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49961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8课张居正改革课件岳麓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 张居正改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历史背景 1.明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危局 (1)内部: 财政危机加剧:嘉靖、隆庆年间,边费庞大,皇室开支膨胀,官吏侵盗,赋役紊乱,财政严重亏空。 阶级矛盾激化:明政府的催征搜刮,激化了阶级矛盾,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2)外部:嘉靖年间,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葡萄牙乘虚侵占澳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力主改革的张居正得到重用 明神宗继位后,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 深度点拨万历年间的张居正,其权力基本相当于前代的宰相职权,“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 自主思考明中后期内外交困的危局,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特征? 温馨提示:封建制度已经趋向衰落。,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改革的内容 1.整顿吏治 (1)内容: 从“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入手。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提出治理天下须“悬法于众”,以法理政;振扬风纪,使天下信服。 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创设颁行考成法。 (2)作用: 通过推行考成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 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实施边防新政 (1)措施: “内修守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加固长城,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外示羁縻”: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 (2)作用: 边境秩序安定,军费节省,民间交易活跃,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蒙汉之间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互相熏染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推行一条鞭法 (1)推行背景: 社会经济陷入危机:明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豪强瞒漏,大量徭役负担转嫁到户小力单的穷人之家,导致农民纷纷破产逃亡,生产力萎缩,社会经济陷入危机之中。 清丈土地:1578年,张居正下令清查天下田亩,清查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大量土地。 1576年,于湖广地区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广,并于1581年颁行全国。 (2)主要内容:把田赋、原先按户丁征派的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的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计亩征银”;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影响: 国家税收增加。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以银代役、计亩征银的规定,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并使得大量农产品流入市场,从而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深度点拨一条鞭法的实施,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规定以银代役、计亩征银,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联系必修有关内容,分析一条鞭法反映了明中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哪些特点。 温馨提示: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改革的结果 1.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保守派群起反扑,明神宗下诏削夺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变法的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反攻倒算、否定变法,使明王朝愈趋衰败。 2.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张居正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 自主思考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温馨提示:立志高远,坚韧不拔;忧国忧民,勤勉务实;无私无畏,善于用人。,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导入 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攘地千里,荒外警。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倖,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 明史纪事本末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十年来海内肃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张居正是如何“力筹富国”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3)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张居正在“整顿吏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张居正改革倡行“外示羁縻、内修武备”,实施边防新政。 (2)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增加了政府财税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 (3)“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1)整顿吏治:“尊主权”、以法理政、推行考成法。提高了行政效率,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实施边防新政:“内修武备”,提高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使边塞得到开发,蒙汉之间互相融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国家税收增加,农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沿革 (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以唐代两税法为标志。 (2)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3)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4)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隋唐时期的“庸”为标志。 (5)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以一条鞭法为标志。 (6)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 这种演变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应反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傅维鳞明书 材料二 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现象是怎样造成的?为此,张居正于1573年颁布了什么制度? (2) 材料二是当时实行什么政策的结果?其中,这一政策的内在关系如何? (3) 材料二中政策的实施与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题目立意:本题考查解读材料的能力,切入点是张居正改革中整顿吏治和实施边防新政的主要内容、影响及内在联系。 解题指导:回答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一中的现象是行政效率加强的表现。回答第(2)问则需理解张居正改革实施边防新政的两个方向“外示羁縻”“内修武备”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则需从宏观角度理解“整顿吏治”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张居正整顿吏治的结果。考成法。 (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 关系:“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巩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3)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加强了内阁的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行各项变法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改革的结局及认识 史料导入 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书曰:“臣罔以宠利居成功”,可弗戒哉! 明史 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起衰振隳”首先着眼于哪一方面。 (2)依据史料,回答明史是怎样认识张居正“祸发身后”的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 (3)综合张居正改革的成败,你得到什么认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整顿吏治。 (2)权高震主(“威柄之操,几于震主”)。根本原因是明中期以后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3)改革必然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不会一帆风顺;顺应历史趋势的改革会收到显著效果;改革者无私无畏的精神留给后人深刻启迪。,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张居正改革失败的原因 (1)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有关。改革的措施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引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这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 (2)随着明神宗年龄的增长,皇帝和内阁首辅的矛盾日益加剧。张居正去世后,反对派的发难首先得到皇帝的支持,祸延所有支持改革的官员,不到一年,改革派被清洗殆尽。十年新政,毁于一旦。 (3)张居正改革的确能减轻当时的社会积弊,缓和社会矛盾,维持封建统治的短期稳定。但是,张居正改革是在整个封建政治经济体制框架下的一种微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这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局限性,也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北宋与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似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 请回答: (1)王安石和张居正对改革方略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分别是从哪一方面入手的? (2)列举他们各自在理财方面的措施。 (3)改革者的命运如何?说明了什么? 题目立意: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解题指导:第(1)问要结合两次改革的首要措施分析,注意归纳和概括。第(2)问则直接运用基础知识回答,注意审清题目要求“理财措施”。第(3)问从改革者的命运入手谈改革的曲折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参考答案:(1)王安石认为理财为先,从经济入手;张居正认为吏治为先,从政治入手。 (2)王安石: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张居正:清丈田亩,推行一条鞭法。 (3)王安石被排挤,张居正身后毁誉。 说明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可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2,3,4,5,1,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专制皇权逐渐削弱 D.殖民势力入侵中国 解析:明清时期是封建皇权的进一步强化时期,丞相的废除及军机处的设立是最好的例证;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说明了封建制度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葡萄牙殖民势力侵占澳门,说明当时中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答案:C,2,3,4,5,1,2.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 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 规定“以钱谷为考成” 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 A. B. C. D. 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对“考成法”这一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关“考成法”的正确表述。 答案:A,2,3,4,5,1,3.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这是因为( ) 维护了官僚特权 减轻了农民负担 增加了国家收入 减少了税收舞弊 A. B. C. D. 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答案:B,2,3,4,5,1,4. 明长城 (图文探究)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为伟大壮观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历代中原王朝大都对长城的修建十分重视,至明代尤甚。其规模之宏大,工程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右图为明长城一部分。 雄伟壮观的长城未能起到抵御蒙古铁骑的作用。1449年,瓦剌大军南下,明军溃败,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2,3,4,5,1,探究: (1)造成“土木堡之变”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针对这一现象,张居正采取了什么措施?作用如何? (3)你怎样看待长城的作用?,2,3,4,5,1,参考答案:(1)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社会矛盾尖锐,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 (2)张居正倡导“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边防新政;对内: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修筑长城。作用:大大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整体抗御能力。 对外: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作用:实现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长城为防御草原游牧民族而修筑,“用险制胜”,成为各民族战争的舞台,但并不能真正遏制游牧民族的南下。同时,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民族融合。随着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与巩固,长城作为防御工程的作用日趋减弱直至消失,其实际的政治军事功能完全转变为一种文化和心理上的象征。,2,3,4,5,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 明史张居正传 结合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分析明史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否真实。 参考答案:明史对张居正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张居正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2)实施边防新政,改善汉蒙关系。(3)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张居正执政的十年,是明朝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