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生态环境的保护,2017备考江苏最新考纲,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B)。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B)。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C)。5.实验: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b)。,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年9考),自主梳理,1.概念 2.原因 3.调节基础 4.特点,保持或恢复,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限度,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 调节能力有一定的 。,5.类型,保持,恢复,保持,遭到破坏,恢复,多,强,高,低,抵抗力,恢复力,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的协调。,干扰,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内部结构与功能,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1)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一定存在反馈调节(2014广东高考,T2D)( ) (2)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2013海南高考,T29)( ) (3)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2012山东高考,T26(3)( ) (4)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2012浙江卷,T5D)( ) (5)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2011江苏卷,T29(1)( ),以上内容主要源自人教必修3 P109111,考查角度主要侧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及负反馈调节机制。,2.(教材P112基础题改编)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B.农田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C.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D.在遭到严重破坏后,相对于池塘生态系统而言,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更快,解析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恢复稳定性往往越低;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农田生态系统应比草原生态系统低,在遭到严重破坏后,池塘生态系统应比海洋生态系统恢复快。 答案 C,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解读如下: (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图中y的含义是什么?热带雨林和草原相比,谁的y值更大? (3)x表示什么?其大小预示着什么? (4)请诠释TS内涵及其意义。,提示 (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 (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做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跟进题组,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 ),A.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分解力弱,生产力强 C.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解析 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弱,故A错、C正确;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B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D错误。 答案 C,2.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环境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解析 图A所示为一条食物链,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丙的增加,甲、丙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而图B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答案 C,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形成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一个发育成熟的生态系统所具备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其形成原理可表示为:,2.两类反馈调节的比较,题组二 结合曲线模型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及机制,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 抵抗力稳定性大小与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化程度呈正相关。,A,4.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解析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受到干扰后曲线回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越短,曲线围成的面积S2越小,C错误。 答案 C,(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如下: (2)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考点二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5年4考),自主梳理,1.人口增长,(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现状:人口 和 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了 的行列。 前景:人口 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 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亿以内;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低生育水平国家,基数,增长,14.5,21世纪中叶,(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被大量消耗。 加剧等。,人均耕地,自然资源,环境污染,(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继续控制 。 加大保护 的力度 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加强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推进 。,人口增长,资源和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2.全球性环境问题,水资源,臭氧层,荒漠化,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1)列举环境问题,(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跟进题组,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2015年7月11日是第26个世界人口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让家庭健康、和谐”。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水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环境污染加剧 A. B. C. D.,解析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经费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答案 D,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 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 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的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解析 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C项错误。 答案 C,(1)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存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和草原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是有限的,人口数量若超过环境容纳量,就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2)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需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3)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人类要自觉地控制人口数量,保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一致地发展。,题组二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 B. C. D. 解析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水体中氮、磷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 答案 C,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下列现象中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沙尘暴频发 雾霾天气 火山爆发 温室效应加剧 酸雨 湿地内物种减少 A. B. C. D. 解析 “牧童经济”是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故中只有火山爆发是自然现象,不是“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 答案 D,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考点三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5年9考),自主梳理,1.生物多样性的构成,(1)生物圈内所有的 、动物和 及它们所拥有的 和各种各样的 。 (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植物,微生物,全部基因,生态系统,遗传,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连线),3.四项保护措施,(1) :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2) :从原地迁出,在异地建立植物园、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 (3) :建立精子库、种子库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利用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4)教育和法制管理相结合。,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利用生物技术保护,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1)内涵 追求的是 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保护 。 保护 。 建立 之间的 。,自然、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环境和资源,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协调与平衡,下图中图1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图2中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图1,图2,说明:此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 解读 (1)图1中、依次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哪个层面? (2)图2中哪些地雀间差异能体现基因多样性?哪些地雀差异能体现物种多样性?请说明判断依据。 (3)在“蒲公英麻雀蛇”这条食物链中: 蒲公英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蛇可以作为制药原料。以上可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何种价值? 在上述食物链中,麻雀数目的增多,导致蛇的数目也增多,但蛇增多后,麻雀数目受到抑制。这反映了什么调节机制?同时也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何类价值?,提示 (1)反映了同一物种中的差异应为基因多样性; 反映了不同物种间的差异应为“物种多样性”; 反映了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应为“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同一物种,其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 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3)直接。负反馈;间接。,跟进题组,题组一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1.(多选)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 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 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易地保护,A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BD,2.(2015云南玉溪一中月考,2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解析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 答案 B,(1)从分子水平看: (2)从进化角度看: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题组二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措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可有效地防风阻沙,保护当地的草原和农田,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还未明显下降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等 D.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也是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解析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B错误。 答案 B,4.(2015江苏扬州中学质检,12)下列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符的是( ),A.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 B.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 C.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 D.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 解析 人口过度增长,围湖造田、土地耕作频繁,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过度使用化石燃料,乱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森林破坏、草场退化等都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符,A、B、C错误。 答案 D,(1)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2)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易错易混 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 误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高。,点拨 在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呈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然而,在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而且,若受到“同等强度”(而不是破坏性)干扰时,抵抗力稳定性强者,恢复力稳定性也强。,易错点2 误认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高于农田生态系统,点拨 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必须分别描述其两种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不可笼统地说一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另一生态系统,如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草原生态系统高于农田,然而就“恢复力稳定性”而言则为草原生态系统低于农田。,易错点3 混淆生物多样性三层次误认为生物多样性仅为“生物”的多样性,点拨 生物多样性应包含三个层面内容即 同种生物(无生殖隔离)不同个体(或种群)间存在“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 不同生物(具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间存在“物种多样性”; 不同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间存在“生态系统多样性”。 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范畴。,易错点4 误认为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错将生物多样性在文学艺术、旅游观赏等方面的价值视作间接价值,点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物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这种功能价值应远远大于其在工业原料、食物、药用等方面的直接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将在直接价值方面所谓的“有害”物种灭绝的原因)。,纠错小练,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定高于果园生态系统 解析 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森林生态系统高于果园,而恢复力稳定性则相反。 答案 D,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较荒漠生态系统差 解析 荒漠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差。 答案 D,3.大熊猫体型与熊相似,但分布地区和喜食竹子方面又同小熊猫相似,科学家利用DNADNA分子杂交技术研究它们之间亲缘关系并绘制如图。棕熊、马来熊、眼睛熊之间的性状差异体现了( ),A.遗传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基因型多样性 解析 棕熊、马来熊、眼睛熊属不同物种,故其差异反映了物种多样性。 答案 B,4.上世纪末以来,三江源地区部分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草地大面积退化,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2014年1月10日,中国启动了首个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冰川和雪山逐年萎缩与温室效应有关 B.若不进行保护,该地区水源涵养功能会急剧减退 C.人类活动会影响三江源地区的群落演替 D.源区中草地、湿地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间接价值,解析 温室效应会引发气温升高、冰川和雪山融化;草地、森林等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草地退化、植被被破坏会导致该源区水源涵养功能急剧减退;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源区中草地、湿地的间接价值远远超过其直接价值。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