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崭新的一页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1835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8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崭新的一页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崭新的一页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崭新的一页 粒子的波动性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3 崭新的一页: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粒子的波动性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粒子波动性的理解 2、难点:对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1923年,德布罗意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实物粒子。,1.物质波的引入,光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光子能量和动量为,上面两式左边是描写粒子性的 E、P;右边是描写波动性的 、。 h 将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联系起来。,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2、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德布罗意 (due de Broglie, 1892-1960),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1923年,德布罗意试图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1924年,在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德布罗意波,同时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 爱因斯坦觉察到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重大意义,誉之为“揭开一幅大幕的一角”。,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或概率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一切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 后来,大量实验都证实了:质子、中子和原子、分子等实物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 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 。,【例1】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 ,百米跑时速度v7m/s ,则,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例2】(1)电子动能Ek=100 eV;(2)子弹动量p=6.63106 kg.m.s-1, 求德布罗意波长。,解 (1)因电子动能较小,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求解。,=1.23,(2)子弹:,h= 6.6310-34,= 1.010-40m,可见,只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较显著;而宏观粒子(如子弹)的波动性根本测不出来。,一个质量为m的实物粒子以速率v 运动时,即具有以能量E和动量P所描述的粒子性,同时也具有以频率n和波长l所描述的波动性。,德布罗意关系,X 射线照在晶体上可以产生衍射,电子打在晶体上也能观察电子衍射。,1927年 C.J.戴维森与 G.P.革末作电子衍射实验,验证电子具有波动性。,1. 电子衍射实验1,戴维逊和革末的实验是用电子束垂直投射到镍单晶,电子束被散射。其强度分布可用德布罗意关系和衍射理论给以解释,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的存在。,戴维逊革末实验,1927年 G.P.汤姆逊(J.J.汤姆逊之子) 也独立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与 C.J.戴维森共获 193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 电子衍射实验2,电子束在穿过细晶体粉末或薄金属片后,也象X射线一样产生衍射现象。,此后,人们相继证实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1993年克罗米(MFCorrie)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7.13nm的圆环性量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注意: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子(=0.1nm)可作为晶体探测器.,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C.J.戴维孙 :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物质波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是由德国鲁斯卡(ERuska)研制成功,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从波动光学可知,由于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波长成反比,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距离大于0.2 m,最大放大倍数也只有1000倍左右 自从发现电子有波动性后,电子束德布罗意波长比光波波长短得多,而且极方便改变电子波的波长,这样就能制造出用电子波代替光波的电子显微镜,三、物质波的应用,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的薰衣草叶子,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纤维,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电子显微镜下的二分裂,小结:,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1. 电子衍射实验1,2. 电子衍射实验2,戴维逊革末实验,G.P.汤姆逊(电子衍射实验。,三、物质波的应用,电子显微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