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39935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论语选读,第一单元,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一单元,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在贾谊故宅徘徊,暮色渐浓,江山更趋寂静,一阵秋风掠过,黄叶纷纷飘落,在枯草上乱舞,一幅荒村日暮图,更渲染了诗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2以古写今,含蓄蕴藉。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我”在,但这些写得不是那么明显,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2015年高考湖北卷)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人不知而不愠,_?(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_。(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岩扉松径长寂寥,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_。(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注意虚词“乎”字不要误写为其他虚词。(2)“知”由于通假,易写错;虚词“矣”不要写成“也”。(3)字形比较容易,注意记准确。(4)“废远”二字的顺序不要颠倒。(5)“犹”字易错。(6)“惟”字易错。(7)“尚”字易错。(8)“簪螺髻”三字易错。,【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要注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等,留意语句顺序。本题限选5个小题,答题时要注意。,1识记文章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翻译文章中重点的句子分析作者的观点。重点学习第2、3、4、7则选文。 3把握孔子张扬的“义”的价值取向,思考其现实意义。,6特殊句式 判断句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省略句 子路问成人 宾语前置句 君子义以为上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状语后置句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文之以礼乐,1怎样理解“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句话?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只要合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如果不能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2如何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浮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对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在艰苦的环境下,要体会到乐趣就要安于清贫的生活,但是对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得权力和财富,要看得像浮云一样。孔子的这个思想与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意志是同义的,给后代追求理想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富贵于我如浮云”也成为后世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境界而蔑视荣华富贵的一种宣言。,3文中孔子论述了怎样的义利观? 人有谋取富贵财利或者说物质利益的欲望,这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如果任由这种欲望发展下去,社会就会陷入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无所不为、纷乱无序的可怕境地。本文所选的材料,核心是孔子的义利观。义主要是指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合乎规范,比如合乎道、合乎仁、合乎礼等。孔子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财利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会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孔子强调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4“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这样对不对?如果事事这样,那么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生活时,就会感到要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完全否定它们或者置之脑后不予理睬,九种不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一二种也是有好处的啊!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想想后果;又比如说“见得思义”,当你有可得时想想是不是不义之财。,起码在我们这个时代是非常适用的告诫吧。君不见,街头巷尾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吗?结果就造成孔子在论语颜渊篇里指出的那种情况,“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也连累到家人。这岂不是很糊涂吗?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程或晚节不保的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得,不应该拿吗?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好。,5孔子提出的“九思”,对于他的“富”“贵”的观点有何作用? 文章所选文段大多是孔子对富贵的态度和人生观点,而第六则提出的“九思”,表面上看来与财富无关系,其实,那最后一思“见得思义”,就是对义利观的进一步阐述,即见到财利,就要考虑是否合乎“仁”。也就是说,取得富贵的标准底线就是“仁”,合乎“仁”的,取之;不合的,舍之。而前面的“八思”,也是基于这种标准和道德的底线。,6在第9节中,孔子为什么感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因为在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7本课所选内容,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语句参差变化,自由洒脱。 从本课所选的内容,来体会孔子言语的自由、洒脱、有趣。“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一段,开头两句仿佛两扇门一样,多么齐整;到了“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就出现了变化;而结尾处“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又非常齐整。“君子有九思”一段话,前面八思为三字句,非常齐整,最后一思则是四字句。这些都是整齐中含有变化。“富而可求也”“饭疏食饮水”两段,语句参差不齐,可是内容上都含有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这是参差中蕴涵整齐。这种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使意思表达得更完整,情味更悠长。,4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B仁以为己任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其何以行之哉 【答案】 C(题干和ABD都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接受。) C子路问成人。(子路问一个成年人。) D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答案】 C(成人:完美无缺的人),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7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B造次必于是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文之以礼乐 【答案】 C(要,通“约”),8翻译下面句子。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_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_ 【答案】 (1)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都想要的;不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去得到它,君子不能接受。 (2)君子没有一顿饭的工夫能离开仁德,在急迫仓促中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这样(按照仁的要求做)。,9下面对选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孔子认为,人人都喜欢富与贵,排斥贫与贱,但必须符合道义;君子无论在何时、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B选文第二段阐述什么是完美人格的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具有那么多的美好品德,只要不忘道义,坚守诺言,危机面前能挺身而出,就可以算是完美人格了。 C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人们想要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接受、不据有,人们厌恶的东西自己有时候不摆脱、不撇弃,关键要看是否符合道。这和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完全一致,是一脉相承的。,D孔子提醒子路,“成人”是在现实性上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贤人人格。孔子把“成人”的标准修订为三条:正直(见利思义),勇敢(见危授命),诚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答案】 C(“这和一脉相承”不对,应是孟子的思想符合孔子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一脉相承。),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2)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孟子离娄上),上面两则材料中孔子、孟子因何而乐?请就其中一则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孔子因发愤学习和求道而乐。孟子因“事亲”“从兄”,也就是行仁义而乐。第一则说明了学习、求道本身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或者说,有道之人是常怀愉悦之心的。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发愤努力,不断学习,乐此不疲,年岁已老都浑然不觉。这真是至高的境界。反观时下,物欲横流,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不知道求学、修身、养德,仁爱精神仿佛离我们很远。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应该摆脱对物质利益汲汲以求的状态,体会和学习孔子之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