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鬲溪梅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43560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鬲溪梅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鬲溪梅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专题十一“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鬲溪梅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一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鬲溪梅令(好花不与 香人),文题解读,文本赏读,内容索引,文本拓展,文题解读,一、词人名片,姜夔平生好学、好客、好藏书,工于诗、文、词,亦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其诗始学江西诗派,后自求独造,有敲金戛玉之奇声,但为词名所掩。 其词或抒写羁旅别离,或纪游咏物,或感叹身世,或忧国伤时,既承续周邦彦衣钵,又挹取辛弃疾词风,变软媚为清婉,变雄健为清刚,清幽峭拔,自成一宗,前人多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瘦石孤花,清笙幽磬”等予以形容,对南宋后期婉约词乃至清初浙西词派影响极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词“精深华妙,尤善自度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妙制得佳人(二)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冒雪到苏州石湖别墅拜访范成大。范成大曾在四川做官,仕途一帆风顺,在诗坛上声名显赫,晚年因病退居石湖。范请姜作新曲填词,姜夔便作了暗香、疏影两首词。范对咏梅这两首词玩味再三,极其喜爱,让两个歌伎学习演唱,唱出来音节和谐,婉转动听。等到姜夔告辞离去时,范将年轻漂亮、多才多艺的婢女小红赏给他。姜夔带着小红踏雪返回吴兴,路上小红唱起暗香、疏影,姜则吹洞箫伴奏,真是一幅才子佳人绝妙图景。,二、诗词故事,此词为怀念合肥女子之作。小序中说:“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词人留居梁溪(无锡),将诣淮南(合肥),没有去成,因而梦思而作此词,以梅花寓托相思。词中境界, 是词人精诚所至,用想像营造出来的一如梦幻的意境。“鬲溪梅”有梅花傍溪水,碧浪粼粼,将好花与惜花人遥相隔绝之意。,三、文题背景,文本赏读,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一、诵读,整体感知,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 诵读该词,特别注意读出声韵之美。 此词声韵如敲金戛玉。全词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真文等韵,诵之如闻笙簧。句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如好花、浪粼为双声,成阴、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盈盈为叠字,尤增音节之美。过片为意境之升华,词情之高潮,声情亦最为精妙。“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为:入、阳平、阴平、上、去、阴平、阳平,五声递用,叠韵两出,字韵则集中韵母之最美听者:兰、桨、梦、云。真可谓五音繁会,响遏行云。词情声情,令人神迷。 朗读该词,也要注意它的情韵之美。这首词为怀人之作,以梅花寄寓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全词如梦似幻,使情思更为缠绵深挚。,提示,当时翩翩年少,风神潇洒的才子词人姜夔在合肥结识了一对貌若天仙的勾栏姐妹,从此赤栏桥旁便种下了一棵不死的相思柳树。一场无果而终的“艳遇”,使姜夔伤痛一生,直到晚年还在深深哀叹“少年情事老来悲”。当满头白发的词人,在红灯高照的夜晚,回想着当年的缱绻情事,脑海里一定会一次又一次地闪现那座爱情的赤栏桥,那样热烈奔放,那样缠绵悱恻。,二、悟读,诗情画境,1.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三、品读,鉴赏评析,答案,答案 运用了想像(或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所怀之人的思念、渴盼之情。“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此句写梦寐中词人忽然与萦念已久的美人重逢,共荡扁舟于波心,恍若遨游于云表,看美人斜倚舟中之娇态,可谓梦中之梦,幻中之幻。“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此句写梦醒后回到现实,如花美人已不可见,即好花亦仍不可得。眼前仍然绿浪粼粼,耳旁惟闻翠禽对鸣而已,惜花之人孤身傍立水边,内心无限失落与惆怅,倍增相思之苦。,2.有人认为此词第一句就传达出了作者心中之情,请试作分析。,答案 “好花不与歹带香人”,起笔运用提空描写,空中传恨。“好花”即梅花,亦暗喻所念之情人。以“好”形容花,一往情深。“歹带香人”是词人自道。好花不与惜花人,美人不与怜香惜玉者,传尽天地间一大恨事。,答案,3.“翠禽啼一春”暗用了一则神异传说。龙城录云:“赵师雄,睢阳人,(隋)开皇中过罗浮山,天寒日暮,见林间有酒肆,旁有茅舍,一美人淡妆靓逸,素服出迎,相与扣酒家门共饮,不觉醉卧。及觉,乃在大梅树下,有翠羽嘈唧其上,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请简要分析结尾一句的妙处。,答案,答案 “一春”二字结尾,用凄美的字面,象征时间的绵延,写出凄艳哀绝的爱情悲剧。结笔暗用这一故事,愈增全词如梦如幻的朦胧美感。,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姜 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注,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 呵殿:前呵后殿,这里指身边随从。,(1)这首词写词人元宵佳节的观灯经历。在词中,词人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答案 虽写词人灯节观灯,但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欢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答案,(2)这首词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说明其艺术效果。,答案 反衬与对比的手法。上阕中“笼纱”句,渲染了贵家公子外出观灯的豪华排场,反衬词人无随从,只有小女相随的穷困冷落。下阕回忆“花满市,月侵衣”的少年赏灯乐事,与“老来悲”形成对比。结尾两句写春寒袭人,游人归去。与开头的热闹喧哗形成对比。,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