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934364 上传时间:2019-11-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两个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 从解放开始到1956年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的政策。 如果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做一个比较的话, 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导入语,分别是什么?(概念),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实现的,它仅用四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5亿农民从个体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转变。,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中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改革 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来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科学地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社会主义改革,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而经济体制的改革是重点。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社会主义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但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则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机制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把这里的“革命”用引号引起来,是为了区别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是推翻原来的社会制度;而革命性质的改革,是在原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于原来制度的创新、完善和提高。,二者的关系,改革开放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在中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离开社会主义改造不行,离开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不行。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向和环节,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这一目标,与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向是基本一致的。,一、社会主义改革与改造的目的一致,二.二者同是顺应时代需求,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或缺的环节。没有社会主义的改造,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同样,没有社会主义改革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所以说,50年代的社会主义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之下的正确选择,当时中国只有通过自力更生来实现发展,这种改造是发展当时生产力的最佳选择。而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世界面临和平和发展主题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又一次历史性选择。,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础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新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中国形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但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出现了一些偏差和失误,例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遗留了一些问题,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遗留问题及其以后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的纠正,并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前进。 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革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它们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三、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调正更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当时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正是由于这种创造性,为20年之后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像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跨过“资本主义 ”的“卡夫丁峡谷”,建立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正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分别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第二代 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某些不足,就发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言论来全盘否定社会主义改造。试想,如果没有“当初”的实践,怎么能够“早知今日”呢?,四.历史地位同等重要,社会主义改造与改革的区别之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不同之处,1所发生的阶段不同。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过程中经历的两个阶段,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的一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的领导集体开创的至今仍在进行的一场新的革命。,2二者解决的主要矛盾不同 过渡时期三大改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条道路、两个阶级的斗争问题。三大改造的完成顺利地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和平赎买,对工商业者也进行团结教育改造,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社会主义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管理方式的落后,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通过改革,把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先进的社会生产。,3二者的判断标准不同 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改革不适应工业化要求的生产关系,始终以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标准,在农业改造中,检验合作化的标准是粮食的增长和不死牲口;在手工业合作化工作中,注意保护手工业中好的东西,保护优良的传统工艺品及民间老艺人;在资本主义改造中,用和平赎买的办法将对企业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避免了可能发生战争和剧烈的社会震荡。社会主义改革得失成败的判断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符合的就始终不渝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坚决果断地纠正。 4二者涉及的领域不同 社会主义改造从实际上来说就是一场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涉及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也包括在政治领域,如资本主义工商者的全面改造,彻底消灭了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5二者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如对个体农业改造中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的过渡形式。但1955年以后,改造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可以说先稳后快,用了大约三年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社会主义改革,最初是农民的创造,是农村的改革得到国家的首肯,后用“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展开,是由试验到推广,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进式的探索过程。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改革至今已近三十年了,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尚在进行。,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相继、不可缺少的环节。 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纠正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纠正社会主义改造遗留的一些问题,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能因为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足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同等重要的。两者一脉相承,相辅形成,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该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总结与认识,谢谢观赏!,17,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