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基础会计教案,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四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 第五章 主要经济业务核算 第六章 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 第七章 财产清查 第八章 会计报表 第九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目 录,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的原因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希 望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产出”,从而产生了管理 的需要。 管理的内容分人、财、物三方面,其中:对财的管理就是“会计”。 结论一: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管理活动,(二)会计产生的条件,基础会计学教案,会计产生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结论二: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三)会计的发展 1、中国会计的发展 (1)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产生了“会计”名词。 古籍记载“总和算之为会,零星算之为计”,简称会计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簿”和“籍”。 (3)隋唐时期,产生了专职会计人员和会计专著。 (4)宋朝,创立了“四柱清册”结账法。即:将经济业务事项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部分。 (5)明清时期,创立了中式复式记账“龙门账”,将业务事项分为“收”、“支”、“存”、“该”。其关系是“收-支=存-该” 2、西方会计的发展 结论三: 会计是随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基础会计学教案,经济计量形式包括,基础会计学教案,二、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实物计量,货币计量,时间计量,二、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2、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综合的核算和监督 3、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 计 职 能 (核算、监督) 会计的特点 会计的目标,会计的概念,基础会计学教案,四、会计的概念,综上: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以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投入,借入,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供应,生产,销售,资金循环,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表述 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单位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经济业 务、交易或事项、价值运动),二、企业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 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经济业务 可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划分为三个方面的业务: 1、筹资业务;2、生产经营业务;3、资产退出业务,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四、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具体化为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化为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对象,三、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经济业务)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拨付、使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四、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具体化为五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 企业会计对象具体化为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要素,静态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会计对象,资 产,流动资产:货币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其他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基础会计学教案,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核算对象中具有同一本质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的概括和分类。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1、资产: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负 债,流动负债: (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收到投资人的实际投资额,资本公积:由投资形成的归投资人公有的公积金,盈余公积 :由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企业已经实现尚未分配或留待以后分配的利润,基础会计学教案,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应付利息,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一般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费 用,生产费用,直接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生产成本,直接记入,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记入“本年利润”,收 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6、利润:是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第三节 会计准则 一、会计法规的概述 会计法规体系是由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组成,会计法规具有层次性。,第一层:会 计 法 律(会计法),第二层:会计行政法规(总会计师条例),第三层:会计部门规章(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层:地方性会计法规(山东实施),二、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我国会计学界会计假设四个。 1、会计主体 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即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不是等同的概念; 会计主体可能是法人主体之下细分的分支机构; 会计主体也可能是企业集团众多法人主体的集合。 可以被概括为:会计要为特定的主体进行会计核算。,2、持续经营 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 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企业拥有的资产才能在正常的经营过程耗用、出售、转换等; 它为正确地计量财产的价值、确定收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就是说组织会计核算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核算的主体,即解决为谁核算的问题; 其次还必须明确时间范围,核算主体是持续不断经营的。,3、会计分期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延伸,是持续经营的客观要求 它一般按照日历时间划分,是一种人为的划分; 它可能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周期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至多个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 分为: 年度 会计中期:包括: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会计分期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段落,为“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等奠定了理论和实务基础。,4、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经济活动中凡是能够用货币这一尺度计量的,就可以进行会计反映,凡是不能用这一尺度计量的,则不必进行会计反映。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 货币计量前提包括币值稳定前提; 我国货币计量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三、会计记账(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2006年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1、权责发生制。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费用或收入是否计入某会计期间,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费用是否由该期负担来确定。 即:应由当期确认的收入,不管款项是否收到均作为当期收入处理;应当由本期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支付均由本期负担。 2、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 即以实际收到款项为标准确认当期收益,以实际支付款项为标准确认当期费用。 12月25日销售商品10万元,1月20日收款。 处理方法:作为12月份的销售 权责发生制 作为1月份的销售 收付实现制,例题,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可靠性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5、实质重于形式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从质的方面:发生的会计事项可能对企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则属重要事项。 从量的方面:某一会计事项的发生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7、谨慎性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和程序 一、会计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的方法和会计检查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又包括七种:分别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以上七种方法是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相互联系地加以使用。,经济业务发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在设好的账户中,利用复式记账法,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账实核对,返 回,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一节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含义 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名称。,会计对象,资金运动,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负 债 类,权 益 类,成 本 类,损 益 类,资 产 类,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资产类 负债类 所有者权益类 成本类 损益类,二、会计科目的设置,三、会计科目的分类,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资产与权益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有一定的权益,必然有一定的资产,反之亦然。 二、资产与权益数额相等。一个企、事业单位有多少资产,必然有多少权益。 用公式表示: 资产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不论经济活动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资产和权益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四种类型(九小类): 1、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负债或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内部有增有减 收入和费用是因果关系,在一定会计期间,总收入扣除相关的费用就形成企业的利润。用公式表示: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六要素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资产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 会计平衡式是设置账户和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它是根据资产与权益客观存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来的。,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1、 () 、 () 、 、 ,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三节 会计账户 一、会计账户的含义 账户是连续记录经济业务,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手段。,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借方”、“贷方”和“余额”栏。,返 回,第三章 复试记账,第一节 复式记账的原理 一、会计记账方法,基础会计学教案,记账方法,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二、复式记账的原理 1、每项经济业务发生至少引起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化; 2、且增、减数额相等,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述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1、“借”和“贷”失去原意,形成纯粹的记账符号 2、“借、贷”二字表示应记入账户的方向。 3、根据余额出现的方向可以判断账户的属性。,在借贷记账法下,“借”表示,“贷”表示,基础会计学教案,三、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基础会计学教案,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律,五、编制会计分录 1、账户的对应关系 利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后,在所登记的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依存关系称账户的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互为对应账户。 2、会计分录 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和金额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有简单会计分录与复合会计分录之分,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到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 3、业务举例,六、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律来检查各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验证方法 试算平衡公式 1、所有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之和所有账户期初贷方余额之和 2、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之和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之和 3、所有账户期末借方余额之和所有账户期末贷方余额之和,返 回,第四章 会计凭证与账簿,第一节 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基础会计学教案,二、会计凭证分类,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按来源不同分,外来凭证,自制凭证,按填制方法分,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反映业务的数量不同分,按用途不同分,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单项凭证,汇总凭证,三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基础会计学教案,(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一般要求: 1、填制内容真实可靠 2、内容完整,手续齐备 3、填制规范 4、编制及时 具体要求:P111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记录经济业务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2、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的。 填制一般要求: 1、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2、内容要完整、手续要齐备。 3、分类正确,正确填写会计分录。 4、记账凭证按月应连续编号。 填制原始凭证的具体要求:见P115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1、收款凭证的填制 2、付款凭证的填制 3、转帐凭证的填制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1、记账凭证是否附有原始凭证;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是否与记账凭证所列附件张数相符:所附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内容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两者金额合计应核对相等。 2、记账凭证中所列应借、应贷的会汁科目和金额是否正确;对应关系是否清楚。 3、记账凭证中所列项目是否填写完整;有关人员的签章是否齐全。,基础会计学教案,四、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五、 会计凭证的书写、传递和保管,第二节 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的含义 会计账簿是由许多具有专门格式而又相互连接在一起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系统、连续、分类地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 2、会计账簿的种类,基础会计学教案,账簿按用途,序时账簿: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登记的账簿,备查账簿,分类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订本账 :在启用前,将顺序编号的账页固定装订成册的账簿,活页账:将分散的账页放在账夹中,可以随时增、减账页,卡片账,账簿按外表 形式,(一)会计账簿的种类,基础会计学教案,(1)总账的设置,外表形式:采用“订本式”,账页格式: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账页,(2)明细账的设置,账页格式: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账页,外表形式:一般采用“活页式”,也可采用“卡片式”,账页格式:,三栏式:只需进行金额明细核算的资本、债权、债务,多栏式:借、贷方需设多栏反映的成本费用、收入等,数量金额式: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财 产物资明细核算,横线登记式:同一项经济业务登记在同一横行内,2、会计账簿的登记 (1)登记账簿的 基本要求,、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划“”做过账标记 、书写文字、数字一般占格 、慎用“红色墨水”记账 、隔页、跳行的处理 、余额栏的处理 、结转下页的处理,1、会计账簿的设置,(二)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2)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现金日记账的登记: 记账依据: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记账方法:出纳员逐日逐笔登记,并逐日结出余额并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同现金) (3)总账、明细账的登记 总账的登记:由会计核算程序决定,在第九账介绍 明细账的登记记账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记账方法:逐笔登记或汇总登记 (4)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同时期,同方向,同金额,1、启用账簿的规则 2、登记账簿规则 3、错账查找方法 错账查找的方法 (1)差错法 (2)尾数法 (3)除2法 (4)除9法,(三) 记账的规则,四、更正错账的方法,红字更正法,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1、划线更正法: -账错、证未错 -账上错误划红线注销、更正,如果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无错误,即纯属账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上的笔误,可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 更正的方法是: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条红线,以表示予以注销,然后,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用蓝字写在被注销的文字或数字的上方,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红字更正法(一),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有错误,那么应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更正时,应先用红字(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会计分录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原错误的账簿记录,2、红字更正法: -证错、账也错 -编写红字更正分录和正确的蓝字分录并登账,红字更正法(二)(多记了),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中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而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也应用红字更正法予以更正。更正时,应按多记的金额用红字(金额用红字)填列一张应借、应贷会计科目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的金额。,3、补充登记法 (少记了),记账以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的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而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并无错误,应用补充登记法予以更正。更正时,应按少记的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应借、应贷会计科目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记入账,以补充少记的金额。,-证、账会计科目未错,只是金额少记 -编写差额蓝字分录并登账,以补充登记差额,返 回,第五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一节 筹集资金的核算,筹集资金的两个来源渠道,二、业务核算举例,一、筹集资金的核算,第二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企业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银行存款,在途物资,原材料,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1、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2、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 (1)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如:买价、税金等 (2)不能分清收益对象的共同费用,按外购物资的重量、买价等比例分配计入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如:共同的采购费用。 计算公式为: 采购费用分配率 = 采购费用总额物资总重量(或总买价) 某种物资应负担采购费用=分配率该种物资的重量,三、业务核算举例,第三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企业生产加工业务的核算 1、核算内容:,库存商品,2、账户设置,基础会计学教案,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1、费用与成本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各种支出和耗费 成本,是将一定时期发生的费用,按收益对象进行归集称该对象的成本 2、产品生产成本的成本项目及计算方法,费用内容 材料费 人工费 折旧费 办公费 维修费 ,成本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明细账,直接计入,分配计入,3、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来归集的。 (2)制造费用的分配 制造费用应按生产产品耗用的“工时”或“工资”比例为标准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 / 生产工人工时(或工资)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工时(或工资)分配率 实际工作中,制造费用的分配是通过“制造费用分配表”来完成的。 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通过“生产成本”明细账来进行的,三、业务核算举例,第四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企业销售业务的核算 1、核算内容:,库存商品,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销售收入的实现 销售成本的结转 销售税费的计算 销售利润的计算,2、账户设置,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成本,(二)其他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第五节 利润形成及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的核算 (一)利润的形成与计算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净收益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二、利润的分配步骤 公司制企业,以利润总额为基础: 第一:弥补五年内的亏损 第二:上缴所得税 第三:弥补五年以前亏损 以净利润为基础。 第四:按当期净利润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第五:提取任意公积金 第六:向投资人分配红利,第七:剩余部分为企业未分配利润,返 回,说明:(1)结转收入(2)结转费用(3)年末,将全年实现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4)进行利润分配。 (5)年终,利润分配明细账对冲,计算出年终未分配利润。 划双横线收入和费用账户期末无余额,“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除“未分配利润”以外的明细账年末无余额,第六章 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一、存货盘存制度 (一)永续盘存制 永续盘存制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发出财产物资价值发出财产物资数量单价 期末账面数量期初账面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本期减少数量 特点: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管理 可以通过盘点核对期末财产物资数量,第一节 期末存货计价,(二)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是根据实地盘点或技术推算期末结存数倒算本期减少数量的方法。计算公式为: 期末财产物资价值期末财产物资数量单价 本期减少数量期初账面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期末账面数量 特点:平时只记录购进成本,不记录发出数量、金额,从而简化核算 (问题)本期减少中可能包括非正常减少的财产物资数量,二、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实际成本法),先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第二节 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转,一、期末账项的调整 (一)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应计收入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实现,因款项未收到而未登记入账的收入。 (二)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应计费用是指那些已在本期受益,因款项未付到而未登记入账的费用。 (三)收入分摊的账项调整 收入分摊是指企业已收取有关款项,但未完成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需在期末按本期已完成的比例分摊确认已实现收入的金额。 (四)费用分摊的账项调整 费用分摊是指支出已经发生,以后若干期内受益,每期末进行费用分摊。,二、期末账项的结转(结账) 1、结账的时间要求,基础会计学教案,企业应按规定的结账日结账,年度:公历月日,半年度 季度 月度,各期的最后一天,2、结账的程序 3、结账的具体要求,三、对账 1、账证核对(各种账簿的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的核对) 2、账账核对(各种账簿之间有关指标的核对) 3、账实核对(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返 回,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作用 一 、财产清查的概念、意义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及存款,核对账目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有数和账面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 二、 财产清查的作用 三、 财产清查的种类 (一)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二)按清查的时间,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基础会计学教案,第七章 财产清查,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程序和方法 一、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二、财产清查的程序 三、财产清查的具体方法 (一)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抽样盘存法、技术推法和外调核对法) (二)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 实地盘点法 2、银行存款的清查 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的方法 (1)未达账项的含义 (2)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企业日记帐 银行对帐单 + 0 0 0 + 0 (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对于四种未达账项,采用调整未记账方余额的方式进行调整 (三)往来结算款项的清查 与对方单位或个人核对账目的方法,第三节 财产清查的核算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二、财产清查的核算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程序 (二)“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资产类账户),基础会计学教案,(三)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1、 存货盘盈业务 (1)发现存货盘盈时 借:原材料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批准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计量差错或核算上误差存货的盘盈) 举例见教材第230至231页 2、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时 借:固定资产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基础会计学教案,3、财产物资盘亏业务 (1)发现财产盘亏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2)批准处理时 借:管理费用(定额内的自然损耗、计量差错和管理不善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借: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固定资产的盘亏) 借:其他应收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应收的赔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举例见教材第232至233页,返 回,第八章 会计报告,基础会计学教案,二、会计报表的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表,一、 会计报表的概念,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四、会计报表编制要求,数字真实 计算准确 内容完整 编报及时,基础会计学教案,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资产负债表的含义,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年末)财务状况的 报表。资产负债表是一张静态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有:报告式和账户式,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基础会计学教案,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部分),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编制阶段,编制前要保证账实相符,编制中认真计算填金额,编制后认真审核并签章,填列方法,直接填列法(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应收票据等),计算调整填列法(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相关项目计算填列法(长期借款等),基础会计学教案,返 回,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意义 二、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第九章 会计核算形式 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含义 会计核算形式也称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将凭证组织、账簿组织、记账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式和步骤。 二、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一、核算程序,现金、银行 存款日记账,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总分类账登记详细、具体,便于查账、对账 缺点:总分类账登记的工作量大;不便于会计人员分工。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较少,记账凭证不多的企业。,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一、核算程序,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现金、银行 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会计报表,(1),(4),(2),(3),(7),科目汇总表,(5),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1)减轻总账登记工作,便于分工;(2)通过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 缺点: 不能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不便于查账、对账。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一、核算程序,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现金、银行 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会计报表,(1),(4),(2),(3),(7),(5),二、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优点:(1)减轻总账登记工作,便于分工;(2)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便于查账。 缺点: 汇总记账凭证编制的工作量大,手续繁杂。 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业。,汇总收 款,汇总付款,汇总转帐,汇总记账凭证,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返 回,会计法,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制度,第二节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P302306 第三节 会计人员和会计职业道德 P307310 一、会计人员 P307309 二、会计职业道德 P309310 第四节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P3113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 P315320,基础会计学教案,返 回,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 P29430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