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54097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2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梳理备考导航,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蛋白质,蛋白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溶质微粒,无机盐,蛋白质,Na,Cl,物质交换,正常生命活动,神经体液免疫,整合知识体系,自我校对: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_,_,_,_,_,_。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内液,体液,二、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 1成分比较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 2理化性质 (1)渗透压:指溶液中_对水的吸引力。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 (3)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 3作用: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蛋白质,溶质微粒,7.357.45,37 ,内环境,三、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稳态调节机制:_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各个器官,系统,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出现障碍,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直接 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 2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6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精研核心考点,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及各组成的关系,典例1 (2015安庆联考)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 CT细胞、B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命题思路 以图示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侧重识图,理解能力的考查。,解题思路 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丁表示细胞内液,当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当丁表示红细胞时,O2浓度比甲中的高。 答案 D,1内环境各组分的判断,(1)图中为细胞内液,为血浆,为组织液,为淋巴,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2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2)新陈代谢的场所在细胞中;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2015济南模拟)下图表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于乙、丙中 C甲、乙、丙和淋巴构成了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D维持丙的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和蛋白质,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而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不包括细胞内液,故C错。 答案:C,考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C维护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命题立意 知识:本题主要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考生对稳态生理意义的理解能力。试题难度:较小。,解析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答案 D,1渗透压 (1)渗透压的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2)大小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正常人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 (2)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 (3)血浆pH调节过程举例,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机制和意义,2(高考题组合)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 (1)(2008全国卷,2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 (2)(2012海南卷,12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 (3)(2012海南卷,12C)血浆中的HCO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4)(2011江苏卷,9B)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 (5)(2010安徽卷,5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6)(2010安徽卷,5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3(2015济宁月考)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解析:AB段上升是因为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造成的。进入高原环境到完全适应的过程中,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人体中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反应,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答案:B,备课札记 _,演练目标课堂,1(2014新课标,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答案:A,2(2013海南卷)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成分。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B,3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 (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2)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A项,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正确。B项,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故正确。C项,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所以血浆中存在淋巴细胞,故正确。D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淋巴管内,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故错误。 答案:D,4(2015衡水中学调研)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只有淋巴 维持细胞内液、外液渗透压的分别是K、Na 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由于Na不吃不排,所以不必补充 A B C D,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有关;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还需要各器官的密切配合才能实现,因此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Na不吃不排是针对肾脏而言,严重腹泻、呕吐机体也会缺少钠离子。 答案:D,5(2015枣庄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有多对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在7.357.45之间,对溶液酸碱度起调节作用的缓冲物质有_、_等。,(2)下表为图中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不同部位主要电解质的含量(单位:mmol/L):,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血浆中阴离子浓度和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电解质含量的关系是_(填“大于”或“小于”或“相等”或“相近”)。细胞需要生活在渗透压稳定的溶液中,表中数据能否说明这一点,为什么?_ (3)夏天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如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_,水将从细胞_向细胞_转移(填“内”或“外”)。在身体缺水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_。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_等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解析:(1)图中为血浆,其中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对能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表格中的表示血浆,的阳离子浓度和阴离子浓度分别总计均为149.9 mmol/L,即二者相等。图中为组织细胞,为组织液,表中的电解质含量代表细胞内液,数值为152.6152.6305.2(mmol/L);的电解质含量代表细胞外液,数值为152.9152.9305.8(mmol/L),说明二者的关系是相近。,(3)大量出汗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失水,此时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即是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调节下实现的。,答案:(1)H2CO3和NaHCO3 NaH2PO4和Na2HPO4 (2)相等 相近 能。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的多少有关。表中数据表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溶质颗粒大致相等 (3)升高 内 外 增加 (4)神经、内分泌和免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