要点突破,答案,答案 作者对孔子的评价主要有三点:(1)孔子出身贫贱,但有才能; (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的才能,施政效果显著; (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为政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2.课文810段写了孔子与三个弟子的对话,三个弟子对孔子的“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每个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答案,答案 (1)子路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别人的不信任;子贡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过于迂腐,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颜回认为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 (2)对话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直言不讳。 子路:坦诚直率、敢于质疑。 子贡:小心谨慎、求真务实。 颜回:信念坚定、能言善辩。,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哪些情况?孔子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延伸探究,答案,答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身世、学习的经历、坎坷的仕途、著书立说的情况和死后的巨大影响。 (2)孔子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对待知识学而不厌;教书育人方面能做到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直到晚年还著书立说,体现了他的“生无所息”的人生理念。因此,对于司马迁对其“至圣”的称号,孔子当之无愧。,后读厚积文本拓展,孔子学琴,精益求精 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子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艺,再到理解周文王的志向,最后直到演奏时,自觉周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这种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汗颜。,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孔子学琴,如此认真执着,确实让人敬佩。他的好学、乐学、会学,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从孔子学琴艺的故事中,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传统文化中的绝学方法论,也可以发现我们丢失了传统学习方法中的哪些精华,发现我们与古代圣贤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差距。对于我们应如何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如何古为今用而更高效就地完成各学科的学业,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运用示例,王新发坚守山村21年 自从18岁师范毕业后来到格里小学任教至今,王新发在这里已经坚守了21年。具体带过多少学生,他已经记不清了。他觉得,年数、人数,这些数字于他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只要能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比起纷至沓来的荣誉还要令他充实和开心。山风呼啸,阴晴变化,21年光阴岁月,群山环绕的学校被翻修了几回,班级和老师越来越少,愈加沧桑的他却依然穿梭在来去乡村的路上。乡亲们说,他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学校。,2.课外素材,【选材感言】 王新发说,他就是“钉子”,要一直“钉”在格里,“钉”在乡村教育的路上。这种“钉子”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爱在荡漾。正是这赤子般的爱,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不为其他诱惑所动;也正是像王新发这样许许多多乡村教师的坚守,才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我们许多人的心灵之路。心中有爱,生活就是富足的,工作就是愉快的,人生就是美丽的,事业就是成功的。他们在平凡岗位的坚守是一种大爱与大我,超越了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展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和操守。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大哉,孔子! 孔子,踏着时代车轮演进的名字。 一触及文明(文化),便无法回避孔子;提到春秋时代,无法回避孔子;涉及中国历史,无法回避孔子;研究世界进程(四大圣人),依然无法回避孔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生前寂寞身后名。孔子也不例外,一个伟大的名字,是用奋斗、坎坷、屈辱、寂寞、失败堆积起来的丰碑;一种真正的荣耀,是心灵之血拌着耻辱、劫难的混凝土。,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思悟要点,提示 排比手法。写出了孔子与文化的深厚渊源。,提示,美文深读,本句的作用是什么?,提示 引出下文对孔子磨难一生的描写。,孔子的一生,散发出强烈的悲怆气氛。 孔子的一生,呈现出无奈的伟人凄凉。 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红尘中肮脏不堪,物欲横流,生灵涂炭。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孔子没有做一个隐士泰山崩、黄河溢,目不见、耳不闻;而是坚决地干涉现实生活,要为天下苍生奔走呼告,要铁肩担道义(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因为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于是他要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要救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要努力改变无道的社会现实。东方诸国遍布了他的足迹,他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在奋力抗争。阳光普照也罢,风霜雪雨也罢,他就这么坚持着。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多么执着的一意孤行,可又分明听到中华大地上散满了他深深的悲天悯人的喟叹。因为他周游列国时,走得艰难,走得辛酸,走得寂寞,走得简直不像样子;到处碰壁,走得连他忠心耿耿的弟子都有了怨言,走得连他自己都大失所望,失败也不可避免。他是一个,这句话描写出孔子什么样的状态?,提示 孔子到处碰壁,累累如丧家之犬;但更突出了孔子的坚韧与执著。,提示,人与一个时代的抗衡,是一个肩膀与千斤重的抗衡,是仁义与礼崩乐坏的抗衡。贵力贱义的无道天下不需要他的学说,他的学说也缺少相应的土壤,即便如此,他仍百折不挠,自讨苦吃,不言放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因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在他身上有一种大人格、大精神、大境界。 一颗孤星,在无边的黑暗里,已写尽了宇宙的寂寞,也写满了尘世的苍凉。,风雨飘摇的无礼社会容不下孔子,也彻底抛弃了孔子,而历史却于风雨飘荡的社会造就了另一个孔子。政治上,你是一个弱者;思想上,你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圣人。现实政治的失败,使中国少了一位管仲、晏婴式的人物,但却使世界从此有了一个伟大文化的源头,这文化绵绵不绝、浩浩汤汤,使整个东方世界都浸润其中。于是对你的评价如是: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司马迁: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柳诒徵: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这里的名人名言有什么作用?,提示 引用名人对孔子的评论,突出孔子思想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提示,孔子未能通过立功来传名后世,但却通过立言来不朽。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纷争之春,多事之秋,我们分明看到一位老人对社会的关 注,对文化的贡献,对教育的投入,对道义的执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大哉,孔子!,如何理解“大哉,孔子!”中的“大”?,提示,提示 这里的“大”指孔子对社会的关注,对文化的贡献,对教育的投入,对道义的执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