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42263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专题五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文题解读,文本赏读,内容索引,文本拓展,文题解读,一、诗人名片,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被贬期间,得以接触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有河东先生集。,刘柳之谊 在古代文人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的友谊格外动人,可谓此生不渝的“死友”。他二人同年中进士,又怀着济世救民的理想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同一贬再贬。流放过程中,二人诗书往来不断,彼此鼓励、安慰。柳临终前写信向刘托孤。刘接信后失声痛哭,“如得狂病”。他亲自编定了三十卷的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亲写序言,以后又将柳之遗孤抚育成人。,二、诗词故事,1.广西柳州柳侯祠对联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注 柳侯:指柳宗元。贾傅:汉初政治家、文学家贾谊。潮:指韩愈,因其曾被贬潮州刺史。儋:指苏轼,因被贬琼州别驾,住地海南儋耳。河东:柳宗元祖籍地。永柳:永州、柳州。,三、文题背景,2.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文本赏读,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一、诵读,整体感知,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本诗是以哀景写哀情。尤其是哀苦、忧怀之情,写得凄婉动人。,提示,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人愁思难解。怎么办呢?“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不能消愁,歌也无,二、悟读,诗情画境,法忘忧。愁思和孤独之感犹如满天的乌云一样,遮天盖地而来。如何才能见到阳光,见到挚友,诉衷肠,诉思念?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独登高楼,不见人,惟有愁!,1.请简要概括颔联、尾联的内容。,三、品读,鉴赏评析,答案,答案 颔联写近看盛夏景物,有感于花草被风雨摧残,牵动愁肠。 尾联写感叹音信难通,以被贬万里荒僻之地而愁怨作结。,2.说说本诗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答案,答案 作者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的铺叙之中。“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百越文身地”,对贬谪诗人,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出来。,3.第二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答案,答案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纯洁。 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已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这首诗的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答案 承上启下。“意转迷”上承第一句,“春半如秋”下启后两句,从而在“我”与物、情与境之间起了结合作用。,答案,(2)就诗而言,诗思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请从“情”和“境”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 第一句作者以平淡的笔墨来显示自己被贬柳州的“宦情羁思”的凄黯迷惘,三、四句中描写阳春季节花尽叶落莺啼的“境”,正因为满庭的落叶、莺啼,触动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心意凄迷,而因听莺人内心的烦乱,倍觉莺啼之乱。由此将“情”、“境”结合,达到“情以物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