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A.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913297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案预案:_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姓名:_单位: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5 页地方文化大户培植方案各村党支部、镇直(办)单位: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大力促进我镇农村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现就大力培值“文化大户”,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培植“文化大户”的重要意义1、培植“文化大户”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是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措施,是我镇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农民思想的多元化。我镇选择“文化大户”这样一种载体,建设这样一批阵地,就是要让镇宣传文化中心、村宣传文化室一起构成我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立体网络,扩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以此推动我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2、培植“文化大户”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随着农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来越高,热切希望有自己的“文化大户”与广大农民朝夕相处,更加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需,更容易被广大农民接受,更受农民的欢迎。3、培植“文化大户”是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农民“文化大户”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己出资,自找场地,自愿服务,自收自支,自办宣传文化阵地,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宣传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途径。扶植这样的“文化大户”,扩大活动层面,提高活动档次,目的就是要在广大农村造就群众自办宣传文化阵地、自我开展文化活动,自我教育提高的燎原之势,推进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落到实处。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切实抓好“文化大户”的培植各村党支部和镇直(办)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在去年培植2户“文化大户”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和培植13户在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文化大户”。选好对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较高文化素质,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经济基础,在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农村优秀党团员、致富能手、离退休干部中挑选培育。选好场所。或一户人独办,或几户人合办,也可以动员团、妇、兵、老人等群众组织联办宣传文化阵地,积极引导他们购置必要的设备,订购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和音像资料,利用自家厅堂或其它合适的场所,开辟图书、报刊阅览、电教、文娱等多功能的活动室,通过举办时事报告、专题讲座、图书展览、音像展播和各种形式的文娱活动,吸引附近农民前来学习、谈心、娱乐,让广大农民在农闲时间和茶余饭后有一个关心时事政治、学习科技文化、收集致富信息、相互交流思想、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陶冶性情、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培值功能。通过多方努力,不断培植“文化大户”具有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咨询交流、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民情收集、文化活动等功能。成为农民群众信息交流的“交换站”,反映乡情民意的“前哨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辐射源”。各村党支部和镇直(办)单位对“文化大户”要在财、物等方面给予支持,及时为“文化大户”“充电”,提供文化业务和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制定活动计划。同时,对“文化大户”要加强跟踪检查,注意正确的引导,防止负面现象的发生,切实把本镇“文化大户”建设成为广大农民接受教育、交通信息、沟通思想、健康娱乐的重要阵地。落实责任,力促培植“文化大户”工作落实实处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培植“文化大户”工作领导的力度,成立培植“文化大户”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培植“文化大户”工作。2、落实领导责任。党委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决定党委书记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书记要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各挂村领导具体负责“文化大户”的联系工作。各村和镇直(办)单位都要制定落实责任的具体措施。3、建立激励机制。年底将对各村、各单位培植“文化大户”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工作突出的“文化大户”,经验收后,给予适当奖励;对培植工作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第 4 页 共 5 页方案预案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