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4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847324 上传时间:2019-11-0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4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4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二 文言文阅读 课案4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案4 文言文翻译和断句,学习目标,分类点拨,学习目标,1.归纳总结文言翻译的规律和技巧,提高准确翻译文言文的 能力。 2.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高准确断句的能力。,分类点拨,类题一,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时一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它的真正意思,即通常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二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突破,(一)文言文翻译的“五字诀”: 1.留(保留法):人名、地名、帝号、官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以及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例1】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明史韩文传)中“淳安公主”“三百顷”分别为人名、度量单位,需保留。 【例2】 “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2014年高考天津卷魏叔子文集)中的“利弊”“读书人”在现代汉语中仍通用,所以不必译成“利处和弊端”“读书的人”。 2.删(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指成分等。 例:“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中“之”是音节助词,无实义,不用翻译。,3.调(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2014年高考重庆卷记丐侠)中“何难之有”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需调整语序为“有何难”,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4.换(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在翻译时,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单音词对译成双音词。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词语加以替换。 例:“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2014年高考山东卷詹鼎传)中“吾”,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所以应翻译为“我”或“我的”;“故”“废”“足”都为单音节词,现代汉语中习惯为双音节词“本来”“荒废”“足够”;“游”在现代汉语中语义转移,要替换为“交往”。,5.补(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如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2014年高 考辽宁卷宋史赵立传)中,“窟穴”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要补充动词,译为“挖掘巢穴”;“其间”前省略介词“于”,译时补出,译为“在”;“不与通”,“与”后省略代词“之”,译时补出,译 为“他”。,类题二,文言文断句,方法突破,(一)常见题型 1.选择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全国)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解析:D 句中的名词有“宰相李揆、休烈”,找出了这几个名词结合上下文就明白文段说的是发生在宰相李揆、休烈之间的事。同现代汉语一样当前后句主语一致时,后句主语省略,所以我们再找谓语,动词有“忌贤、以、嫉、奏、权留、修撰、恬然自持、不介意”,结合了解的文意,句子就断开了。,2.主观题 例:(2014年高考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 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解析:文段主要讲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利用动词“追” “匡”“垂”“作”等断开部分句子,再利用名词“诸侯”“仲尼”等断句。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二)答题技巧 文言断句“六借助” 1.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出现的代词,也可以帮助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如: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2014年高考广东卷) 初读了解文意;然后找名词“尧、天地、百姓、孝友之德”,在这些词前初步划分;结合上下文再读,根据一个完整的文言文句一般是主谓句的原则确定最终划分方法。 正确断句为: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译文: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2.借助动词(形容词)断句。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从而正确断句。 如: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2014年高考湖北卷) 先大概确定句中的名词有“郡邑”“江阴侯吴良”“德基”等,据此大概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再找句中动词谓语,如:遁入、自固、患苦、承、求、移、集、召等。据此断句即可。 正确断句为: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参考译文:与部下几十人逃到山谷中,守卫险要地势来巩固自己的实力,郡邑上下对此很担忧。江阴侯吴良接受诏令讨伐寇贼,已经发布檄文到别的县区,士兵也将要召集。于是召见吴德基谋划此事。,3.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所以常见虚词的位置可视为断句的标志。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 等等; 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如: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14高考浙江卷) 此句中句末虚词“矣”句首虚词“且”,都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同时注意句中虚词“之”“于”等处不要随意断开。 正确断句为: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参考译文:欧阳行周更加谦让有礼,一举一动绝不会失礼。常公对他的了解,随着时间更深入了。欧阳行周的名声逐渐在江淮一带响亮起来,并且都传到京城去了。当时的人认为常公善于识别真正的人才。,4.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以“曰”“云”等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5.借助修辞方法断句。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6.借助句式特点断句。 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除此之外,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正确地断句。 如: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2014年高考重庆卷) 初读就会发现所给文段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字反复,比如“所者必”“其也甚”,进一步阅读还会了解这些句子句式相近,语义相关,语义节奏和语音节奏感都很强。借助这一特点可对文句做出划分。,正确断句为: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鰥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参考译文: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存善心于天下,赡养鳏寡孤独之人,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则十分微薄。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定而没有饥寒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