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39519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高中语文 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第九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三单元,【简介】 杨巨源(生卒年不详),字景山,蒲中(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官至礼部郎中。在当时以能诗著称,为后进诗人所师事,长篇流于刻琢,绝句比较平易。,【赏析】 这首写景诗写得很别致。表面上诗人在写城东所见的早春景致及想象城东仲春花红柳绿的风光:早春时,柳丝刚刚吐芽,远远望去,一丛柳丝黄中染绿。那么,倘若在仲春时节,帝王宫苑上林苑繁花似锦时,这一带应该满是踏春游春的人了。此诗格调轻快,又寓有理趣,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本诗看做是作者的创作见解:诗人应该感觉敏锐,开风气之先,发人所未发,不能跟在别人后面写熟套子。所谓寻春须是先春早。,二是认为此诗表达了一种政治见解:诗人把暂时还默默无闻的人才巧妙地比做初春的嫩柳,尽管他们地位卑微,还不成熟,都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给予适当的机会,就会长大成材。但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发现他们身上的潜力,提供他们成长的土壤。而一旦他们功成业就,像宫苑灿烂的鲜花一样开放时,人人都会鉴赏爱惜!这其实是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对朝廷的讽刺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非要人才自己苦苦挣扎出来呢?,(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原文在第七课上)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_ _,【解析】 这是探究题,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 决心以身报国,遇险绝不苟且偷生;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作战有勇气;以身殉国,马革裹尸还。(每点都结合文章的具体实例分析),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有关背景,了解本文通过记事、描写、议论相结合来表现人物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品味作者简洁有力的语言风格。 3学习梁任公先生的治学风格,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2解释词语 (1)显宦:地位显赫的官员。 (2)叱咤风云:怒斥之声,令风云失色。形容轰动一时的人物。今多指将帅或左右时局者的威风、气势。 (3)迥乎不同:截然不同。 (4)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温和(多用于春天)。 (5)短小精悍:身材短小而精明强干;后形容文章、言论等简短有力或队伍人少但强而有力。 (6)风神:风度和神态。,(7)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8)顾盼:向四处看。 (9)起承转合: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 (10)博闻强记: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11)手舞足蹈: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12)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形容痛快。,4走近作者 梁实秋(19021987),北京人,现代散文家。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哈佛大学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研习英语和英美文学。1926年回国,曾先后任教于数所大学,年老退休,专事写作。“平生感义气,少小爱文辞。”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共计十余种散文,译有莎士比亚全集。1987年11月3日因心脏病逝世于台北。为后世留下2000多万字著译作品。,梁实秋的散文,以简洁胜,底稿很少涂改,腹稿打得充足,一篇之成,推敲累日。他用白话行文,而务去白话之冗赘,只求达意,也不完全摈斥文言。有自然、直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之特色。,5了解背景 本文的主人公梁启超先生有着不平凡的一生,他少年聪慧,主张维新变法。1895年,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之际,梁启超随同康有为联合各省赴京会试的举人上书朝廷,要求拒绝签订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此后他积极从事京师和上海的强学运动,又和黄遵宪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提出废科举、兴学校、改官制、实行地方自治等一系列主张,对改良运动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当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后,他竟和康有为一起组织保皇会,开始走上反对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后回国,曾依附于袁世凯,后又反袁。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云南起义。到了晚年,梁启超弃政从学,在清华大学任教,努力介绍西方社会科学,整理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并从事文学创作活动。本文所写的就是梁启超在清华任教期间的一次演讲。,6开阔视野 (1)梁启超最早接触清华,是在1914年冬天。那时,清华建校刚刚3年多,提倡德、智、体三育并进和人格教育。梁启超作为名人被请来校作讲演,他的讲题为“君子”,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少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息无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最后他联系清华情况说:“清华学子,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他这次演说对清华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学校即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2)梁启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长篇讲演里,使用“和西洋文学比较”的思维,整体地观察中国的古典诗歌传统,依据“奔迸的”“回荡的”与“蕴藉的”三种分类的“表情法”,第一次提出了“象征派的表情法”“浪漫派的表情法”和“写实派的表情法”的流派性的理论分析。这种分析,为新诗批评如何参照西方文学理论,进入思潮流派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启示。可惜,这种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在后来并没有引起新诗研究者们的注意,未酿成为系统的现代诗学批评。,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读课文16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下面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味着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第2、3自然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第4自然段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展现梁任公寓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 第5、6自然段写梁任公先生讲解箜篌引的情景。,(二)自主思悟 1作者在开头为什么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_ _ 答:梁任公先生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这里是以其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与影响。,2作者为何要提“显宦”和“叱咤风云的人物”? _ _ 答:这是运用衬托的手法,说明只有梁任公的演讲给作者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足见其学术成就之高,在对比中突出了梁任公演讲的动人和颇受欢迎。,3如何理解“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这句话? _ _ 答:这句话里有三个对比。一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相对比。二是“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相对比。上述两个对比又以“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为铺垫和衬托,同“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形成一个大的对比,突出强调听梁先生的讲演所获得的美感、趣味之大,进而引起下文论梁先生的讲演。,4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演讲过程,却写演讲稿的秀丽、美观? _ _ 答:作者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写人,说明梁任公虽然是大家,但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三)深入探究 1如何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这段描写可以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部分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了由衷的赞美之情。,2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他对之作何评价? 梁实秋对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这是开场前的动作,记载得非常清楚。为什么会如此清楚呢?让我们来看后面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不待作者说,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一位活生生、有那么一点点谦逊其实又非常自信的梁启超先生了。作者本来就很景仰这位大师,现在得以亲炙其学问,自然是更加佩服又觉得满足。,3人们常说,诗如其人。其实,一首诗怎么讲解也是“如其人”,梁启超为什么对箜篌引这首诗情有独钟?为什么讲解得那么生动传神、富有情感? 因为梁启超本人就是一个“渡河者”,他一边讲诗,一边会自然地想起自己这一生为中国的富强而奔走呼号、甘冒矢石、万死不顾的经历,所以会心潮澎湃,声泪俱下。,【答案】 D(A项戌:x,B项咤:zh,C项冗:rn),2下列各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箜篌 谦逊 酣畅 屏息 B弥漫 机缘 激亢 指趣 C潇洒 宣纸 琐粹 典丽 D淋漓 太息 苍茫 景养 【答案】 A(B项指旨,C项粹碎,D项养仰),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生命是草,也决不因此自卑!要像其他同类那样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出属于自己的_浅绿,大地将因此而充满青春的活力;假如生命是树,要一心一意把根扎向大地深处,哪怕脚下是一片坚硬的岩石,也要_地将根须钻进石缝,_生命的源泉。在森林和沃野做一棵参天大树_很美妙,在戈壁沙漠和荒山秃岭中做一棵孤独的小树,给迷路的跋涉者以希望,那就更为光荣。,A 一抹 锲而不舍 汲取 当然 B 一片 坚忍不拔 吸取 当然 C 一抹 坚忍不拔 吸取 固然 D 一片 锲而不舍 汲取 固然 【答案】 A(“一抹”作“绿色”的量词更生动,“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前者更适合语境。“汲取”和“吸取”是同义词,区别在于风格与使用场合上,“汲取”较文雅庄重,“吸取”较通俗,前者往往与抽象事物搭配,后者既可用于抽象事物,又可用于具体事物。“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武汉作家方方感叹,当下的知识分子正在逐渐堕落;不少知识分子都缺少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而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着个人的利益。 B 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是中国经济犯外逃最多的三个国家,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将与中国警方联手查没中国贪官在澳的非法资产,这是双方史无前例的一次合作。 C 他对最近出版的这本书评价很高,书中讲述的是解放前一年的冬天发生在江城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他说很少看到这样深刻的情感悲剧。,D 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今天,它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等科学的理论基础。 【答案】 B(A“无时无刻都”应为“无时无刻不”,C“解放前一年的冬天”有歧义,D“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应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5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显现出来,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练、传神的特点。 B这段文字中的人物描写可分为两层: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一层写精神气质。,C本段文字对人物的描写完全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遵循人物固有的特点,没有丝毫夸饰的成分。 D作者在梁启超的演讲前先写他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梁氏的演讲过程。 【答案】 C(“完全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对),6下列选项中的语句没有运用细节描写的是( ) A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B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C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 D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D,7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物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体貌特征、语言动作、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征。 B本文主要是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地刻画主人公的。 C文中“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D本文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地进行概说而是具体地化为各种外在表现。 【答案】 B(文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描写。),8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本文为什么写他只谈学术不谈政治作为?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但学术威望比其政治威望高,所以本文只谈学术。 B虽然梁任公的学术水平与政治能力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 C梁任公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 D梁任公的政治作为为多数人所知,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答案】 A(“学术威望比其政治威望高”理解错误。),9下面对本文的分析赏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题是记一次演讲,好像记事,其实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形象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B语言简练、传神,用较少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所以本文材料十分充足、丰富。 C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用笔简洁精当,这种写法被称为白描。 D本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把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答案】 B(“本文材料十分充足、丰富”错误。),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实秋是我国著名学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B梁启超与康有为共同倡导“戊戌变法”,并称“康梁”,二人有师生之谊。 C孔尚任,清代戏曲作家,写有桃花扇。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的律诗佳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梁启超,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第二课时(讲读第710自然段) (一)整体把握 第29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二)自主思悟 1“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作者用了“表演”一词,联系全文,谈一下你对该词的理解。 _ _ 答:“表演”一词,是对梁先生演讲时的外在表现而言,赞扬他的演讲不枯燥,不呆板,形象生动,有感染力。并非说他只重形式而缺少真情实感。,2文章描写梁先生的演讲,特别提到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用意何在? _ _ 答:一是他演讲的“紧张处”是最精彩的部分,二是用它们来表现任公的爱国情感。,3“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_ _ 答:从结构上看,总结上文,并简明交代了写作此文的原因。从内容上看,本句从三个方面评价梁任公先生,并以当世少有这种人而反衬之,进一步表现了梁启超先生作为学者的独特与高尚。,(三)深入探究 1作者为什么简述在茅津渡候船渡河及看到的情景? 这是写梁启超的演讲给自己的深刻影响,从侧面进一步衬托梁启超演讲技巧的高超,看似直述,实乃曲笔。 2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任公有景仰之情、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一是表达直接。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神似的境界有些人穷尽脑汁也未必能达到,梁实秋三言两语就完成了。,二是格调高雅。梁任公先生乃一代国学大师,他要为清华学子作演讲,要启迪青年的学问、思想,他做的是雅事,而作者就把他的雅写出写活了。看梁任公的那两句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是文人谦逊与自负,却又是顽皮的雅。“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二十年后还让人触景生情,忆起所讲的内容,这是学问的雅。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的雅和文学的雅,有同一的韵味,同一的力量。,文章收尾,言及“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这是对任公先生的赞美,也是对当世文坛现状的遗憾,潜藏着对学界未来的期盼,这不又是一份“雅”?古人“闻弦歌而知雅意”,作者借文章传雅意,雅之趣大矣哉!,3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1)直接的表达。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3)完全含蓄的表达。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启超,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四)概括主旨 本文通过写梁任公先生精彩的一次演讲,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表现梁任公先生的治学风格及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特点。,(五)鉴赏艺术 1精于选材。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2语言简练、传神。 本文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3通过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个性。 第三段作者用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出梁任公先生的外貌。从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四个方面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精明强悍和潇洒气度。,第四段中当写到梁任公先生“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时,有一个细节“眼光向下面一扫”,“扫”这个动词用得极其准确,极其生动,表现了梁任公先生目光的敏锐、思想的深刻和睿智。梁任公先生的开场白更有特色,只有两句话,其中“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一句表现了梁任公的谦逊;而“可是也有一点喽!”一句又写出了他“腹有诗书”的大学者的自负。,第八段的描写最为精彩。文中写到:“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当他讲桃花扇时痛哭流涕,而当他讲到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又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手舞足蹈,或喜或叹,或哭或笑,这些真切地刻画出梁任公先生自由洒脱的性情中人的形象。,(六)随堂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风和日丽 左顾右盼 状极愉快 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 黄流滚滚 博闻强记 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 大汗淋漓 短小精悍 叱咤风云 D莅校讲话 步履稳健 迥乎不同 屏息以待 【答案】 B(己已。),【答案】 B(B项津:渡口。和:温和。),3本文叙事的同时也有抒情,主要运用了直接和含蓄两种抒情方式,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其他三项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D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答案】 D(D项为通过描写含蓄抒情,其他三项为直接抒情。),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表面是在记事,其实是在写人。文章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 B本文第1自然段概述演讲的背景,是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作铺垫。 C能够把简练和传神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梁实秋文章中语言的主要特色。 D文章标题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所以本文主要是实事求是地记述梁先生的演讲,无其他目的。 【答案】 D,5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梁启超作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生活、健康,更对他们的品性、为人、立身、处世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而且是学做一个现代人。他讲到求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老实不客气地告诉年轻人:“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9 页)怎样才能实现他所说的做成一个人?,他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同上,105 页),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中心。 _ 【答案】 梁启超以知育、情育、意育来培养子女成为现代人。,梧桐雨 杂剧剧本。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白朴作。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删去道士求仙一段。写当斩的边将安禄山被唐明皇赦释留宫中侍候期间,与杨贵妃有私。后安禄山赴任渔阳节度使,贵妃则邀取明皇宠爱,双双对天密誓,永为夫妻,并成天沉湎于声色歌舞之中。安禄山乱起,明皇仓皇西逃。至马嵬坡,护驾六军不发,先杀杨国忠,继迫明皇缢死杨贵妃以谢天下。,乱平以后,明皇重返长安,于秋雨之夜,追思贵妃成梦,醒来正听雨打梧桐,愈添伤情,叹为终身之恨。作者倾心歌颂帝妃爱情,但又写明皇之昏庸及杨、安之私通,造成主题上的矛盾与混乱。唯抒情写景较有特色。尤以第四折中以雨打梧桐叶的实写引出雨滴人心脾的虚写,情景交融,极富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